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截骨导板在合并股骨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dog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对于复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传统操作器械截骨定位技术易导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假体位置安放不良.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可使截骨与假体安放更加精准.目的:探讨个性化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合并股骨畸形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31例合并股骨畸形的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男14例,女17例,年龄54-88岁,均在个性化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 d,影像学测量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股骨后髁角、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评估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与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与结论:①31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试验及随访过程中未发生与植入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②31例患者治疗后3 d的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股骨后髁角、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均低于治疗前(P均=0.000);③31例患者治疗后6,12个月的HSS膝关节评分与膝关节活动范围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④结果表明,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合并股骨畸形的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精确恢复下肢力线及股骨旋转对线、改善髌骨轨迹.
其他文献
背景:近年来应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联合移植修复烧伤功能部位创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关于该项技术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联合移植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采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联合移植治疗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同期采用单纯自体刃厚皮修复的26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感染例数、皮片成活率、再手术率、创面愈合时间及随访期的创面复发率.研究方案经
背景:失重会影响眼压及眼部结构变化;醋甲唑胺有降低眼压作用,但对失重状态下眼压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影响却鲜有报道.目的:探讨醋甲唑胺对模拟2周微重力环境下大鼠眼压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只)及药物组(8只),均采用-30°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微重力环境大鼠模型.尾吊前(尾吊0d)2组大鼠不给药;尾吊后对照组和药物组大鼠分别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或醋甲唑胺生理盐水溶液,1次/d,连续14 d.于尾吊前、尾吊1,3,7及14 d采用iCare眼压仪测量尾吊大鼠不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鹿角胶小分子肽富含促进骨生长的肽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促增殖、促成骨化作用.目前对鹿角胶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研究仅停留在物质基础及药效学研究方面,其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尚未明确.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初步探讨鹿角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鹿角胶组,后2组大鼠灌胃维甲酸70 mg/kg,每日1次,连续灌胃8周,建立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空白组大鼠不做处理.造模8周后鹿角胶组大鼠给予鹿角胶0.35 g/kg,模型组、空
背景:周围神经是人体最脆弱的结构,很容易因创伤而受损,巨噬细胞作为周围神经中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再生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巨噬细胞各亚型功能及诱导机制研究越来越清楚,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诱导巨噬细胞成相应修复表型,并期许其成为周围神经损伤新的治疗靶点.目的:总结周围神经系统中巨噬细胞的起源、分类、巨噬细胞极化、极化调控以及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再生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章.以“巨噬细胞极化,神经”为中文检索
背景: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包括针灸疗法和中药药剂;雷公藤红素具有抗炎症、抗癌等功效,治疗关节炎有显著疗效,但是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讨电针联合雷公藤红素对膝骨关节炎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8周龄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雷公藤红素组、电针联合雷公藤红素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膝关节处注射单碘乙酸盐构建膝骨关节炎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正常饲养,电针组小鼠电针刺激膝关节处干预治疗,雷公藤红素组小鼠雷公
背景:肺纤维化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预后极差的慢性肺组织损伤疾病,目前常用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多见于由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诱导,对研究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形态功能改变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大多数研究并没有系统阐明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引起的肺纤维化模型动物的差异.目的:综述肺纤维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为临床上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今后进一步完善肺纤维化模型提供设计思路.方法:通过查阅1998-2021年为主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Coremine、SCI-HUB和Gee
背景:先天性多指(趾)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四肢畸形,分为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非综合征型分为轴前多指(趾)、轴后多指(趾)及复杂多指(趾),通常会影响美观,严重者影响指(趾)功能;综合征型患者不仅表现为多指(趾)畸形,还存在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临床表现.目的:总结与多指(趾)畸形发生的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以了解多指(趾)的发病机制.方法:以“polydactyly,gene,gene mutation,pathway”为英文检索词,以“多指(趾),基因,基因突变,通路”为中文检索词,运用计算机在知网、万方
背景:3D打印医工结合门诊和数字医学教育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将3D打印医工结合门诊模式应用于数字医学的临床实践教学当中将会是3D打印在快速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创新结合点,同时该新模式也将为应用医学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推动作用.目的:对比3D打印医工结合门诊与传统医学教学及3D打印医学教学的优势,同时详细阐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医工结合门诊的临床实践教学案例.方法:对传统医学教学、3D打印医学教学方式进行调研,将其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医工结合门诊在“教学、教育、数字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