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大学语文” 养文化自信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hem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自信”已成为时代文化建设的最强音。高职语文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要充分发掘中华文化内涵,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不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大学语文;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61-02
  【作者简介】余飞,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邳州,221300)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
  “文化自信”,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一位国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对既有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的肯定与坚持。“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对于教育改革的执行者——一线教师来说,首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立足中国传统和国情审视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其次要有能力整合和包容外来的优秀文化,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意识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何让“文化自信”在教学中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呢?又怎样把“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呢?语文课就其自身的功能而言,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而语文教师的文化关怀、文化兴趣、文化意识以及评价尺度往往也影响着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有几点体会与做法,在此分享如下。
  一、书写汉字:感受文字的内涵美与形式美
  汉字蕴藏着丰富的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基于汉字本身魅力而产生的这些艺术和文化,是其他文明体系中不曾有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字词教学应该是重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的表面,尤其是对于文化知识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要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多数高职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往往利用寒暑假外出打工。每次为新班级上第一课,笔者常以“挣钱”“赚钱”二词为例,讲授汉字词义的丰富性及其对人生的启迪。“挣”“赚”都是形声字。“挣”,“手”形“争”声;“赚”,“贝”形“兼”声。形旁表义,挣钱与“手”有关,说明要想挣钱必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拼搏,如我们广大的打工一族。赚钱与“贝”有关,说明要赚大钱,必须先有“贝”,就是要用钱生钱。时代在发展,经济在腾飞。我们要想更好地生活,必须从人人都拼命挣钱转变为人人都会赚钱。通过这两个字的分析和讲解,形象地描述当今经济发展状况。学生既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
  同时还可以通过汉字书写,感受汉字字形的艺术魅力。目前,书法已不是单单的书写方式,而成了一种艺术,走进世界文化艺术大舞台。笔尖下的汉字是流淌的乡土,翰墨飘香的汉字是行走的中华魂,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
  二、吟诵诗词:浸淫于语言的无穷魅力
  高职语文课本里入选了大量诗词歌赋,并且每一篇都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不仅能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升其文学修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古代生活中,我们的祖先形成了传统审美意识和思维特点,在作品中往往以“意象”的形式,展现“诗人内心的真实世界”。故此,在学习时,应该通过品读、吟诵等方法,领略诗歌文本中的意蕴美。如中国诗词里多有“柳”这一文化符号。《诗经·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众多“柳”意象的出现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一是表达“离别”之意。汉语语音中,“柳”与“留”谐音,所以“咏柳”常常带有希望离别之人能够留下来的美好心愿。二是表“相思”之情。“柳”以其柔长的枝条,唤起并契合了离人的缠绵情意,所以在词中,“柳”也用来表相思之情。
  类似的意象在古代诗词里有很多,如被称为岁寒三君子的“松竹梅”,是古代文人笔下的“常客”,被借以表达高尚的人格;古人往往以“流水”表现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如“百川归大海,何时复西归”等。学生在品读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时,不仅能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从而生出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力,并自觉地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三、传统节日:体味民族的古老与神奇
  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自然“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表达农业气象条件的一套完整时令系统。它遵循自然规律,强调“顺天时、应地利”地组织农业等生产劳动,这与西方历法只有天文意义而与人类生产劳动无关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知识当代学生很难读懂和理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这些知识,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体会古人的智慧和伟大。如2016年,在“冬至”日气候突变,气温降低;“小雪”这天,寒潮来袭,小雪纷飞,非常应景。当天语文课堂上,借此情景,讲解“二十四节气”恰到好处。学生感到新鲜,也在“润物无声”中感受到古人的聪明和智慧。
  当下一些年轻人对本国传统节日表现淡漠,过于注重西方节日,只把中国传统节日简单地看作是“吃节”,如春节是“饺子节”、端午是“粽子节”、中秋是“月饼节”等。这与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极不相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传统节日意义的宣讲和知识的传播。一是借助诗词中节日的内容,介绍其意义。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可以介绍“重阳节”;又如结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诗词,给学生讲解“登高”最早来源于古代远民祭祀山泽的习俗,到汉代正式成为一种节日习俗。多年来笔者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寒假前最后一次语文课的内容是“春节”,在这堂课上讲述春节的来历和相关的习俗,如“春联”的写法、贴法,饺子的含义等。并把“写春联、贴春联,给老人拜年”等传统习俗作为寒假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自觉承继优良传统文化,以期达到“文以化人”“文以载道”的目的。
  四、地域文化:提升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在语文课堂上要有机地将“教材”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来龙去脉”。当代学生生活在“安定的和平时代”,没有“苦难的生活经历”,无法理解艾青《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情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适当增加地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感受“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文化,增强其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如笔者所在的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位于古运河畔,学校也因其得名。运河文化如运河一样悠久漫长,博大精深,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最好教材。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增加了“运河文化”主题,以“运河历史”“运河与漕运”“运河与非物质文化”“运河与經济”等为专题,讲述运河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诸如此类的地域文化很多,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文本及时补充,适当引导,让地域文化学习成为一种常态,不断丰富学生的家国情怀。
其他文献
根据中等范围的天气预报(ECMWF ) 的欧洲中心 20 一风领域分析数据,华南海的北方区域的波浪领域与 HIRHAM 风领域模型和 SWAN 波浪的联合被计算模型。然后重要波浪高度与 El N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前高校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迎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学工作方式应当适时进行一些调整与改变,其中包括高职会计实
导读IPSec是在IP层提供的一种安全服务,它使系统能按需选择安全协议,决定服务所使用的算法及放置需求服务所需密钥到相应位置。当IPSec系统服务出现异常后,就会引起系统的网络故
Knowledge of the surface ocean dynamics and the underlying controlling mechanisms is critical to understand the natural variability of the ocean and to predict
日本普通枪乌 Todarodes pacificus 是有一年 lifespan 的经济地重要的种,它被气候、环境的可变性显著地影响。根据 T 的冬季队的渔业数据。从 2003~2012 的 pacificus ,以及环
为了保证企业文件服务器的稳定运行,单位使用微软DistributedFileSystem(分布式文件系统),在WindowsServer2003R2中完成文件系统部署。本文就向大家介绍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在不影响
我院自2008~2009年采用扩肛术、病灶切除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复方利多卡因长效麻醉剂局部封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8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针对频谱切换的研究现状,文章介绍了频谱切换的场景、分类以及对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媒体接入控制层(MAC)的需求,总结了频谱切换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目前的各种方案进行了比较
笔者供职于一家典型的商业批发企业,历经多年的持续建设,业已建成一个实现业务流的全程信息化、覆盖全体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内部计算机网络。
面对数量众多尚待维护的蓄电池组。您是否需要更快捷、简便地排查电池组隐患?是否需要更加方便、直观地对隐患电池组进行容量试验?是否要针对有问题的各种电压单体进行活化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