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还要靠银行”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erfada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4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召开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温家宝在会上指出,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7月1日至2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河北省主持召开小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强调要多措并举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今年上半年,在国务院要求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赴全国东、中、西部多个省市,与企业、金融机构、各级政府,就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政策环境、融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调研。
  调研发现,进入2011年,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劳动力成本等各种压力汇集到一起,使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差。目前,该调研的一系列报告即将完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是这一系列调研报告的执笔人之一,她认为,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出台的扶助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态度已经有所改变,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贷款成本远高于大企业。
  张承惠建议,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应健全大中小金融机构间的联通体系,打通融资的毛细血管,并适度降低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建立和引进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管控制度。
  
  中小企业融资有所改善
  《财经》: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植政策,本次调研对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有何评价?
  张承惠:总体来说这些政策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贷款增速明显快于其他企业。银监会从2008年就提出了中小企业贷款的“两个不低于”,之后又提出小企业贷款的“两个不低于”。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态度开始改变。根据银监会的统计,已经有100多家商业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专营机构。
  2008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家银行建立准子银行、准法人性质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实施单独定价、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而在2005年落实《中小企业法》时,央行和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事业部,但是这个事业部可以说是一个花架子,中小企业贷款难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就不一样了,如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将注意力放到中小企业上面,把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纳入本行的发展战略,有些银行对中小企业专营机构专门给规模、考核办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和以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部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兴趣增加的客观因素是,商业银行争夺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发维护大企业客户的成本比较高,银行的价格谈判能力与大企业比明显处于弱势。
  很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发现,相较于大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定价能力非常强,再加上宏观调控在总量上的控制,银行就要从追求总量向提高单产转变。今年银行利润增长很快,很大程度上是由银行定价能力提高造成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调研发现有的地方达到了70%。中小企业贷款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很大。
  实际上,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小企业和大企业的贷款是两个差别很大的商业模式,把一套管理方式和贷后风险评价模式真正地转到适合小企业的特点和生存方式上。
  从直接融资来看,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针对中小企业的集合票据、中期票据、企业债等,数量都有明显增加。
  
  贷款成本过高
  《财经》:但是中小企业还是反映贷款难,你们的调研在这方面发现了什么问题?
  张承惠: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融资没有问题,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是,小企业、新创建的企业、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型企业基本上难度不大。
  二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大企业高出很多。经过测算发现,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比大企业的高出6个到8个百分点。
  调研发现,很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时都做到了担保利率50%的上限,如果贷款利率是7%,仅担保利率就是3.5%,再加上登记费等其他费用,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明显高于大企业。
  而从国际经验来说,由于存在风险溢价问题,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都高于大企业,通常是高2个百分点,我们明显高于国际水平。
  现在大家关心的主要是贷款的可得性问题,但是贷款的成本才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如果按照中小企业13%-15%的贷款利率和50%的资产负债率计算,企业的税前资金收益率至少要达到7%-8%才能还贷,而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微利行业,一些进出口服装企业的利润率据说只有3%-5%。因此,高额的融资成本,使中小企业的贷款只能用于应急性和生存性需求,不可能用于扩大再生产。
  调研发现,中小企业往往需要一两个月乃至更短期的过桥贷款或者周转贷款,但是正规金融机构,特别是大银行既不做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也不做短期贷款业务。
  
  中小企业生存难于去年
  《财经》:除了融资难,调研中看到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是怎样的?
  张承惠:调研发现,2010年是中小企业最好的时期。进入2011年,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劳动力成本问题。很多企业反映去年劳动力成本提高了10%-20%,今年还要提升15%。二是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企业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还可以根据预期作出调整,但剧烈波动企业无法承受。三是信贷难。四是用电紧张。一些地方拉闸限电,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五是用工难。六是科技创新问题。七是经济结构转换,很多企业担心出口退税率是否会调整。
  以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没有现在这么多,在今年各种压力汇集到一起,使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差。
  
