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上“锋芒”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0r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箭毒,即涂抹在弓箭上用以猎杀猎物的毒药,被一些猎手称为箭上“锋芒”。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猎手们采用的箭毒各不相同,有的是从植物中提取,有的是从毒蛇身上获得。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的布须曼猎手最常用的弓箭毒药源自一种独特的昆虫——叶甲科甲虫,而美洲热带雨林中的印第安猎手则喜欢从体色鲜艳的剧毒箭蛙身上获取他们所需的毒药。
  布须曼人在南部非洲生存的历史至少有2万年。时至今日,他们依然大多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非洲各国的布须曼猎手通常都使用结构轻巧的弓和箭进行狩猎活动,这意味着当面对较大型的猎物时,弓箭的杀伤力通常不足以对猎物产生致命伤害。不过,造物主在广袤的密林为布须曼人创造了另一种致命武器——叶甲科甲虫。
  叶甲科甲虫通常寄生在一种叫“没药树”的植物体内。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布须曼猎手能很快在没药树附近的地下发现叶甲科甲虫的茧。这些茧通常都藏在距地表0.5至1米深的地下。每只茧内一般含有一只处于被束缚状态的化蛹之前的甲虫幼虫,这些幼虫能蛰伏于茧内达数年之久。
  获得叶甲科甲虫的幼虫或蛹之后,布须曼猎人能迅速找到它们血液系统中淋巴所在位置,然后用手将血淋巴往箭头上挤。有时为了给一个箭头上毒,需要用多达10只幼虫的血淋巴。猎人们只把这些有毒液体涂敷在箭轴的前端部位而不是箭尖上,目的是避免箭尖不小心刮擦到猎人自己的身体而引起中毒。叶甲科甲虫血淋巴所包含的有毒物质是一种毒蛋白,其毒性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但通常能保持一年。
  不过有意思的是,布须曼人费尽心思做出来的毒箭效率并不那么高。打个比方,如果射中的是长颈鹿这样的大型动物,那么通常情况下,被射中的动物在最终放慢脚步并倒地身亡之前,往往还能负伤逃跑60到100公里。很显然,这种狩猎方法是一种非常费时、低效的狩猎方法,假如他们能采用威力更大的弓和杀伤力更大的箭的话,其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与非洲的布须曼猎手不同,美洲的印第安猎手则喜欢从体色鲜艳的剧毒箭蛙身上获取他们所需的毒药。毒箭蛙是生活在南美热带雨林中的一种体型很小的青蛙,它们的体表颜色及条纹鲜艳夺目,多为红、蓝、金黄、绿、紫等明快活泼的色彩,有的甚至还带有几分金属般的亮丽光泽,因此在当地享有“亚马孙雨林珍珠”的美誉。
  一只箭毒蛙的体内约含200微克毒素,但只要有2微克的剂量进入人体的血液系统,就能夺人性命。生活在哥伦比亚的印第安土著居民善于用毒箭蛙分泌的毒素为弓箭或吹(筒)箭上毒。他们用叶片垫在手中去捉取有毒箭蛙(这样可以防止毒液直接接触皮肤),然后用弓箭或吹箭的箭尖去摩擦毒蛙潮湿的皮肤,等粘上足够的毒液后再把吹箭晾干。上了毒的吹箭能在一至两年内保持毒性。
  据记载,用1只箭毒蛙的毒汁可抹涂50支镖或箭。许多印第安土著到现在还主要使用这种毒箭进行狩猎活动,这种有毒弓箭能毫不费力地猎杀大型猎物。更重要的是,被毒箭击中的猎物能放心食用,因为箭毒蛙的毒素只有进入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才会起作用。历史上,毒箭还曾用于部落间的战争。
