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继续组织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力争实现“两增一稳”,即夏粮增产、早稻增产、秋粮稳定。
促进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稳定发展 稳定棉花、油料、糖料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高产稳产关键技术。进一步推进标准园创建由“园”到“区”、由“产”到“销”拓展。开展“三品”提升行动,推进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
促进蔬菜稳定供给 稳定蔬菜面积在3亿亩左右,重点发展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和北方设施蔬菜,稳定增加大中城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提高自给能力和应急供应能力。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蔬菜开发试点,提升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蔬菜自给能力。
实现抗灾夺丰收 针对今年气候趋势特点和种植业生产实际,分季节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判及应对工作意见》。加强灾情预测预判,及早发布预警信息。重点落实好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地膜覆盖、抗旱“坐水种”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因时、因地、因灾、因苗落实防灾增产技术措施。
实现“虫口夺粮” 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扶持100个统防统治骨干组织,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建立100个部级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集成一批全程绿色防控模式。强化防控关键措施落实,在关键时期组织100名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开展指导,重点做好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玉米螟、蝗虫和草地螟等病虫害防控。
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 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继续组织开展“百千万”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行动,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构建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跟踪系统,将全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企业增加到200家,扶持建立一批乡村智能化配肥供肥服务网点,引导农化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大力改进施肥方式,示范推广化肥深施等机械施肥技术及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水肥一体化技术。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农药管理条例》宣传力度,宣传农药科普知识。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农药残留监控,进一步加强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农药合理使用规程,推动落实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政策。
优化种植业发展环境 加快起草《农药管理条例》配套规章,推进出台《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管理办法》,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肥料立法工作。
农业部全面部署
春季农机化生产
抓紧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为支持春耕生产,中央财政今年首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0亿元指标已经预先通知地方。以拖拉机、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械等粮食生产机械为重点,引导农民积极购机,协调企业及时供货,努力增加春耕生产机具投放量。要全面落实农机税费减免、信贷支持、作业补贴等扶持措施,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给农民实惠不缩水。
及早做好机具检修保养和物资供应。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帮助和指导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具。发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作用,积极开展机具的集中检修和保养服务。对超期服役和技术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机具,指导农民及时办理报废更新手续。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与管理,落实农机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
全面加强农机手教育培训工作。在春耕大忙之前,全面启动和深入开展2013年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以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的农机化新技术为重点,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时效性,促进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普及农机安全生产知识。重点加强农机驾驶、维护修理、经营服务等岗位实用人员的培训,为农机春耕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大力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按照农业部发布的《2013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和甘蔗、玉米、油菜、马铃薯和黄淮海棉区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扎实做好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机械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机械化植保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等农机化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切实强化农机化生产组织调度。加强对农机作业服务的信息引导。支持和引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机耕、机播、机插等作业,引导供需双方签订作业合同,进一步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提高农机使用效益。
以上摘自《农民日报》
促进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稳定发展 稳定棉花、油料、糖料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高产稳产关键技术。进一步推进标准园创建由“园”到“区”、由“产”到“销”拓展。开展“三品”提升行动,推进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
促进蔬菜稳定供给 稳定蔬菜面积在3亿亩左右,重点发展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和北方设施蔬菜,稳定增加大中城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提高自给能力和应急供应能力。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蔬菜开发试点,提升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蔬菜自给能力。
实现抗灾夺丰收 针对今年气候趋势特点和种植业生产实际,分季节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判及应对工作意见》。加强灾情预测预判,及早发布预警信息。重点落实好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地膜覆盖、抗旱“坐水种”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因时、因地、因灾、因苗落实防灾增产技术措施。
实现“虫口夺粮” 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扶持100个统防统治骨干组织,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建立100个部级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集成一批全程绿色防控模式。强化防控关键措施落实,在关键时期组织100名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开展指导,重点做好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玉米螟、蝗虫和草地螟等病虫害防控。
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 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继续组织开展“百千万”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行动,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构建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跟踪系统,将全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企业增加到200家,扶持建立一批乡村智能化配肥供肥服务网点,引导农化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大力改进施肥方式,示范推广化肥深施等机械施肥技术及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水肥一体化技术。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农药管理条例》宣传力度,宣传农药科普知识。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农药残留监控,进一步加强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农药合理使用规程,推动落实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政策。
优化种植业发展环境 加快起草《农药管理条例》配套规章,推进出台《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管理办法》,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肥料立法工作。
农业部全面部署
春季农机化生产
抓紧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为支持春耕生产,中央财政今年首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0亿元指标已经预先通知地方。以拖拉机、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械等粮食生产机械为重点,引导农民积极购机,协调企业及时供货,努力增加春耕生产机具投放量。要全面落实农机税费减免、信贷支持、作业补贴等扶持措施,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给农民实惠不缩水。
及早做好机具检修保养和物资供应。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帮助和指导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具。发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作用,积极开展机具的集中检修和保养服务。对超期服役和技术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机具,指导农民及时办理报废更新手续。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与管理,落实农机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
全面加强农机手教育培训工作。在春耕大忙之前,全面启动和深入开展2013年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以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的农机化新技术为重点,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时效性,促进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普及农机安全生产知识。重点加强农机驾驶、维护修理、经营服务等岗位实用人员的培训,为农机春耕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大力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按照农业部发布的《2013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和甘蔗、玉米、油菜、马铃薯和黄淮海棉区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扎实做好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机械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机械化植保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等农机化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切实强化农机化生产组织调度。加强对农机作业服务的信息引导。支持和引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机耕、机播、机插等作业,引导供需双方签订作业合同,进一步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提高农机使用效益。
以上摘自《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