  《财经》:国进民退是否也是一个因素?
  张承惠:从全国来看,说不清楚是否有国进民退,因为企业的股权结构日益复杂,无法统计出准确的数据来进行证明。但从行业调研来看,从感觉上是存在国进民退的。
  
  《财经》:这些困难因素,是否会导致中小企业的倒闭潮?
  张承惠:我们到浙江调研,当地政府和企业认为下半年会有大量中小企业倒闭。
  
  《财经》:民营企业是否会继续像金融危机期间那样,关掉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楼市、股市等市场进行投资和炒作?
  张承惠:没有直接关系。现在市场上的游资主要还是之前那些资金,因为经营不下去了,就关掉企业去投资,应该不是游资的主体。
  
  《财经》: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下,中小企业就是存在贷款难和生命周期短的问题,因此没有必要对中小企业特别照顾?
  张承惠:这是不对的。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只有三年左右,而国外的生命周期有五年左右。生命周期低于国外水平就说明是有问题的。
  
  健全金融机构间的联通体系
  《财经》: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调研报告提出了哪些建议?
  张承惠:我们有九点建议。
  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只能靠间接融资体系,也就是银行体系,资本市场只能起到锦上添花和拾遗补缺的作用。由于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很难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还认为要从方方面面都做出努力可能会好一点。
  二、政府财政应改善支持中小企业的方式。每年政府财政对中小企业投入的引导资金、风险创新和创业资金、对担保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补贴很多,但是总的效果看起来并不理想,财政支持方式还需要优化。
  三、资本市场虽然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主力军,但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按照现有的资本市场格局来看,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从体制上看,现有间接融资体系的架构是有问题的,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尽管中小企业贷款的主力军是大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的占比超过50%,但是中小企业贷款在大银行总的信贷规模中又微不足道,不超过3%,大银行永远不可能将注意力放在中小企业身上。因此,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大机构不可能深入到基层、微型的市场主体,需要毛细血管提供血液。
  五、健全直接投资。目前直接投资主要投在后期,缺少中小企业的产权、股权流通体制,场外市场不规范、不发达、不健全。
  六、银行为什么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是因为制度上银行有现实的风险管控的要求。在基础性的制度建设上,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不健全。央行只是将与银行发生过信贷关系的企业和个人纳入征信系统,但是大量的中小企业从来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信贷关系,征信系统查不到。因此,需要专门建立一个小企业的征信系统。
  七、应建立起大中小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联通机制。大银行不愿意给小企业贷款,但大银行可以作为批发银行将资金批发给小银行、小型贷款公司和信用社,从大血管输到毛细血管的联通系统没有建立起来。除国开行做了一些工作之外,大型商业银行基本上不愿意和小企业打交道,缺少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联通关系。
  八、在监管制度方面应适当放松。虽然,银监会规定,小型贷款公司可以从商业银行获得不超过其资本金50%的贷款,但是做起来很难,很多小型贷款公司都拿不到贷款,拿到的也非常有限。
  现有的政策限制,小额贷款公司只能从不超过两家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为什么不可以多一点呢,除了甲银行、乙银行为什么不能再找呢?还有,对村镇银行设立的主体的限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都限制过严。
  九、政策性金融机构应真正做到“政策性”。现在是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政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很难输入到特别需要的农业、小企业、创新和创业型企业等弱势的领域中去。
  
  《财经》:金融机构之间缺乏联通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小银行没有资金贷给中小企业?
  张承惠:是的。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市场和政策要结合起来。在政策层面,可以规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达到一定比例,就给予一定的优惠,也可以鼓励大银行把钱批发给中小银行。
  