  生活在亚马孙热带雨林里的印第安人还会经常利用一种叫箭毒马鞍子的植物。箭毒马鞍子属南美热带雨林的一种木质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巴西、玻利维亚、秘鲁、圭亚那、厄瓜多尔、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等南美国家。这种木质藤蔓植物其露出地表的主茎遒劲粗大,直径有时可达10厘米,能攀缘至由大树树冠构成的高达30米的雨林“天篷”,是一种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热带植物。马鞍子心形的宽大叶片上密布细小的白色绒毛,所以表面看起来如丝绒般光滑柔软,故而在当地有“天鹅绒叶”的俗名。
  他们首先砍下箭毒马鞍子的根和藤茎,再添加一些其他植物和动物分泌的毒液,一起进行长时间的熬制(有时长达2天),直到熬成深色糖浆状或糊状的黏稠物质,然后再用来涂抹弓箭或吹箭的箭头。这种箭毒与其说是真正的生化毒药,不如说是一种潜在的肌肉松弛剂。因为它往往导致肌肉松弛,以至心、肺的功能完全停止,最终造成猎物窒息而亡。有趣的是,这种箭毒也只有进入动物的血液系统才能起作用,食用中了箭毒而死亡的动物的肉,并不会产生中毒反应,因为人及动物的胃不会吸收这种箭毒。
  箭毒马鞍子除了可制成箭毒之外,还是印第安人广为使用的一种重要草药。英国探险家瓦尔特·罗利爵士和其他几位早期到过美洲大陆的欧洲探险家,于16世纪向世人报道了南美印第安人利用箭毒马鞍子入药的消息,此后箭毒马鞍子在欧洲草药史上声名鹊起。英国作家毛迪·格里夫在1931年出版的《现代草药学》一书中介绍说,箭毒马鞍子对于治疗泌尿系统的常见疾患,如慢性膀胱炎等非常有效。
  箭毒马鞍子富含多种重要的生物碱,其中导致动物肌肉极度松弛的主要生物碱叫作d-筒箭毒碱。这种生物碱于1897年被成功分离提纯,并于1935年在西方被研制成药物。d-筒箭毒碱的生化作用在于阻断大脑指挥肌肉运动的神经讯号,从而导致全身肢体麻木直至完全瘫痪。其实,d-筒箭毒碱并非真正的毒素,其肌肉松弛作用大约能维持90分钟,随后即消退。1942年,医学专家将d-筒箭毒碱作为肌肉松弛剂应用于临床手术,开创了外科手术的现代新纪元。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每个人处理友谊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情感和言行往往是分开的。有的人越亲密则越无理,而有的人越亲密却越疏离。  友谊这门青春必修课,你学得还好吗?如果你在友谊中摔了跤、忍着痛,无法与周围的人说明,挖个树洞吧,shu_dong@126.com一直在这里倾听。    树洞:你好。  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最要好,可是没有人知道我们已经冷战将近半年了。  起初很突然,我在QQ上和她说话她置之不理,发短信也很少回复。
期刊
“清华北大”、“北大清华”,这样的排序问题,在旁人看来似乎无关紧要,但在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那里,这个微妙的变化却非常重要。“谁是中国最高学府”的“暗战”已延续了近一个世纪。这一次备受争议的“状元打架事件”仅仅只是一个缩影。  实际上,在这场舆论浪潮中,几乎没人热衷猜测“谁在撒谎”,反而是“高考状元”这个话题引发了大家的一致反感——贵为中国最牛学府的北大、清华,难道还要靠多抢几个高考状元来博取人气
期刊
香槟酒产于法国香槟省,故名香槟。世界上只有产于法国香槟省的带气的葡萄酒才可以称为香槟。世界其他地区生产的同类型有汽葡萄酒都不可以称为香槟,而只能称为汽酒。在意大利称为“斯布曼德”,西班牙称卡瓦,在德国称为“赛克特”。许多欧美国家干脆就叫“葡萄汽酒”。只有少数国家,如美国的一些公司还称自己的葡萄汽酒为香槟。但真正挂香槟牌子的只有法国。  历史中有记载:1713年,德国亲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尝到了法
期刊
泰我高中时的校友,同级不同班,我们并不熟悉,连他的名字我现在都记不全了;只是上合课的时候偶尔会坐在一块,聊上几句关于天气的废话。我爱游山玩水,他爱学习打工,我们根本没有交集。  读高三那年,父亲左腿上长了一个肿瘤,需要切除。父亲的下属给联系了城里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医院恰好在我学校的旁边,我便拍父亲的马屁说要给他做看护,父亲白我一眼,说,我看你宁肯去吃喝玩乐,也不愿意半夜三更地扶我去上厕所吧?我
