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母亲原名叫张小花,而我父亲则叫成志,一个是从偏远地区嫁来的,而另一个则是少爷。父亲和母亲相识十分偶然,却又和大多数老套的故事一样,他去游玩的时候,恰巧遇到一个扎麻花辫的女孩,扎着裤腿,小巧的脚踩在水里,弯着腰,洗着碎花衣裳。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在他的眼中发着光。他没能忘记,以至于在他留洋学习、祖父祖母催婚多年时,他想起了她,笃定地说:“我不娶,除了她。”祖父祖母蒙了,不知道他说的何人也,便只得要他将她带回来,以为几年前仅一面之缘,不至于现今还能念念不忘,一眼即识,寻不见必将失望而归。遵循婚配安排。谁知父亲第二天便带了个女人回来,带着大山的厚重与云般的羞涩。这世道是这么的巧,他未娶,她也未嫁;这世道是这么的巧,他念念不忘,她也有回响。
  尽管祖父祖母对这姑娘带着乡音的口音不满,却也无可奈何。父亲和母亲就这样草率地成婚了,父亲待了几日便动身返英学习。那一晚,他握着她的手,将她的目光引向窗外的皓月,说着自己的凌云壮志,说着自己欲救国图强。她听了一夜,他心中的家国观念深深地刻在她的心上——装着他的地方。
  父亲在国外沉迷新世界,仿佛一切于他而言都是新的。他与同好畅所欲言,聊着新文化、新政治、新制度,成立小组讨论如何让国变强,他陶醉在哲学中,他看到一个更广阔的地方,那里有他的位置。这一切他都跟母亲说了,哦,忘了说,他和我母亲一直有书信往来,只是逐渐减少,直到我出生。
  那天他从轮船上下来,带着仆仆风尘,看着我,眼中满是柔光,他说:“成念,就叫成念吧。”念着国,也念着家。随即,他又转向母亲说道:“你一直都不喜欢自己的名字,那改为张希可好?”母亲的世界似乎亮了,喃喃道:“张希,成志,念儿,好啊,好啊。”那之后父亲的书信增加了,变得同开始一样多,而母亲捧着信便像捧着我一样,读罢,一封封收好,放在那个唯一一个雕着花好月圆的檀香木盒中。
  母亲通过父亲的信了解了很多东西,甚至也会在回信中评论一两句父亲告诉她的事情,有时关于战争,有时关于政策。但父亲总是笑话她的目光短浅,她也不恼,只是笑笑。战争让交通困难,报纸也鲜少看见,母亲一遇见卖报郎,必然抢买一份。开始是为了识字,走近父亲所向往的那个世界,而后她慢慢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心中的“国”与“家”终是成了她心中的“国”“家”,不仅仅是埋在心中的某个地方,等着灰尘掩埋,更是成为血液里日日夜夜流动的一部分,是脉搏跳动的缘由。她在信中写道:“志,我们的国我们一起守,我们的家我帮你护,安心学习,勿念。”那天晚上,我趴在桌子旁,看着满室月光,成为她手中的力量。而父亲回道:“甚是感动,希。可是你一弱女子又能做什么呢,照顾好念念,等着我回来。”父亲上次回家是一年前的事了,这一年来,母亲操持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原先乌黑的发丝已有发白的趋势,她还在不倦地学着,了解着,想念着。父亲的“再相见”不知又到何时。
  始料未及的是,戰争竟然要危及此地,通信阻断了,收不到消息的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里人的恐慌。她要祖父祖母迁至安全的地方,并且把我带上。我大哭大叫,她目光凌厉,我忍住声音,可泪水依然不住地掉,她放软目光,说:“念念,娘留在这很危险的,不知道鬼子们啥时候会打到这,听话,跟祖母走。”我只知吸着手指,拼命摇头,许久,弱弱地问:“娘亲,这么危险,那,那你跟我们一起走不行吗?”她看向远方,说:“我答应了你父亲,要护着我们的家,守着我们的国,要等着他。”说完,又弯下腰亲亲我。
  她对祖父祖母不解的目光稍有歉意,说:“志现在一定很焦灼。家乡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可他回不来,也可能回国了,只怕是被堵在几十里外吧。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国和家,那我帮他看着。麻烦你们了。”祖父祖母对视,叹息,作罢,启程。
  年少不知这一别即是永别。倘若知道这将是我几年甚至许多年后在徽、沪等多地放不下的牵挂,我会怎么做呢?怕会抓住她的衣摆,不放手,哪怕会留下脏乎乎的手印。
  到后来,听说母亲在战火中救过几个士兵,也哆嗦着用枪迫不得已地杀过几个日本侵略者,把伤员拖到家里给予治疗。再后来,听说她仍然守在那个地方,守着青瓦白砖,守着檀香木盒,守着她的希望,远眺等一人归。后来的后来,她彻底地从我的耳边消失了。
  只是,每每想到,那天夜里,她目光坚韧,收尽祖国千山万水于眼底,对着月光,颤巍巍地写下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有国,有家,有他,即有我。
  不禁泪沾裳。
  点评
  初读文章,深深地被文章打动,父亲与母亲之间的爱情是超越身份的,这种超越并非一时之间的头脑发热,它以忠贞的情感为基础,以平等的交流为媒介,以彼此之间的影响与感染为促进,使得这份爱情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当然,还有另一个层面值得我们思索。作为新知识分子的父亲对母亲的爱是无可置疑的,但又不得不否认,新世界又的确成了父母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为此,母亲一方面在思想上向父亲靠拢,让他心中的“国”与“家”终是成了她心中的“国”与“家”,另一方面则将其转化成行动,为了让丈夫更好地为国效力,替他好好地守护家,进而由“家”而“国”,在战火中救治士兵,用枪杀了几个日本侵略者,把伤员拖到家里给予治疗。于是这种行动,不只是对丈夫“可是你一弱女子又能做什么呢”一句的回应,不只是对爱情的一种维系,更是一个女子对于家国的义务与责任,从而使得彼此之间的爱情有了更为崇高的含义。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政治课程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双重目的,决定了本学科教师必须具有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学生主体性。从素质教育高度出发,充分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从而直面政治教学实践中学生主體性无法回避的现实困境,并试图探索相应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 高中政治 现实困境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