端粒与端粒酶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新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ibo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粒损耗被认为是细胞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与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端粒酶不仅具有经典的延长端粒的作用,近些年还发现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端粒与端粒酶将有望成为预防、延缓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重要的新靶点,并将为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策略。本文就端粒与端粒酶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眶外脂肪重置联合眼轮匝肌肌瓣折叠矫正重度上睑凹陷伴多重睑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重度上睑凹陷伴多重睑患者26例,其中生理性凹陷伴多重睑18例,手术不当形成上睑凹陷伴多重睑8例,均采取眶外脂肪重置联合眼轮匝肌瓣折叠进行治疗。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结果23例上睑凹陷伴多重睑得到矫正,3例上睑凹陷伴多重睑凹陷程度减轻,多重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进行隆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560例自体脂肪移植隆乳者资料,用品字形直径2.5 mm吸脂管低负压抽吸脂肪,脂肪颗粒浓缩后乳房下皱襞处做3 mm切口,用单孔注脂针多点注射。常规拍照进行影像评估,术后随访18~24个月。结果5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每侧乳房移植脂肪180~400 m
目的探讨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维吾尔族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维吾尔族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2例63眼,用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上睑提肌缩短术进行手术矫正。观察患者术后矫正效果,对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随访。结果中重度上睑下垂改善有效率95.0%,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复发率明显较其他术式减
目的探讨嗅觉评估联合经颅黑质超声检查在帕金森病(PD)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30例(PD组)和嗅觉正常的门诊体检老年人30例(对照组)。采用嗅觉评估工具16种气味识别(SS-16)试验进行嗅觉评估,采用经颅黑质超声(TCS)检测2组成员中脑部位黑质回声情况。计算嗅觉评估、经颅黑质超声及两者联合诊断P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颅内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7例颅内疾病患者的诊治过程,病种包括脑出血、中央区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齿状突畸形、脊索瘤和动脉瘤。术前获取7例患者头颅CT/MRI资料,应用MIMICS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借助3D打印机打印出病灶模型,借助实体模型模拟手术、制定手术方案。结果所有患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反常性脑疝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4月至2017年7月诊治的12例反常性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体位调节、容量补充及颅骨修补等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例反常性脑疝患者中9例发生于术后2周内,2例发生于术后2周~1月,1例发生于术后2个月,其中8例发生术区皮瓣塌陷下沉。12例患者接受体位调节、控制脑脊液流失、补液扩容等综合治疗
目的比较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机械取栓的14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直接机械取栓85例、行桥接治疗61例,比较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患者基线资料、诊治情况、并发症和临床预后等的差异。结果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的年龄、性别比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目的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以及脑电图(EEG)单独监测及联合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预防脑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行CEA的62例患者。所有患者术中均行MEP、SEP、EEG检查,将患者SEP、MEP波幅降低>50%、潜伏期延迟>10%,或EEG的频率改变超过50%定义为预警标准。分别对3种检查模式单
帕金森病与脑小血管病均为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二者虽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但在发病机制上存在许多共性,例如炎症反应,既是帕金森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也参与了脑小血管病发病过程。脑小血管病可因炎症反应产生或加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进而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本文现从炎症反应的角度出发,综述帕金森病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姜黄素是否通过激活自噬保护帕金森病(PD)多巴胺能(DA)神经元及其激活自噬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离子(MPP+)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建立PD细胞模型;同时采用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C57BL/6雄性小鼠建立PD动物模型;细胞及小鼠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姜黄素+3-MA组、3-M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