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跳高运动成绩影响因素的探析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ww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跳高运动员起跳高度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对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认识,对训练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中学 跳高 运动成绩 教学
  在跳高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不仅仅取决于某方面的一部分,它是依赖于个人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心理素质、个人技术等因素。跳高运动包含了力学、生物学、心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学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作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不能在传统的观念里被禁锢。本文对于几个大点进行粗略的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打破传统,创新教学方法,对跳高成绩的提升起到贡献作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学生田径跳高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查阅有关跳高运动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搜集大量相关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参考。
  2.观察法。通过长期观察学生成绩提升得出相关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跳高运动中的系统化
  1.训练方法。跳高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若想更好地完成动作技术的教学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传统的高水平跳跃教学中,一般都有一定程度的难度,一般都是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运行,而跳高项目可分为助跑、踏跳、过竿、落地四个常规阶段进行教学。采用教学方法都是先分解后完整,由分解过渡到完整的常规教学方法。
  (1)常规教学方法中,分解阶段进行到完整技术动作的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作的整体观念和完整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对运动技能提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2)在这种常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先讲解、示范,接着集体练习,教师指导;但是这种方法用多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而学生练习兴趣不高,达不到尽快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从而影响了学生练习和积极性。
  (3)学生的运动水平、素质能力、性别的不同差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但也不能抛弃一些常规实用的方法,如观察法、分析法。
  2.结构系统化。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很多,如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比赛经验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跳高运动中成绩提升的空间性
  曾经史上两个学派就运动成绩空间进行研究,因为有限论与无限论两派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现在学者大多都比较认同爱德华兹提出的总结性观点。1994年年底,英国田径科研界就“体育极限是否存在”的问题举行了一次研讨会。在会上,牛津大学著名的体育生理学家爱德华兹再次重申了他不久前发表的一段富有哲理、令人深思的论述:“现在,许多人都会同意男子跑100米绝对不可能出现6秒的奇迹,更不用说5秒、4秒了。但是100年后能不能呢?如果100后不行,那1000年后呢?这样一直问下去,说有‘极限’,恐怕就得慎重考虑了。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人类将在遥远的未来毁灭和消失。有人类,就有体育,必有竞赛,谁能说,一个一个纪录在100万年以后还不可能被打破?这样看来‘极限论’是不正确的。”
  (三)跳高运动中的相对性
  1.运动技术特点的相对性
  在骆建《田径理论与实践中的传统与现代观》中对“朱建华和索托玛耶尔的跳高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虽然他们都能达到打破世界纪录的水平,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从历史的观点看他们跳高技术动作符合人们的认识水平,是相对合理的,也无可厚非的。这充分说明运用技术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也说明不是目前最好的就是完美无瑕没有问题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所以不能停留在当时最好的境地。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定势中的负向功能。
  2.成绩相对性
  相似的两名运动员在不同时期成绩表现的差异:一种为同一时期两个运动成绩大致相同,另一种是在同一时期运动成绩差异明显。大致相同的身体素质条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在一些日常经验中我们会发现,两个儿童,一个你教他怎么过,他凭借教他的“技术”能够跳过坡坎,另一个不教也能过,因为这个坎的难度不大。单单凭借身体素质都能过,然而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就不一样了。例如某中学两名跳高运动员技术程度迥然差异,结果成绩相似,但是到了高中差距就出来了。技术好的那个就凸显出来明显高于技术差的那个学生。这说明问题的关键是成绩相似是相对的,这就解释了传统与现代教学出现在一定时间内成绩相似,而不论其方法的优劣。
  三、结论
  (一)在教学中,针对可能产生的错误,预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预防措施。如在起跳倒体过早,摆腿摆不起来,起跳蹬伸慢无力。对于这种现象可以采用辅助物体挂于正确的位置,规范触及位置。采用正确的示范位置,正确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动作的模仿。
  (二)跳高运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运动,表现在技术动作的组成内容丰富,训练的手段多样化,涉及知识面广。影响成绩的因素就多,提升成绩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参考文献:
  [1] 骆建.田径理论与实践中得传统与现代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3] 白二宇.论我国跳高训练中应重视问题[J].体育科研.
  [4] 田麦久.运动训练的科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5] 冯炜权.运动生物化学进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6] 梁子军,张艳霞.对我国跳高制胜的分析[J].体育与科学.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2  摘 要 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论述了非智力因素概念以及非智力因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并针对所述内容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途径,为以后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实施“2+1项目”,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而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本文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与“2+1项目”相结合,使“2+1项目”与学校日常的体育、艺术工作相融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加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方面起到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2  摘 要 健美操教学方法作为健美操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机的一环,其应用是否合理恰当、是否灵活科学,会对健美操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所以,一直是广大健美操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健美操教学方法的概念,然后又在此基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在羽毛球运动中,手感这个词既是抽象的,但又有其深刻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训练和比赛的印证和启示,它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且已经成为选材的主要条件和训练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今天,尽管手感问题已被大多数人所重视,但在科研方面还很少人间津,我国网球界对手感的训练和研究也还没有科学化、系统化。手感因涉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瑜伽作为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运动,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其特有的瑜伽姿势和冥想书来获得身、心、智的和谐统一。在高校开设瑜伽课不但可以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理念和体育素质。  关键词 瑜伽 高校 体育教学  瑜伽——意为结合、相应、心的统一等。它的含义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帮助与保护是体操教学和训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体操教学与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正确的帮助与保护是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和预防训练中损伤的重要方法和措施。在体操普修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初学者身高、体重、身体素质都有很大的差别,针对每个初学者来说学习起来的难度也大不一样。因此,在体操教学中帮助与保护就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而在国内国际新形势下,我国的民族体育教育和学校教育却呈现出相对落后的状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和学校体育的互补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我国民族体育的现存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得出我国民族体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鉴于天气、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体育课必然会面临一部分室内课程。而对于体育课中理论知识传授以及相关的思想教育的需要,也要求应当开设一定的室内体育课。但相对于传统的室外体育课而言,室内体育课对于学生显得缺乏吸引力。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室内体育课的教学,是当前摆在我们广大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