  适度放开民间金融准入门槛
  《财经》: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是否也是主要依靠小银行?
  张承惠:是的。美国有7000多家银行,绝大多数都是小银行和地方银行。国外在银行监管的限制和中国也不一样。不管哪个国家小企业的贷款主体都是中小银行,大银行基于收益率和风险管控的考虑,也很少给小企业贷款。
  还有一个主体是互助性机构,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
  《财经》:民间互助组织与国内的地下钱庄有什么异同?
  张承惠:地下钱庄不是互助机构,是纯粹的商业机构。
  日本农协是真正的民间互助组织。日本农协是从中央到地方,从上到下的一个网络,它的农林中央金库就是农协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体系完全不一样。
  国内没有真正的资金互助组织。农信社不是真正的互助机构,真正的互助机构是资金互助社,但规模很小,起不到什么作用。
  互助机构是在这个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共同承担风险,共同拿出闲置资金,互相帮助。
  
  《财经》:民间拆借和借贷也是民营企业融资的常见方式,调研对民间拆借和借贷的规模及所占比例是否有结论?
  张承惠:这是无法统计的,企业也没有向监管部门汇报这些情况的渠道。
  我们调研时咨询了很多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他们对民间拆借和民间资金总量,谁也说不清楚。现有媒体报道出的数字都是估计数字,并不准确。而且,资金是流动的、动态的,也无法估计出具体的数字。
  现在,民间借贷的利率很高,通常都是短期应急的过桥贷款,企业的拆借数量不可能做大。因此,民间拆借和借贷不可能作为中小企业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财经》:民间拆借既然已经长期存在,是否应该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当中?
  张承惠:应该让民间拆借和借贷浮出水面。
  让更多的正规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就可以压缩民间融资的空间。
  要调整市场准入的监管办法。现在有大量的资金不能进入金融行业,可以适度放松管制,让民间资本正式进入金融体系,这样就可以按照规矩做了。例如,村镇银行发起人的规定如果能够改变,很多民间资本就可以进来。现在发起人一定要是金融机构,且持股20%以上,自然人持股不能超过5%,这种规定民间资本就很难进来。
  还应尽快出台久拖不决的《放贷人条例》,要真正让放贷人跳到地面上来进行信贷行为,才更有利于监管。
  
  建立风险管控制度
  《财经》:你刚才说,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并没有想象的高?
  张承惠:一个佐证是,小银行的不良率并没有明显提高,如民生银行近年来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一直在提高,但它的不良率并没有提高。
  风险高不高的关键是看管控工作是否到位。如果像大企业贷款一样,银行把钱贷给企业后就不管了,风险一定是高的。出现了不良贷款,也没有人去追究企业,像大银行那样认为为了这点小钱不值得去打官司,风险一定是高的。
  
