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熟的“阵痛”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成为领袖人物,经历了好几道难走的坎。每跨过一道坎,都意味着他和他的团队经历了一场难熬的“阵痛”,随后向成熟迈进一步。
  1929年春天到秋季,红四军内部爆发的那场大争论,是毛泽东遭遇的数得上的一道大坎。和渡过的其他难关不同,这次碰到的不是来自外部或上级的压力,而是来自内部、来自下级的信任危机。还原这场风波中的人和事,有助于体会毛泽东走向成熟前不可避免的“阵痛”,理解他被历史选择的累积过程。
  红四军内部发生了什么风波?
  毛泽东和朱德1929年1月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失去根据地的依托,军情紧急,陷于被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简称前委)决定,以朱德为书记的红四军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停止办公,将其权力集中到前委。这个举措是为便于机断决策,却也埋下红四军内部争论的种子。
  糟糕的是,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屡遭挫折,官兵对领导层生出不少议论。4月初,又收到上海中央的“二月来信”,对形势做出悲观估计,提出红四军应该分散活动,要朱、毛离开部队。毛泽东没有同意,但来信动摇了他和朱德在部队的凝聚力,队伍不好带了。5月初,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受中央委派来红四军工作,提出红四军有两派,一派拥护中央,一派反对中央,官兵们的思想由此更加混乱。随后,前委又决定成立临时军委,以刘安恭为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他随即主持军委会议,决定前委只讨论行动,不要管其他事,这等于是下级决定上级的权力范围,限制前委的领导权。这又引起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些人的强烈不满。
  红四军成立以来一场大争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争论的问题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是:前委和军委如何分权?在前委领导下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如何发挥?个人领导和党的领导如何区别?党的领导是否只能管政治工作,不能一切都管?红军的任务是否只是单纯打仗,流动游击?建立根据地是否只是地方的任务?红军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还是长官说了算?毛泽东的态度很鲜明:军委和前委分权后,“前委不好放手工作,但责任又要担负,陷于不生不死的状态”;“反对党管一切,反对一切归支部,反对党员的自由受限制”,这些都是错误的。
  6月8日,前委召开扩大会议,想解决这些争论。毛泽东写给会议的书面意见表示,“我不能担负这种不生不死的责任,请求马上调换书记,让我离开前委”。这次会议决定取消临时军委,照顾了毛泽东的意见,但引起刘安恭强烈不满;毛泽东关注的一些原则问题,却又在争论中不了了之。由于毛泽东执意离开前委,朱德、刘安恭又是争论的当事一方,会议委托陈毅主持前委工作,筹备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临危受命的陈毅随即让毛泽东、朱德、刘安恭各写一篇文章申明自己的观点,以供党代会讨论。
  6月8日的前委扩大会议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把争论激烈化和复杂化了。林彪在会前三个小时给毛泽东写信,劝其不要离开前委,还含沙射影地非议朱德“领袖欲望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喜欢“拉拢下层”“放空炮”,朱德讲话爱提裤子,也被他说成是“游击气息”。林彪的这个表态,有意无意地把领导层的争论引向人际关系和个性作风。刘安恭在会后则四处游说,坚持设立军委,说毛泽东不愿分散红军,还取消军委,是“自创原则”的“反对中央派”。毛泽东在给林彪的回信中表示,“党内有争论问题发生是党的进步,不是退步”,自己请求离开前委是为改变环境以“得到相当的进步”。朱德的意见是,一切工作集中于前委的做法,影响下面各级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他坚决拥护“一切工作归支部”这个原则,但不同意毛泽东主张的“党管理一切”这个说法。
  以上四人的不同意见,事实上毛和林相同,朱和刘接近。这让主持前委工作的陈毅左右为难,只好把他们的意见原文印发给各党支部,号召“同志们努力来争论吧”。
  6月22日召开的红四军七大,毛泽东、朱德、刘安恭各自讲明观点,也对别人的质疑作些解释,党代表们则自由讨论,对几位领导人提的意见很多。最后,陈毅代表前委对毛泽东和朱德各打五十大板。他对毛泽东提出四条口头批评:对马列主义的信仰不够,因为毛泽东常讲马列主义只规定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原则,具体做法要靠自己来创造;有个人英雄主义,因为毛泽东总讲党管一切,实际上是说没有你这个前委书记来领导红四军就不行;有家长制作风,朱毛两个人吵架,我们这些人不好办;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不对的,共产党员在党内怎么会没有发言权呢?说错话可以改嘛。
  有了陈毅的表态,会议给朱德“警告”处分,毛泽东对这场争论应负更多责任,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改选前委时,陈毅当选书记。这实际上采纳了刘安恭提出的“党内负责同志轮流更换来解决纠纷”的主张。
