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华燕:与孩子心灵相通的“领读者”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华燕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副校长,对她的采访是在新学年伊始。作为整个集团语文教学和“书香校园”建设的负责人,汤华燕的工作任务无疑很重,见到记者时神色略显疲惫。但她一开口,又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沉淀已久的书卷气,举止言谈中流露着笃定、宁静,眼神也神采奕奕起来。她说,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讲台上耕耘的这十几年;而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更是一种特别的幸福。
  “不真实”的真实
  午后充满阳光的教室里,一双双小手都捧着书本津津有味地读着。窗外的树叶微微晃动,淡淡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课桌上。汤华燕介绍说,这是为孩子们精心打造的每天半小时的“阳光午后”。汤华燕的职责就是随时解答孩子们的疑惑,和孩子们交流阅读感受。
  汤华燕告诉记者,“‘阳光午后’已经成为孩子们每天的‘固定节目’。不仅如此,在“阳光午后”结束后,孩子们还经常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不肯离开教室。有时有老师经过,问我为何还不下课,孩子们便会帮我解释:是我们自己还想继续看呢!”很难想象,阅读对孩子们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甚至让人感到有点儿不真实。用学校一位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那场景真是太美好了,就像电影里的画面”。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面对记者的疑惑,汤华燕说,这或许是她内心深处的“浪漫”在“作祟”。“我是一个特别注重仪式感的人”,所以每次上阅读课前,她都要深入阅读推荐给孩子的书并查找相关资料,让自己心里“有谱”。阅读长篇故事时,则会带着孩子们读目录、猜情节、编故事。她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不想让阅读沦为一项无聊的作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而规范的阅读体系,晨诵、午后阅读、班级共读课……这都成为每一位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汤华燕所追求的是,让阅读在校园中掀起“波澜”,成为自觉“涌动”的波涛。为此,她除了通过大量阅读专业的教育书籍、教研杂志,奔走各地听课学习先进理念,还注重在网上搜索相关案例等,“要注重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相结合”。慢慢地,她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路子:要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资源的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把“改”的重点放在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通上;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要因材施教,经常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从阅读中收获快乐,从而愿意与人交流感悟,“心悦诚服”地跟随教师的引导。
  “孩子们和我几乎无话不谈。他们在与我谈论新读的书时,总会蔓延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认为这是阅读最大的乐趣之一,所以也很乐意听他们的分享。我们一路同行,是最好的伙伴。”汤华燕直言自己经常处于一种“震荡”之中,既被不断接触的新阅读理念、教育思想所冲击,又惊讶于阅读构建的世界的广阔。更可贵的是,孩子们总愿意跟随着她,进行一项项“新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共读”让阅读充满温度
  汤华燕常说:“和孩子一起共读的时光,是最美好的时光。”在如何推进共读上,汤华燕费了不少心思。她要求每个班级每个月都要有一本“共读书目”。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共读一册绘本,中年级的孩子可以共读几个中短篇故事,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共读一部名著。很多高年级学生对《西游记》感兴趣,汤华燕便组织他们编写“人物档案”,并细分为“神仙系列”“妖精系列”,还有师徒四人系列等。这样,在一个月后总结时,大家便可以各抒己見交流心得,对书中人物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每个新学年开始后的9-12月,都是隆重热闹的“读书节”。“我希望每一次的读书节开幕式都很隆重,所以都会郑重而详细地公布不同年级需要阅读的书目,也会颁布对应的考核、奖励措施。这也是一种‘仪式’,能让孩子们尽快融进阅读的氛围中。”今年读书节拟定的主题是“与经典同行,做有根的人”,她对孩子们语重心长地强调,经典不仅是阅读的根基,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扇扇窗,推开一道道门,领略到大千世界的无穷魅力。
  为了让读书节取得更好的效果,汤华燕根据不同的年级和学生的需求设置了绘本制作、童话剧展演、故事会、“主持人大赛”“一站到底”等多种形式,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兴趣、有热情参与。一年级孩子独立阅读有一定困难,那么就请家长参与进来,帮助孩子们制作绘本,同时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中高年级的孩子更喜欢童话剧的形式,那就根据不同的难度系数分别向他们推荐《骄傲的孔雀》《司马光救友》等,并帮助准备、制作各种道具,力求将故事还原再现。就这样,一本本童书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留下幸福的回忆;有的孩子的自我要求更高,那么便帮他们组织经典诵读交流会、文化知识竞赛等,保证每个孩子的期待都能实现。“只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他们才会信任你、依靠你、跟随你。”
