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学习的航空集群网络认知抗干扰策略

来源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ljok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增强复杂电磁环境中航空集群战术网络的抗干扰能力,文中针对部署同时收发电台的航空集群战术网络(ASN),提出改进能量检测的多时隙干扰感知方法,推导出电台干扰感知的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的闭式表达.然后,以机载电台的吞吐量最大为目标并结合干扰感知结果,分别提出基于Stateless Q学习和Fairness Q学习的认知抗干扰策略,为电台配置最佳的发射功率和频率信道.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认知抗干扰策略均能提高航空集群网络容量,且ASN采用Fairness Q学习抗干扰策略的公平性最高而适用于网络容量最大化的场景,Stateless Q学习抗干扰算法的平均吞吐量最高,故而适用于最大化各电台容量的应用场景.
其他文献
小型继电器的触点粘接失效是制约其长寿命、高可靠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实验装置,实现了小型继电器的触点分/合电性能模拟,通过分析燃弧时间、分断时间、接触电阻、回跳能量参数随动作次数的变化规律,发现了触点粘接失效前的敏感参数退化特征,获得了触点粘接失效后的微观形貌特征.最后,提出了触点粘接失效的机理.
基于电动汽车在时间上具有可控性,在空间上具有可移动性的特点,在新能源出力比较高时可以引导电动汽车充电,并可以针对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导致的电网波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采用基于Copula函数的相关性模型,对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时间-能量特性展开分析,并验证了充电行为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的CSDG与配电网协同规划问题,提出了基于两阶段优化的CSDG与配电网协同规划模型,在算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充电设施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随着智能无功补偿模块的技术不断革新与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其出厂调试和检测流程也不断繁琐,想要靠手工完成大规模的生产几乎无法实现.基于此,设计并完成了智能无功补偿模块自动调试检测系统,使用Cortex-M3单片机与电量采集芯片,通过继电器的切换来实现不同种类模块的调试与检测,能够自动实现模块的高精度校准和全功能的检测流程.整个系统采用自主设计的操作台、大屏液晶显示、矩阵式键盘、模块化接口、高可靠的保护措施、全自动的数据记录,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高峰下,电池梯次利用备受关注,车辆续航里程是界定电池衰老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为对车辆续航里程及电池健康状况进行准确建模,以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为研究对象,在长短期记忆网络基础上,实验分析并确定电池系统电压、电流、温度、SOC等特征参量对神经网络训练结果的影响程度.最终选取等效里程、放电循环耗电量、电压平均值三维特征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量,获得最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10.81 km,相对误差9.818%,可为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动力电池性能衰退情况评估提供
为了抑制三相四线制NPC型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死区时间的加入所带来的影响,对死区影响产生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不同开关状态、电流方向下死区时间的加入对输出电压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死区时间影响抑制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策略的可行性.
随着LED路灯和多功能灯杆等应用的发展,低压直流供电技术的优势受到道路照明领域的关注.首先通过人体交直流电流效应的对比,对直流供电的用电安全性能进行定量分析,以此作为系统方案的安全性评价依据;围绕直流系统电压等级、主接线形式和接地方式与安全性能的关系,对道路照明低压直流供电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交直流系统的保护差异及其对供电距离和保护电器的影响.最后,参考典型工程条件完成的设计算例,初步验证了道路照明低压直流供电技术在安全性、经济性和保护特性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步向万物互联的6G迈进,构建天空地一体化融合网络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方向.卫星互联网具有高、广、远的优势,无疑是6G网络不可或缺组成部分.传输控制协议是卫星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实现端到端高效传输的关键.QUIC (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是为应对传统TCP协议的诸多不足而提出的新型传输协议,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简要介绍卫星互联网组成结构的基础上,梳理空间环境对传统TCP议带来的长时延、高误码、高抖动以及移动性等诸多挑战,分析Q
为满足企业/行业用户远程移动业务应用的需求,依托移动运营商网络构建专网已成为业界的主流方式.但对于很多垂直行业和关键行业,对安全有较高要求,而移动通信网络的构建依赖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规范,其安全体系主要面向的是普通公众用户,与垂直行业和关键行业的安全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弥补该差距,目前业界的主流思路是在移动运营商所提供专线基础上叠加端到端业务加密防护,但这种传统方式仍然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关键行业的安全需求,为此
文中从分析美军基于丰富的实战经验提出的一系列信息化装备作战理论、系统建设及发展方向出发,系统性总结美军网络化作战体系的发展脉络,通过对未来空基网络化信息系统的整体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空中机群战术战法设计、空中机群联合信息环境、通信网络融合理论与方法、电磁武器及信息武器打击链理论等四个方面思考,用于启发并指导空基网络化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研发.
在未来多样化作战任务和不确定战场条件下,围绕网络信息体系如何随使命环境即时构建与敏捷适变的需求,运用体系工程、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等理论方法,结合指挥信息系统工程实践,分析了动态组织性、开放适应性、涌现性等网络信息体系特性的概念内涵及面临的工程化技术挑战,论述了OODA杀伤链动态构建是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首要环节,提出了可模块化组合的开放式体系架构概念和模块化组装的构建模式,并探讨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体系组件如何设计、建模与组合运用的基础性问题,为构建具有动态组织性、开放适应性的网络信息体系提供了一种解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