  毛泽东最后表示:陈毅对我的批评现在不辩,如果对我有好处,我会考虑,不正确的,将来自然会证明他這个不正确。这个表态,确有政治家风度。但毛泽东毕竟骑虎难下,不好再留在红四军领导岗位,便带着几个人到闽西指导地方工作。毛泽东后来說,这是遭到内部同志不理解,把我赶出红军,去当老百姓。其心之憋屈,可想而知。果然是积郁成疾,得一场大病,一度化名“杨先生”住进山洞。国民党报纸造谣说毛泽东因病去世,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不明实情,还发了讣告。
  那段时间,毛泽东心里实在不好受。9月9日重阳节那天写诗说,“但看黄花不用伤”。因为有真伤感,才说不用伤感。只是后来事过境迁,才改为“战地黄花分外香”。
  毛泽东处于走向成熟的路上
  红四军内部这场争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整体认识水平。大革命失败后的起义高潮过后,初创的红军实行什么样的领导体制,如何处理党组织和军队的关系,怎样在农村创建根据地,各地都没有一套成熟的做法,无论是党中央还是红四军,都处于探索、观察和选择之中。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的实际遭遇比预想的要困难,远在上海的中央对红四军的命运估计一度倾于悲观。红四军内部自然滋生出种种不好的倾向,诸如不愿做艰苦的根据地创建工作,希望“走州过府”;不习惯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调军事主官的权威;拒绝“自上而下的民主”,要求“自下而上的民主”。   面临这种情况,无论是谁领导红四军,都必然会爆发众声喧哗的争论。
  毛泽东在争论中站位确实要高一些。他敏锐地注意到,表面上是要不要恢复红四军军委之争,实际上是党组织和红军的关系之争。他把争论上升到反对流寇思想,反对悲观主义,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反对极端民主化(自由主义)等倾向上面,确实抓住了要害。他鼓励争论,是觉得争论不彻底,也不利于这些原则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毛泽东后来常讲,挤破脓疱才好治愈,让各种意见充分暴露出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知是不是從这场争论起就受到的启发。他高人一筹的主张,虽然没有得到多数人理解,却促使他深入思考,决心争论下去,直到问题解决。
  正是在如何解决的问题上,毛泽东突显了正在走向成熟的政治性格。
  毛泽东固然有军事天赋,但他的职位毕竟是红四军党代表和前委书记,具体的军事指挥按理是由军长兼军委书记朱德负责,在官兵们的印象中,朱德的军事经验也比毛泽东多些。那时的中心工作是打仗,在毛泽东的军事权威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前,红四军官兵习惯由军事首长直接指挥,多数人由此觉得,毛泽东停止军委办公,把权力集中到前委,是“书记专政”“管事太多”“家长制”。这说明党指挥枪的原则在部队里还没有形成习惯。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被多数人接受,和他当时的领导作风也不无关系。陈毅在红四军七大上批评毛泽东的四条意见中,说毛泽东对马列主义信仰不够,是讲错了;但有的批评却并非空穴来风,如个人英雄主义和家长制领导作风问题。红四军在前委之下设立一个军委,确实显得重叠,毛泽东决定停止军委办公,虽属适应实际之举,但事起仓促,未顾及朱德感受,不能算周到。毛泽东屡屡不满军委和前委分权,还说他这个前委书记“不能担负这种不生不死的责任”,这多少也给人“要么听我的,要么我不干”的负面印象。离开红四军后,红四军召开第八次党代会,朱德等人请他回来参会,毛泽东回信说:我平生精密行事,被陈毅主义视为眼中钉。陈毅让我当八面美人四面讨好,我办不到,红四军党内是非不解决,我不能随便回来。朱德等人自然不高兴,命令毛泽东必须赶回来开会,同时又给他送去一个“警告”处分。陈毅从上海回来,写信给毛泽东说,中央对争论已有正确表态,请他回来主持大局。毛泽东仍难解开心结,回答说先要弄清是非,然后再考虑复职。陈毅后来回忆说,毛泽东的这个答复,“是事先我没有完全想到的”。
  毛泽东的这些做法,与年轻时便养成的强悍性格有关。在1921年给彭璜的一封信中,他就坦陈“论理执极端,论人喜苛评”“不愿牺牲真我,不愿自己以自己做傀儡”“我覺得吾人唯有主义之争,而无私人之争,主义之争,出于不得不争,所争者主义,非私人也”。这些自我解剖之语,很能反映毛泽东为人处事的个性,对他后来在党内的沉浮不能说没有影响。正面的影响是原则性强,敢于担当,在逆境中不随便低头,拒斥“乡愿”之俗,不做违心之举。负面的影响是,既然是不为私计的“主义之争”,一旦觉得真理在自己手里,就乾坤独断,要干就听我的,否则宁肯辞职也不迁就,确有些家长制领导作风。尽管毛泽东的才干能力是能够胜任前委书记的,但还是在红四军七大落选,被部下“造了反”,不能不说与他当时的性格局限有关。在这方面,毛泽东真正成熟是在遵义会议之后。
其他文献
在解放军总医院,有这样一位口腔大医,她曾救治了大量口腔颌面受伤的“最可爱的人”,让志愿军战士们可以重新吃饭、说话、露出自信的微笑……她就是周继林,我国著名口腔修复学专家、医疗保健专家、口腔颌面缺损修复领域开拓者之一。百岁人生,熠熠生辉。她用对祖国人民的无比忠诚,对医学事业的专注精湛,对病患群众的仁义爱心,诠释和弘扬了大医之道。正如解放军总医院政委袁安升所说,“周继林教授的大医之道,集中体现为忠诚、
期刊
大会召开的时代背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部署之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在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一届省委任期到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今后五年,是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
