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技术在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选择性减胎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986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技术在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微波消融选择性减胎术的22例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孕妇的病例资料。记录手术并发症、胎儿结局及随访生后60 d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等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2例手术指征分别为:5例双胎之一畸形,5例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3例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TRAP),9例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UGR)。手术均顺利完成。22例中,3例(13.6%)术后胎死宫内,1例(4.5%)胎膜早破流产,总流产率为18.2%(4/22)。18例分娩活婴,平均分娩孕周(35.5±4.2)周(26~40周+2),平均出生体重(2 380±778) g(800~3 430 g)。18例中,4例小于32周早产,其中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孕26周分娩,体重800 g)死亡,另17例婴儿均顺利出院,新生儿存活率为17/18,总的胎儿存活率为77.3%(17/22)。是否合并羊水过多、胎盘是否位于前壁、被减胎儿是否位于宫腔下方对于手术流产率、胎儿存活率等均无明显影响(P值均>0.05)。22例母亲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7例随访至婴儿生后60 d,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脑损伤。

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可用于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选择性减胎治疗,但减胎术对后代的远期预后影响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滋养细胞体外实验,研究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的激活程度与可溶性endoglin(soluble endoglin,sEng)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1日至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早孕期行人工流产的20例正常妊娠妇女。采集绒毛滋养细胞进行原代细胞培
目的对超/极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VLBWI)出院后进行定期追踪随访,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并存活出院的ELBWI/VL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常规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281例子痫前期孕妇为子痫前期组,根据轻度子痫前期(mild preeclampsia,mPE)和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将子痫前期组孕妇分为mPE亚组(83例)和sPE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OC391533与重度子痫前期胎盘螺旋动脉重铸不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36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子痫前期组。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期年龄相差2岁以内、孕周相差1周以内的产前检查正常的健康孕妇36例为对照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组孕妇胎盘组织中螺旋动脉管壁厚度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绒毛外滋养细胞(HTR-8/SVneo细胞)中微小RNA-155(microRNA-155,miR-155)表达及其对滋养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HTR-8/SVneo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带绿色光蛋白的增强型质粒(enhanced plasmi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pEGFP)-miR-155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