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探索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v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先总结了已有的校企合作经验,分析了近几年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采用的主要的合作形式,然后结合海南地区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提出了更适合于海南地区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就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一、校企合作经验
  近几年我校信息类专业先后跟不同的企业开展了如下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合作:
  1.课程置换
  合作的企业:主营游戏开发、动漫制作、电子商务、培训等业务的海南某知名IT企业。
  合作方式:将本专业的部分课程替换为“企业课程”,即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到校授课,以企业的典型实际项目为案例进行教学。
  效果与问题:“企业课程”使学生真实地了解了在企业的具体相关岗位上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能、要达到什么样的熟练度。对感兴趣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使他们树立了继续深入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往往因为本职工作繁忙而无法保证到校上课的稳定性。
  相关费用:由学校承担由课程置换产生的所有费用。
  2.异地企业顶岗实习
  合作的企业:以“课程植入+技能强训+顶岗实训+品质就业”的模式帮助实现高校和用人企业之间的对接的异地某教育咨询公司(以下称“A公司”)。
  合作方式:A公司将用人企业的要求转变成可植入的课程,学校的相关专业在课程体系中植入A公司的课程,在此前提下A公司对即将进入实习期的在校生进行2~3周的技能强训,经过双向选择,学生成为A公司的管理对象,最后由A公司负责将学生推荐给用人企业。
  效果与问题:“技能强训”使学生初步体验了在企业的具体相关岗位上将会做什么以及难度如何,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是否感兴趣和胜任,以便决定是否通过A公司的平台实习和就业。存在的问题是本地学生到异地企业工作后有诸多不适应,大部分不能长期坚持而返乡。
  相关费用:培训费用由用人企业承担。
  3.本地顶岗实习
  合作的企业:海南某知名企业,该企业是集电子商务、网络科技、文化传播、职业培训、会议展览、金融投资、广告传媒于一体的集团公司。
  合作方式:企业对进入实习期的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培训和筛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流,有的被推荐到本集团内的公司就业,有的被推荐到别的企业,有的参加进阶技术培训,之后被推荐到高薪岗位就业。
  效果与问题:“封闭式培训”使学生获得了很好的岗前综合培训和自我考查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看清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方向实习和就业。合作取得了学校和企业都满意的效果,留在集团内工作的学生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大部分坚持工作了一年以上。
  相关费用:培训费用由用人企业承担。
  4.到IT培训机构学习
  合作的企业:海南某知名IT培训机构。
  合作方式:在校生中对软件开发有兴趣的学生,通过自愿报名,去培训机构完成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机构负责为学生推荐高薪工作。
  效果与问题:由于我校信息类专业没有软件开发方向,通过与培训机构合作,可以将确实感兴趣的学生培养成才,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提高高薪就业率。
  相关费用:学校承担学生在培训机构的学费。
  二、近年海南地区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
  1.就业去向
  海南学子普遍青睐留在海南就业,据统计,2016年海南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在海南就业的人数占76.92%,其中海口、三亞和东部市县仍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方向。选择的行业主要为建筑业(11.69%)、服务业(11.58%)、批发零售业(9.51%)等。
  大部分毕业生不愿选择小微企业、偏远地区、一线岗位,到加工制造、农、林、渔等传统行业就业意愿不强。
  2.招工难、就业难并存
  “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正逐步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一方面,一线普通岗位不好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招不到;另一方面,一些毕业生低端岗位不愿干、高端岗位干不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有较大脱节。此外,大学生对就业质量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一些企业发生的人才高流失现象同样令人担忧。
  3.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有些高职专业设置和招生缺乏预测和前瞻性,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或者结构失衡,导致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有些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相关性要求低,只要基本素质较好、有相应的特长爱好就可以就业,也导致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比如客服、销售顾问、职业顾问、保险顾问、文员、网络直播等职业岗位。
  有些学校的有些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经验背景和环境,未了解到市场的真正所需,为了招生而办专业,学生难以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自然不能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的专业人才标准,导致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有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不真正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找不准自己的位置,选择的专业不符合自己,学习热情不足,造成专业水平不高,导致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当然这跟多年的应试教育和入学后不能随意调整专业等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4.毕业生的薪资期望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学生 “穷怕了,想赚大钱”,导致学生急功近利,缺乏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从底层做起,慢慢积累,而市场需要的恰恰是能够兢兢业业地坚持岗位的人才。
  三、高职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分析及展望
  1.企业见习和企业服务
  不局限于专业相关的企业,可以选择各行各业的企业,社会实践也不局限于公益性活动,可以选择面向企业的实践和活动。