  《财经》:调研中,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控上做了哪些工作?
  张承惠:中小银行应该采取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风险管控方式。调研发现,一些中小银行正在摸索建立,或者引进国外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体系。
  例如,浙江的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每个月都派人去看贷款中小企业的水电气表、生产和库存情况,以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在贷款时,可以看企业主的个人信用和用企业主的家庭财产作担保,大银行则是以企业财产作担保。
  哈尔滨银行和包商银行,引进了国外银行的风险控制技术和考核指标体系,有效地控制了风险。新加坡淡马锡在中国成立的银行也有独特的风险控制模式。
其他文献
A股市场年中反弹,与去年惊人一致。背景也基本一致,类似超跌反弹。没有基本面赢利好转的支持,只有通过决策层讲话的微妙变化去猜测政策变化。  如果政策真的发生变化,中央财政政策变得积极,相应货币政策也有一些变化,那么今年的情况则非常类似去年。如果美国再进行QE3,类似去年的QE2,那就完全一致了,会让人产生时空交错的感觉。  还是从股市出发,看看当前投资者对经济环境和政策背景的理解。从五个方面比较20
期刊
6月中旬,高盛刚刚获得《亚洲金融》杂志评选的中国最佳外资投资银行奖项,该杂志认为,高盛集团在中国多项里程碑式的融资项目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作为华尔街最富盛名的投资银行,高盛2004年与方风雷等投行家及联想合作,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成立合资证券公司高盛高华,并拥有全牌照业务。  由于双方在管理理念上高度一致,高盛得以将其强大文化植入其中,严格进行风险控制。尽管是第一家全牌照合资公司,但高盛高华表现
期刊
理财市场在经历狂飙突进的两年后,或将迎来监管集中整肃期。  近日,银监会内部会议筹划整顿银行理财资产池。融资类资产如部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部分票据将不能进入资产池运作,以降低运作风险。  银监会对融资类资产做了细分,并提出相应规定,例如委托贷款如若针对非特定公众发行,将不能进入资产池运作;而信托贷款因为被要求计算资本占用而损失部分回报率,即使能够入池操作也不再受到青睐。部分套利票据也被禁入资产池
期刊
年初中央确定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终于在半年之后开始具体落实。  7月8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  为期两天的会议,重申了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对于地方政府落实投入资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水利部部长陈雷7月11日向全国水利系统动员,在动员大会上,陈雷表示要准确把握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的重大战略举措,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扶持政策。
期刊
主要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6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震荡下跌,CCIEE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约为225.79点,较上月的232.91点下降了3.06%。同期,RJ/CRB指数由5月底的350.06点下跌到6月末的338.05点,全月收跌3.43%。但7月初,大宗商品价格又开始出现明显反弹迹象。  6月国际商品价格继续维持弱势震荡下跌的行情,主要是受到资金流向和宏观政策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中
期刊
2011年8月11日上午,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50余名北清创意园业主围住办公楼,要求生命园方面清除对小区的“封锁”,以便入住。  随后业主与园区保安发生冲突,在网络上传的视频中,十余名保安用折叠椅追打业主,致四人受伤,血流满面。获知讯息后,更多业主赶到,他们捶打玻璃幕墙,喊着口号,双方僵持至深夜。昌平警方出动警力,方始平息事态。  北清创意园位于国家级创新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期刊
2011年7月7日至12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Michel Sidibe)访华。其行程中的一个议题即为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下称全球基金)“暂冻”对华援助资金事件。  7月4日,全球基金代表团亦低调对华访问,并分别与中国全球基金项目中央执行机构(PR)和中国全球基金项目国家协调委员会(下称中国CCM)进行座谈。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说,此行对“冻结”事件未见实质
期刊
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居高不下,令宏观调控政策左右为难。治通胀仍是首要任务,货币政策自不能遽言宽松;调结构依然任重道远,财政政策亦不能突然积极    充满希望与隐忧的2011年已经过半,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再度喜忧参半。这一次,大家的忧虑显然更重:勉力维持的较快增长隐含诸多放缓因素,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短期内似难以遏制。   无论是由缓至滞,还是通胀脱缰,都是中国经济无法承受之巨痛。而滞胀双临,则更是必须竭
期刊
2011年6月30日,台湾“最高法院侦查署”下属特别侦查组(下称特侦组)以“涉嫌侵占公有财物与洗钱”的罪名,起诉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特侦组认定,李登辉擅将台湾“国安局”一笔密账——“0案”归垫剩余公款779.7193万美元,以洗钱方式非法挪用供财团法人台湾综合研究院(下称综研院)使用。李登辉由此成为陈水扁后,第二位卸任后遭刑事起诉的台湾“总统”。  和起诉陈水扁时舆论普遍赞誉的情形不同,李登辉弊
期刊
6月末,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宣告结束。然而QE2的执行,并没有达到美联储的预期目标。随着美国经济再次陷入低迷,加上美国债务风险的大幅上升,美国政府的政策选择更加捉襟见肘,不排除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可能性。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7月13日说,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乏力,美联储可能采取新的货币刺激政策。他认为经济疲软持续时间将比预期更长,通货紧缩风险可能重新出现,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