期刊
别看当下国内的时尚圈都从欧美乃至日韩国家取经,可在古代,中国曾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时尚大国,也是制造时尚潮人的超级梦工厂。潘安、宋玉、兰陵王,他们的气质和风度绝不逊色于西恩·潘、布拉德·皮特、肖恩·奥普瑞。倘若能够跨越时空,任由这些引领潮流的Esquire自由PK,那定是一场最有看点的时尚秀。  “才比宋玉,貌似潘安”的夸赞对每一个男人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宋玉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他是屈原的学生,以
期刊
作为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她号称“拥有天下一切”,这便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极受武则天的宠爱,每一年的生日,武则天都会把很多珍珠宝贝赏给她,太平公主都把这些宝贝珍藏在自己的库房中,并加锁数道,以防丢失。这一日,她打开柜子一看,有两盒宝物竟然不翼而飞!这些宝贝她自己都不轻易动用,也不敢随意出示于人,谁会知道自己藏宝的地点?谁的胆子这么大?  因为御赐的物品,太平公主也不敢自己做
期刊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还记得这个最熟悉的儿时歌谣,以及它所配合的最标志性的儿时动作吧?为什么儿时都要对这个歌谣重复两遍?它的动作到底又蕴含了哪些深层的历史和文化含义呢?  其实,这个童谣应该包含两组动作:每组动作又分别包含两个动词:“拉钩”应该做“拉勾”,先拉后勾,指小拇指彼此相拉相勾;而“上吊”应该是“上调”,先上后调,彼此大拇指继小指拉钩后上翻相挨。四个动词、两组动作之后,才有了“一
期刊
有个同学,我刚交往的时候,觉得他真诚坦荡,友善热忱,只是喜欢批判他人的处世方式,动不动就给人冠名“八面玲珑”,这让我有些受不了。随着交往的深入,又发现他固执己见,盲目排外,很难理解别人的想法和主张。  他算是个直肠子的人,确实没什么心机城府,但对于他的很多观点和行为,我却是不认同的。他以为处世之道不外乎就两类:刚正不阿或曲意逢迎,黑白有别,界限分明。前面一类自然是他所喜欢的,而后者则常常遭到他的鄙
期刊
吕蒙是三国时东吴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姐夫邓当是孙策的将官。他十五六岁时偷偷混在姐夫的军队里杀敌,被姐夫看见。姐夫训斥他不要胡闹,但不管用,后来便把这事告诉了他母亲。他母亲很生气。他向母亲表明心意:“贫贱的滋味不好受,战场立功,可以求得富贵,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听完,只好答应他投军的事了。  年少投军,吕蒙被军中之人讥笑:“那小子能干什么?他不过是白白送命给老虎!”此人后来又多次出言不逊,冷嘲热
期刊
元朝的历史很短暂,短暂到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一个朝代的人和物。其实这个年代也出现过很多独领风骚,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比如蒙古族的美女阿盖公主。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便以阿盖公主的生平为蓝本,写出了著名的剧本《孔雀胆》。  阿盖公主是元朝末年镇守云南的蒙古梁王敖其尔呼雅嘎的女儿,这个时期是元顺帝朝,天下已经大乱,各地义军蜂起。其中有一支由一个名叫明玉珍的人带领的义军,正在步步逼近云南。镇守云南的梁王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