  通过与各行各业的企业接触,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和将来可能的就业领域,也有助于对自己的深刻了解,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广泛的基础。毕竟将有大批学生会选择非专业对口职业岗位来就业或自主创业,对这批学生来讲,在校期间的引导、接触和熏陶对他们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2.专业相关校内生产性实训工作室
  现代学徒制的工学交替是高职校企合作的理想模式,但是由于缺乏政府和行业层面的政策支撑与有力协调,目前阶段现代学徒制在具体实施上还是困难重重,企业不好运作、学生不理解不配合、学校不好管理等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只有少数学校和少数学校在困境中摸索。
  相比之下,建立专业相关校内生产性实训工作室的校企合作模式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更强。工作室不仅是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场所,也是学生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市场意识、客户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成本意识等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场所。对低年级学生,工作室可以以模拟的企业外包项目来主导实训,让学生体验本专业将来要从事的典型工作,考验自己是否擅长本专业的工作。对高年级学生,工作室可以以真实的企业外包项目来主导工作,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项目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工作经历。模拟的项目主要由校内专业教师指导完成,真实的项目主要由企业的导师指导完成。
  3.顶岗实习与岗前培训
  专业可以把引进企业的岗前培训作为实习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企业可以把通过岗前培训筛选实习生和培养新员工作为常态化工作来实施。顶岗实习和岗前培训可以是专业对口的,也可以是非专业对口的。
  由学校学习到企业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跨越。如何实现平稳跨越,制订合适的培训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培训方案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企业的用人需求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的特点,学校比较了解;对于用人要求,企业更有发言权。所以,在设计与制订培训方案时,企业和学校的相关人员要多协同合作,综合考虑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多方面要求,制订出一份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这份培训方案着眼于提升新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包含了安全培训、企业制度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等基本培训项目和礼仪培训、心理健康培训等拓展型培训项目。
  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每位新员工都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学校的实习导师,主要负责实习材料的审阅评分、答疑解惑、与实习企业交流等工作;一位是企业的指导老师,主要负责业务技能方面的带徒培训,以方便学校老师与企业的交流。
  4.引入IT培训机构
  知名的IT培训机构,其强化的速成的培训教育,可以跟学校的系统教育形成互补。高职院校的信息类专业应该务实地研究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合作模式,充分借鉴培训机构的优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输送更多人才,让专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学校可以跟知名IT培训机构合作,在校内建立IT培训机构的分部,通过免费体验培训等方式向在校生提供接触和了解培训机构的机会,允许学生在充分了解培训机构、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自愿报名到培训机构深入学习或拓展学习,走向门槛高的就业岗位。经过在校的系统性学习,学生对本专业有了充分的了解,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体系已形成,具备了进一步深造的条件,所以,实习期是进入培训机构学习的最佳时期。
  四、结语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政、校、行、企”四大主体有效协同,确保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来。各方主体尤其是高职院校,还需不断探索和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杨 进,张 健.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合作的问题、博弈与整合对策[J].职教论坛,2017(3):54-55.
  [2]羅晓婷,陆卫明.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6(13):35-36,38.
  [3]莫海城,欧秋菊.关于校企合作企业一线员工上岗培训的探讨[J].职业,2015(5):147-148.
  [4]熊 宇,任娟平,黄 浩,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4,10(9):85-87,90.
其他文献
关于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梳理相关文献的进展,把握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678条英文文献
以元陆10井为例对元坝区块陆相井钻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析。该井在钻进中先后使用了空气锤钻井技术、PDC钻头+螺杆钻具复合钻井技术、进口PDC钻头+扭力冲击器钻井技术及孕镶金
1.绿色设计与产品设计  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兴起的“有计划的废止制度”是以商品的快速废弃化为目标来促进消费,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之后人们渐渐懂得了同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绿色设计”的理念也顺势而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绿色设计”带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成为设计行业里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产品设计是针对人类在与自然的对用关系中,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
利用NaF诱导的水热法制备In2O3立方块,检测产物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对甲醛气体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为小尺寸颗粒组装形成的多孔、多晶结构立方体;分析材料的生长机理,认
摘 要: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創新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目前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文章阐述了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创新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时代;网络环境;英语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