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乐与爱同舞共飞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les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未想到过,作为一个笛乐圈外人,自己有一天会和俞先生的笛乐场域如此接近,而就在1月10日14:30正式开演“远方的思念”的若干小时中,笔者在花团锦簇、墨香存留的上音学术厅音乐会现场不断地聆听、感受、观摩,深深感动于俞先生的笛乐及其人文意义。
  窗外寒冬里的腊梅吐露着浓烈的芬芳,应和着窗内火热心肠的人们,来自全国、世界的脚步和颗颗热爱笛乐艺术、尊敬笛乐大师的心灵,遍及着老、中、青、少四代人。台上与台下的人们,或用自己手中的笛子、画笔、话筒和声音,或用诚挚的掌声,共同郑重地成就了俞先生的经典创作曲目,表达举步甚至千里、万里而来的追念之情。
  节目单清爽、澄明,宣扬俞先生高风亮节。选曲精道,诉说俞先生造诣精深。形式丰满,烘托俞先生学养丰厚。多媒体中大师笑貌英容,寓意他精神同在。现场主体间同心合意,展示笛乐大家庭团结奋进。君不见,《秋湖月夜》江南笛文化研究院师生携手庄诚舒美的诗朗诵,似“微笑的晶莹泪珠”;《琅琊神韵》毛宇龙等师生作音调间传递、承接、合并,如“精神的火炬”;《深秋叙》杨岚等人演奏得徐缓动听,若“如歌的行板”……
  作品间插缅怀辞及先生生前影像资料。各位或是慷慨激昂、或是深情追忆,而俞先生那直至生命最后,依然豁达畅谈人生价值、笛乐艺术真谛、感恩造化之凡此种种,是深刻、升华了生命的大师的卓越身教——挚爱艺术的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格魅力。物在人夕间生命之重之轻,给所有来者的泪眼婆娑中给予了一番重新掂量与启示。
  坐在身边的一位远来的老者,对我说,“丰收的麦田里,只有沉甸甸的麦穗才会低着头,高扬招摇的麦穗那是长不饱满的,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这是令人灵魂震撼的场景,让人深受感染及感动。今天,笛乐飞扬,是这奉献着的、思念和爱的轻舞飞扬!■
其他文献
为科学总结我国当代音乐学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江苏省文化厅和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与中国当代音乐学”高层论坛于12月8日至11日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50多位重要专家学者秉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面向未来、迎接挑战的宗旨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  代表们在论文和发言中一致肯定,改革开放30年来,音乐学领域随着多元观念、主体意识、独立学品的确立及文化视野的拓展,学科
期刊
12月3日晚,在北京世纪音乐厅上演了一场“各美其美”的交响性音乐会,笔者有幸现场聆听人音社经典出版音乐会乐得其“美”。  《乔家大院》——撕心裂肺之美   有一种感觉我们无法用语言描述,但却可以用心感受。就像《乔家大院》的音乐传递给人们的那种“欲罢不能”的“美”。如其第二乐章《立志》,音乐从开始的弱逐渐走向强,并经过几次变化反复后,加入了许多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把一个在家族濒临破败的危机关头、勇担重
期刊
眼光    将古诗词谱曲演唱,这在声乐作品创作中并不少见,把文学转化成音乐再通过声音语汇传达给听者,那么从诗人到作曲家再到歌者,怎样才能做到贴切而又无误的传达和理解呢?作为一个声乐学习者和教授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当然这都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下面就古曲《枫桥夜泊》浅谈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唐)  全
期刊
推 介    凡听过歌曲《父亲》(车行词、戚建波曲)的人,无不为歌中那深深的亲情所感动,刘和刚的演唱也较好地诠释了歌曲的含义。  歌曲《父亲》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了一个感恩者在向人们倾吐心声,句句情、声声泪,撞击着人们的心灵,歌曲一开头便唱道:“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仅此两句,就把一位历尽艰辛、饱经风霜的老父亲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仿佛看到了一位
期刊
为纪念中国音协管乐学会成立四周年,学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了第三届年会。笔者应学会主席、解放军军乐团团长于海邀请,出席了在解放军军乐厅举办的“解放军军乐团2008乐队汇报音乐会”。  音乐会首先由青年指挥家张海峰指挥解放军军乐团一队交响管乐队演出了指定曲目《飞溅的火花》,作品系比利时新时代作曲家汤姆·德·黑斯为庆祝比利时托克莫斯特音乐会号角乐团成立115周年而作,是一首庄严恢弘而又充满青春活力,展现管乐
期刊
                                     
期刊
“连续10年了。能给读者讲讲这10年中,每年您指挥维也纳中国新年音乐会最难忘的故事吗?”  “我的故事?那得让我好好想想……”坐在我对面的彭家鹏一改平素的潇洒直率,一下子腼腆起来,脸上写满了歉意。  心中多少有些窃喜——这是我第一次真正“问住”这位健谈的指挥家。以往的采访中,他打开的话匣子往往有些收不住,而且做出的回答常常都会出乎意料的精准、完善。心中又多少有些讶异——讲自己的故事有这么难吗?  
期刊
谭盾,中国80年代初“新潮音乐”发端无法绕过的名字。1983年,他以《风雅颂》赢得德国德累斯顿Weber国际作曲大奖,那是1949年以后,中国作曲家首次在国际比赛上获奖。20余年后,“新潮”之风渐劲,普通人对其感觉也从陌生疏远、惊诧排斥,到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大众音乐审美产生了渐变,理解、宽容、接纳,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那一群“新潮”先锋斗士,至今还在引领风向,勇敢的心,不可磨灭。      “当时较
期刊
书林碟海    弹指之间  作者: 潘尚文 编著  出版社: 吉林出版社  在这本书里,作者以多年的吉他弹奏经历,列举了许多流行歌曲的吉他弹奏方法,60篇循序渐进的单元内容与近500页的技巧练习,在选曲上,除了大家较熟悉的国语流行歌曲外,又加上一些经典的西洋歌曲,配合技巧的解说做适度的编排。    黄源澧与音乐家摇篮  作者:黄远渝编著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父亲是一位极其低调的人,若不
期刊
心 语    古有“诗庄词媚”的说法。这个“媚”字尽管含义多重(主义空灵的意境),却也道出了歌词要“美”的文体特质。  也许有人会说,歌词的文体特质应当为“俗”,怎么变成了“美”呢?是的,歌词的文体特质是俗而非美,但这只是表层上的理解,从内核上看,歌词的文体特质是“美”而非“俗”。因为所有的艺术创作(作品)都在审美而非审俗。歌词作为普泛艺术,更要求创作主体在俗中审美,而非把审美变成审俗。  当下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