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对琥珀胆硷效应影响的临床研究(琥珀胆硷静滴量分析)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hu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复合全麻病人33例,在麻醉过程中用4个成串刺激尺神经,监测小鱼肌抽搐,用琥珀胆硷静滴维持肌抽搐为用药前的50~70%水平,分析单用琥珀胆硷(组一)和静滴琥珀胆硷和普鲁卡因合液(组二)或琥珀胆硷和利多卡因合液(组三)时每30分钟的琥珀胆硷需要量。各组每30分钟需要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3±0.20毫克/公斤、0.62±0.10毫克/公斤和0.78±0.09毫克/公斤。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与琥珀胆硷合用,琥珀胆硷的效应增强和后者的用量减少。应用时间愈长,用量减少愈多;各组的第4个30分钟和第8个30分钟的琥珀胆硷需要量分别为同组第1个30分钟该药需要量的120%、93.2%、88.0%和82.9%、48.0%、45.0%。停止静滴后肌抽搐的85%恢复时间,在合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组均有延长趋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对针麻、硬膜外阻滞、吸入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下55例病人麻醉前后及手术各期的淋巴细胞转化率(LTR)、血清免疫球蛋白(Ig)、总补体和淋巴细胞绝对数等免疫指标,分别作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术中尤其是术终LTR比麻醉前有不同程度降低;Ig在手术各期无多大变化,提示麻醉或手术对已形成的Ig无多大影响,或Ig的改变在术后三天左右还反映不出来;总补体含量降低,可能系术中被利用或变性之故;淋巴细胞数也有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