  除了与学生共读,作为具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前辈”,汤华燕还很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帮助。她认同并提倡“大阅读”的理念,在每次的新入职员工培训上,都强调阅读应该具备一定的广度,不仅要读童话、诗歌、散文等文学性的书,还要有科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的书。“我认为,阅读要全科化,不能只靠语文老师推动,而是各个学科的老师都要参与。音乐老师不能只对着纸张唱歌,而要唱出歌上的味道、歌的内涵;美术老师只有多了解作品的背景,才能教学生画出形和韵;数学老师要了解数学史,才能寓教于乐,让课堂更加有趣……”对于汤华燕来说,共读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可以让新知撷取的过程更透彻,更充满温度。
  在“上善”中邂逅幸福
  汤华燕是学校“上善书院”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她认为,对整个小学阶段而言,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善”是指极致的完美。对此,汤华燕又有自己的理解:“就像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汤华燕领衔编写了极具特色的校本教程:“本学年,我们会带领一年级的孩子探秘植物王国,体会一花一世界的奥妙;带领二年级的孩子观察一只虫,引导他们关注微观世界;带领三年级孩子走进常州的角角落落,深入了解家乡的钟灵秀丽之美;带领四年级学生深入了解“布”的历史,走进武进这座大针纺城;五年级则重点关注‘非遗’传承,手把手让孩子感受如何让老手艺 ‘活’起来;六年级则重寻‘丝绸之路’,多角度感受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孩子们在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很容易对自我、对世界产生新的想法。在徜徉大自然后,有的孩子产生了想进一步探秘自然,以后成为植物学家的想法;有的孩子则比较“贪心”,既想做科学家,又想成为艺术家。孩子们的愿望都是美好的。这时候,汤华燕便告诉他们:人很难成为“全才”,因为每个人天赋不同;即使想成为“专才”,也需要久久为功。这样,孩子们便懂得了,找好目标,和沉下心来读书一样重要。
  有一个四年级的女生在接触针纺等老手艺后,悄悄对汤华燕说想学习这种技能,为母亲做一条漂亮的裙子。汤华燕热情支持,并鼓励她把这种经历写成作文。同时汤华燕也會把这类信息发到家长群里,家长们感动于孩子的成长之余也会加入其中,共同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等,这不仅有利于 “书香校园”的建设,还有利于“大阅读”理念的推广。
  “通过阅读获得勇气、信念、技能、习惯、情怀与兴趣,是最大的幸福。其实,整个书院的校本课程可以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人文与科学、规则与礼仪、运动与饮食、艺术与审美、劳动与创造。这贴合了人发展的三个层级:全身心、全智能、全人格。课程是生长的,阅读是延展的,学生是自由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和孩子共交流、共成长,共同获得 ‘上善’的底蕴。”
  不为人知的“私心”
  汤华燕通过引导孩子们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学会表达和思考。同时她向记者直言,在阅读这件事上,也有着自己的“私心”。
  儿时的汤华燕,并没有机会接触到太多的阅读资源。“小时候,接触的大多是连环画、故事书,虽然总觉得读不够,但现在想来,确也给自己带来了无尽趣味。我总是随着里面的人物喜怒哀乐,同时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因此,对于读书这件事,她总是“如饥似渴”。是阅读,“让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广博,而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同时让我时时刻刻都不忘记做人要有理想,有行动力”。她希望,她的每一个学生,也能在经受孤独、挫折的时候,有书籍为伴,穿过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灰暗地带”。
  在提倡“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中,有些孩子并不那么擅长开口与人交流。对于不太善于口头表达的孩子,汤华燕往往从对书中人物的感受、最喜欢哪个章节等问题入手进行交流,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对于羞涩的孩子,汤华燕则会主动和孩子们分享读书感悟,并联系实际,让孩子找到自己最愿意交流的“点”。“我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一天都有所进步。”
  有时,汤华燕也会在家长交流会上与家长们交流心得:“现在的家长素质普遍较高,他们也希望以身作则,和孩子共读,和孩子共成长。而我能做的,就是真心诚意地与他们交流,让更多人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可以说,汤华燕带过的班级,总是名至实归成为“书香班级”,孩子们所在的家庭也随之成为了“书香家庭”。
  关于未来,汤华燕也有着自己的期待。“希望阅读能够课程化,这样我也能轻松一些,这也算我的私心吧”,虽然在教学和学校管理上的任务都很重,但汤华燕仍旧坚持只要自己带的班级每周都要上两次作文课,并保证每一个孩子的作文都能按时认真批改。“写和读是不分家的。如果阅读能纳入日常课程中,能减轻一部分工作压力,也有利于阅读推广。”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身为一名副校长,汤华燕一再向记者表示,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并不特别聪明,只不过愿意“把心掏给孩子”,现在取得的成绩都是用时间和努力换来的。其实,她所说的种种“私心”,不过是“见朴抱素守本心”,不过是想让书香对孩子的滋养发生得无声又隽永。而她,也确实成为了一位和孩子们心灵相通的“领读者”。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应运而生且风靡一时,很多教师都领略到了微课的魅力。微课种类繁多,本文主要探讨比较实用的微课类型,并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延伸探讨其使用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微课类型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近几年随着“微时代”的来临,教学科技日益进步,“微课”应运而生且风靡一时,像一股清新的风吹遍了整个教学界。它的强针对性、强灵活性、强直观性、强稳定性,让各个学科的教师们都对其青睐有加。对小学语文
