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江苏省扬州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请在材料的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来源于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时讲述的一个故事,主要内容是母亲和莫言对待乞讨老人的不同态度。
材料涉及三个对象,分别是莫言、母亲和乞讨老人,这些都是我们的立意角度。从母亲角度来看,母亲对莫言的举动感到不满,训斥了儿子,并端起自己的半碗饺子倒进了乞讨老人的碗里。母亲把对方看成是一个与自己地位相等的人,帮助中满含尊重。这样做,无非是想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立意“身教重于言教”、“善心不是表演而是发自真诚”等等。我们还可以再深入思考一下,富有的时候如果能帮助别人,那是情理中的事情,在困境中如果也能伸出援助之手,那就不得不更加令人钦佩了,母亲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因此我们还可以立意为“物质的匮乏,精神的富有”、“富贵中的行善值得肯定,困境中能行善更应敬仰”、“崇高是用舍己为人的行为来诠释的”等等。
如果着眼于材料中的三组关系来立意,也是允许的。第一组关系是莫言与母亲,立意为“真诚助人与敷衍应付”、“‘施舍’与‘舍施’”、“尊重与歧视”、“高调行善与低调行善”、“因为有人格的尊敬,悲悯才弥足珍贵”等等。第二组关系是母亲与乞讨老人,立意为“施救者和被救者的人格是平等的”、“精神的救助比物质的救助更重要”等等。第三组关系是莫言与乞讨老人,立意为“人应有侧隐之心”、“行善要懂得尊重,不可盛气凌人”等等。
以下是从莫言或者乞讨老人角度立意的,应视为偏题。
从莫言的角度,如“怎样有效帮助弱势群体”、“人心冷漠的可怕”、“社会同情心为何缺失”、“学会关爱老人或者其他弱势群体”、“应该怎样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等等。
从乞讨老人的角度,如“人要知道满足”、“不能太贪婪”、“不要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等等。
【作文示例】
于困苦中听人格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乐善好施、勤于奉献的人固然让人肃然起敬,但在我看来,身处困境中仍恪守自己的人格、无私助人的人更是可圈可点。
艰难岁月,莫言只愿意给乞讨者红薯干,他的母亲却将自己的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的碗里。也许在我们眼中这只不过是半碗饺子而已,但在那缺衣少食、生活极其困顿的时代,莫言的母亲用足以令人感动的人格魅力完成了一次真情的传递。
现如今并不缺少像陈光标那样高调进行慈善活动的人,可是“活动”二字却逐渐掩盖了慈善的本质。领导讲话、集体剪影使原本心灵的交融罩上了物质的光环,带上了镁光灯的炫影,也许不可否认这样的捐助是存在真心的,不过很难使人感动。
真正让人感动的是什么呢?是为地震灾区筹款时将钱投入捐款箱的乞讨者;是连续五天蹲在天桥上寻找钱包失主的流浪汉;是冒着大雨穿着荧光服在北京路边当路标的大学生。衣食丰饶时帮助别人可以不需要做太大的努力,但连自身温饱都难解决时仍能先人后己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古语云:“大难临头各自飞”,“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无遗。当今时代,物欲横流,困苦、不公、贫穷都不能成为我们自私自利的理由。当一个拾荒的老爷爷都能捐助十几个孩子读书时,当一位僧人怀着佛心靠化缘养育流浪儿童时,我们还能有什么理由只想着自己的安危与生活?我们还能有什么理由对需要帮助的人不闻不问呢?
“人之初,性本善”,最关键的是谁能坚持这善。一天行善、两天行善可能容易做到,难的是长期不懈的行善;富有时行善可能容易做到,难的是贫穷时还能行善。此时唯一需要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你善良的本心,坚持你乐于助人的人生标杆,坚持你人格的脊梁永不弯曲,昂然挺立在他人面前。
恰如莫言的母亲,困境中依然执著地不忘救助老人,坚持行善,这样的人格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它犹如一声惊雷,响彻了你的心,震撼了你的整个灵魂;它仿佛一束阳光,惠及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带来的是照亮眼眸的光芒和穿透人心的乐章。
穷且益坚,于困苦中听人格!
