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长度”的学习开拓学习的“深度”——“小数除法”单元项目化学习实践案例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化学习是围绕驱动性问题进行持续、深入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入学、真学、深学”,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和迁移应用。以“小数除法”单元项目化学习为例,教师围绕“方案设计“”实施”“成效与思考”三个方面,阐述了教材中的教学单元如何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淅川县段及周边地区大范围的沉降监测,试验利用SBAS-InSAR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基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获取的30景Sentinel-1A数据,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淅川县段沉降变形特征,验证了SBAS-InSAR技术用于探测渠道及周边地区沉降特征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淅川县段及周边地区地面比较稳定,年沉降速率几乎为零,在丹江口水库陶岔出水口和张沟、李沟区域
期刊
剩余污泥是传统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其产量的快速增长制约了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厌氧消化是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和稳定化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其应用受到了底物转化效率低、过程稳定性差等不利因素的限制。近年来通过添加碳基材料强化厌氧消化的现象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中活性炭和生物炭等生物质炭材料因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等特点而受到关注。相关强化策略的发展为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升级提供了机会
学位
“同质、同网、同服务”的供水要求和“全员、全域、全覆盖”的供水目标倒逼着城乡供水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文章以宁都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研究对象,表明区域集中供水工程中规模以下工程数量占比过高,不同规模供水工程的实际供水量与设计规模、人均管道长度等均呈现不平衡现象,与人口集聚、地形地貌的阻隔作用相吻合;并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发展思路和实施策略,为赣州苏区的广泛的农村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针对传统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存在时空失相干、大气延迟的问题,选择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BAS-InSAR)技术获取高精度地表沉降信息。
期刊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能源转型的国家,通过技术进步提升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消费革命等,逐步构建起现代能源体系。与此同时,在处理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环境保护与能源开发等关系方面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德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有关教训也要充分警惕。
期刊
<正>近年来,随着美国推出并不断强化大国竞争战略,美国决策者、军方以及智库和国会围绕热点方向展开兵棋推演的消息被不断披露。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CNAS)和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等战略智库主动邀请媒体观摩推演,甚至公开发布推演复盘报告。2023年4月19日,
期刊
运用SOLO分类理论构建“一环四维”的校本研修模式,以“Why-What-How-If”任务链为抓手,构建校本研修循环圈;以“思维课堂”为抓手,聚焦教师课堂教学,在“内容的选择、目标的设置、方法的应用、评估及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观察研究,根据四个维度的特征确定教师教学思维在各维度的水平层次,搭建SOLO分类理论视角下教师教学思维在四个维度的评估框架,学科组依据该评估框架进行教师思维水平评估,可以更好
期刊
为评估炭基微生物菌剂促进牛粪好氧堆肥的腐熟效果,以牛粪为原料加入自制炭基微生物菌剂进行为期34 d的堆肥试验,并以纯牛粪为空白对照,研究堆肥过程中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炭基微生物菌剂后,1 d内可使堆温达到53℃,堆体最高温度为71.7℃,较对照组最高温度高出4.6℃,且高温期延长3 d。至堆肥结束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含水率、E4/E6,GI分别为29%和33%,1.5和1.9
期刊
研究了市政剩余污泥的蛋白质提取工艺。首先比较了酸碱两种预处理方法对蛋白质提取的影响,对效果较好的碱处理方法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利用响应面法对NaOH浓度、溶液加入量和处理时间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优蛋白质提取条件:21.79 g湿污泥中加入80 m L NaOH溶液(3.68 mol/L),在50℃条件下处理20.32 h。在上述条件下,蛋白质产量为8 967±0.4μg/g干污泥,是优化前的2.33
期刊
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思政课存在缺乏深度、流于形式等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时政演讲项目致力于以“知情意行”为框架、以热点时政为内容、以学生演讲为形式,通过“构建新知、丰富情感、增强意志、推动实践”四个维度,拓展思政元素、变革教学方法、建构思政课堂,从而改变学生对思政课枯燥无味的片面印象,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参与思政课堂,陶冶学生品性,提升学生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