期刊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创建于1941年,多次迁址、合并、更名。2015年,市政府投资2.2亿,学校实现整体搬迁。机缘巧合,在新校的西北一隅,曾经坐落有一座清代的藏书楼——旧山楼,便于2016年9月在旧址重建旧山楼,竣工后作为学校的图书馆使用,也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研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空间。  一、理清旧山楼历史,梳理藏书世家的文脉传承  1. 旧山楼的历史沿革。  旧山楼是晚清著名藏书楼,地处常熟
期刊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是一本好书,作者杨茂秀先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为好老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但关键是我们要肯花时间去细细寻找。找到一个好老师,受益无穷:会讲故事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因为故事是“点燃成长光芒的星火”;像一首诗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因为他在学生面前“永远都有一些神秘”。  而我看到这个书名,对“好老师”又有了更多的理解: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一定是自己长成的,即“自己找的”。
期刊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画”能陶冶情操、增加审美情趣,在数学教学中,“画”能使抽象的数学题变得形象、生动。教师应该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画图意识”,给数学学习提供多样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画图策略 画图意识 解决问题  画图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初步体验画图的优越性,让学生掌握画图和看图
期刊
【摘要】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会根据课程设置规划每周安排两节左右的课时用于专门的习作教学。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学生一到周末就会产生一种“习作恐惧症”,教师也会产生“批改恐惧症”。 “小组作文”,作为学生习作的“练兵场”,用好它,用活它,它将成为学生习作的乐园。  【关键词】 “小组作文” 习作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会根据课程设置规划每周安排两节左右的课时用于专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思维方法的拓展,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数学是一门知识性相对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现出超学科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强化自己的意志品质,掌握灵活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情怀,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
期刊
虽然与潘老师没有什么接触,但无论是阅读潘琪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在现场观摩他的教学,我都能很直观地感受到这是一位懂儿童、懂儿童习作心理、富有童心的老师。  一堂好的作文指导课的诞生,固然首先需要能站在儿童立场上、遵循写作教育规律的教学设计,把停留在书面的设计转化为活生生的课堂教学,但课堂的教学效果、儿童的获益程度也许又会因“师”而异了。正如潘老师所说:异地借班上课,彼此均不熟悉,又是指导一篇写人的习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图片识记“棉、燕”2个生字,通过熟字换偏旁、图片认识“颗、瓢”等生字;会工整地书写“医、干”。  3.喜欢上读童话故事,在阅读中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认识“棉花”。  小朋友们,今天蔡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出示“棉花”图)看清拼音,誰能读准它的名字呢?——棉花  棉
期刊
【摘要】只有遵循汉字构字规律而教,使识字教学教而有“法”,才能提高儿童的识字效率。形声字特点鲜明,易于掌握和迁移,是儿童学习识字规律的切口。教师应通过整合教材内外的识字资源,让儿童在主动探究中运用规律识字,实现从“认一个”到“识一串”,提高识字效率。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形声字的教学为例,尝试运用构字规律教会学生进行有效识字。  【关键词】形声字 文本整合 自主识字  识字是第一学段语文
期刊
【摘要】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小学道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创新精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合理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能使道德课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问题在情境中得以解决,把难以用语言诠释的问题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极大提高了道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网络资源 开发与利用 有效性  二十一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