[点评]
作者从母亲的角度立意:身处困境仍恪守自己人格、无私助人的人更让人敬佩,立意不仅准确而且深刻。开篇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简要复述提供的材料,重申观点;然后援引了现实社会中许多鲜活素材,反复阐述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最后更进一层,提出要做到在困境中还能帮助他人,“坚持”二字最重要。层层递进,不断把思维引向深入。值得称道的还有,标题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为了增强说理气势,丰富文章内容,强化感情色彩,作者还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法等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请在材料的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来源于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时讲述的一个故事,主要内容是母亲和莫言对待乞讨老人的不同态度。
材料涉及三个对象,分别是莫言、母亲和乞讨老人,这些都是我们的立意角度。从母亲角度来看,母亲对莫言的举动感到不满,训斥了儿子,并端起自己的半碗饺子倒进了乞讨老人的碗里。母亲把对方看成是一个与自己地位相等的人,帮助中满含尊重。这样做,无非是想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立意“身教重于言教”、“善心不是表演而是发自真诚”等等。我们还可以再深入思考一下,富有的时候如果能帮助别人,那是情理中的事情,在困境中如果也能伸出援助之手,那就不得不更加令人钦佩了,母亲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因此我们还可以立意为“物质的匮乏,精神的富有”、“富贵中的行善值得肯定,困境中能行善更应敬仰”、“崇高是用舍己为人的行为来诠释的”等等。
如果着眼于材料中的三组关系来立意,也是允许的。第一组关系是莫言与母亲,立意为“真诚助人与敷衍应付”、“‘施舍’与‘舍施’”、“尊重与歧视”、“高调行善与低调行善”、“因为有人格的尊敬,悲悯才弥足珍贵”等等。第二组关系是母亲与乞讨老人,立意为“施救者和被救者的人格是平等的”、“精神的救助比物质的救助更重要”等等。第三组关系是莫言与乞讨老人,立意为“人应有侧隐之心”、“行善要懂得尊重,不可盛气凌人”等等。
以下是从莫言或者乞讨老人角度立意的,应视为偏题。
从莫言的角度,如“怎样有效帮助弱势群体”、“人心冷漠的可怕”、“社会同情心为何缺失”、“学会关爱老人或者其他弱势群体”、“应该怎样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等等。
从乞讨老人的角度,如“人要知道满足”、“不能太贪婪”、“不要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等等。
【作文示例】
于困苦中听人格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乐善好施、勤于奉献的人固然让人肃然起敬,但在我看来,身处困境中仍恪守自己的人格、无私助人的人更是可圈可点。
艰难岁月,莫言只愿意给乞讨者红薯干,他的母亲却将自己的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的碗里。也许在我们眼中这只不过是半碗饺子而已,但在那缺衣少食、生活极其困顿的时代,莫言的母亲用足以令人感动的人格魅力完成了一次真情的传递。
现如今并不缺少像陈光标那样高调进行慈善活动的人,可是“活动”二字却逐渐掩盖了慈善的本质。领导讲话、集体剪影使原本心灵的交融罩上了物质的光环,带上了镁光灯的炫影,也许不可否认这样的捐助是存在真心的,不过很难使人感动。
真正让人感动的是什么呢?是为地震灾区筹款时将钱投入捐款箱的乞讨者;是连续五天蹲在天桥上寻找钱包失主的流浪汉;是冒着大雨穿着荧光服在北京路边当路标的大学生。衣食丰饶时帮助别人可以不需要做太大的努力,但连自身温饱都难解决时仍能先人后己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古语云:“大难临头各自飞”,“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无遗。当今时代,物欲横流,困苦、不公、贫穷都不能成为我们自私自利的理由。当一个拾荒的老爷爷都能捐助十几个孩子读书时,当一位僧人怀着佛心靠化缘养育流浪儿童时,我们还能有什么理由只想着自己的安危与生活?我们还能有什么理由对需要帮助的人不闻不问呢?
“人之初,性本善”,最关键的是谁能坚持这善。一天行善、两天行善可能容易做到,难的是长期不懈的行善;富有时行善可能容易做到,难的是贫穷时还能行善。此时唯一需要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你善良的本心,坚持你乐于助人的人生标杆,坚持你人格的脊梁永不弯曲,昂然挺立在他人面前。
恰如莫言的母亲,困境中依然执著地不忘救助老人,坚持行善,这样的人格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它犹如一声惊雷,响彻了你的心,震撼了你的整个灵魂;它仿佛一束阳光,惠及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带来的是照亮眼眸的光芒和穿透人心的乐章。
穷且益坚,于困苦中听人格!
[点评]
作者从母亲的角度立意:身处困境仍恪守自己人格、无私助人的人更让人敬佩,立意不仅准确而且深刻。开篇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简要复述提供的材料,重申观点;然后援引了现实社会中许多鲜活素材,反复阐述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最后更进一层,提出要做到在困境中还能帮助他人,“坚持”二字最重要。层层递进,不断把思维引向深入。值得称道的还有,标题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为了增强说理气势,丰富文章内容,强化感情色彩,作者还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法等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