期刊
【小传】  “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胡桂香:1961年生,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人。25年50萬元资助300多户贫困乡亲。  【致敬词】  你用滚烫的心,热情的手,扶贫济困,雪中送炭。一片丹心、一生承诺,造福乡亲、服务桑梓。“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你如一株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亭亭玉立在家乡的田野,春去秋来,悄然绽放,沁人心脾。【人物故事】  “哪怕只有两件衣服,我也可以送一件给需要的人,自己有
期刊
省纪委的工作报告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成绩总结、经验体会和下步建议。  第一大部分,从六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五年湖南纪检监察工作的成绩:一是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明显提高。省委常委会多次研究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敗工作,及时作出重大部署,推动管党治党不断深化。二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纪律建设得到加强。坚持把违反政治纪律问题作为纪律审查的首要内容,围绕“七个有之”“五个必须”等开展监督检查
期刊
“老师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课讲完了,学生没睡醒。学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睡醒了,课没讲完。”这略显偏激的段子,不无真实地道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上的尴尬。  思想政治课大家都上过,那种“讲者滔滔,听者昏昏”的场景,我们都不陌生。老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学生却成了“低头族”,只有听到考试、加分等“关键词”才会抬起头来。老师深感委屈,学生则有另一番说辞:讲的内容是陈年老调、枯燥干涩,讲授方式是照本宣科、
期刊
古都北京有九个坛,分别是: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他们都是明清两代帝王举行祭祀活動的场所。  社稷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明迁都北京建的第一坛。所谓“人非土不生,非谷不食”,社稷是农耕文明的大事,也是漫长封建时代国家的象征与代名词。明清两朝,历代皇帝于每年春、秋第二个月的第一个戊日,要来这里祭祀社神与稷神。明初,皇帝对天地、日月、星辰、云雨、风雷诸神一起
期刊
为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第十二批学习书目。  第十二批学习书目共10种图书,包括4种必读图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6》;6种推荐图书:《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中国工农
期刊
一  中国是个红枣的国度,占世界红枣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八。世界红枣看中国,中国红枣看陕北,陕北有个红枣王。  这个王不是自封的,是经联合国正式加冕的。迄今,联合国粮农组织共评定出世界农业遗产地三十六处,中国佳县即是其中之一。但不是稻麦杂粮,而是红枣。正式的桂冠是:“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体系·中国佳县古枣园”。  佳县有个小村,名泥河沟,村前有座枣园,内有三百年以上的枣树三百三十六株,其中三株已逾千年,更
期刊
万里长江,像一条绿丝带,绕在美丽中国的腰身上,让壮阔山河婀娜多姿。湖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又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饮一江水,共护一条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一份期望,也是一条底线。5月12日至18日,“美丽中国长江行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常德、益阳、岳阳,在旖旎风光里,探寻环境大治理、生态大保护和产业大转型。  一江清流
期刊
四月仲春,风和日暖。洞庭湖碧水粼粼,草甸青翠。  4月25日下午,围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长江湖南岳阳段考察。在岳阳君山华龙码头和城陵矶水文站考察期间,总书记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護好一江碧水。  这是时隔五年之后,习总书记又一次到湖南考察,是继习总书记2013年11月来湘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给湖南作出“一带一部”战略定位,2016年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