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是这样鉴别的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in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物鉴定大家马未都,关于如何鉴别真品和赝品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从来不研究赝品,更何况每件赝品的破绽都是不同的。每个月,我都要抽空到博物馆泡上一整天,不干别的,就是盯着古董看,一直看熟看透为止,收藏界管这叫养眼。经过这样反复无数遍的养眼,眼睛就只会适应真品的感观,今后一旦看到赝品时就会觉得非常扎眼。
  马未都有关文物鉴定的方法,让我想到英国银行协会对职员的培训,在培训期间,学员们一张假钞也没摸过,训练时用的都是真钞,上课时讲的都是真钞的特点。对此,专家们是这样解释的:學员们通过反复接触真钞,他们的手指、眼睛都习惯了真钞的感觉,以后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假钞,他们就会感到特别不习惯。
  同样,识别好人和坏人,并不需要我们同坏人泡在一起,去了解他们的习性和特点,只要我们多与好人交流和接触,那么,好人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就会不断地“滋养”我们的眼睛、心灵和感觉,以后一旦遇上坏人,就会觉得“非常扎眼”、“特别不习惯”,从而识破坏人的伪装和伎俩。
   (编辑 慕容吟)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种生活:住在一栋表层严重剥落、颜色异常斑驳的始建于19世纪的古老木房子里,屋内没有任何电器。用自产的蓖麻油点亮油灯照明,肥皂是自己造出的,衣服用自己种出的亚麻纺织而成。房屋四周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风信子、百合、薰衣草、菖蒲以及橡树、冬青,还有各种藤蔓植物。每天的事情就是去林木下采挖自己种下的可食物种备做一日三餐之用,或者依季节播种栽种。闲暇时间,在一条忠实的狗的陪伴下,打理园艺。阳光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