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观与美学思想在山水画中的体现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文人有着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意境追求和特有的传统美学观念,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以往的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中,无论是传统绘画、造园、诗歌还是戏曲艺术,这些都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山水景观的特殊情感,这不仅是情感上的抒发,更是一种精神品格的体现。中国的山水画蕴含了许多古代文人的审美价值观及对于宇宙生命、自然和谐关系的态度,这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中国山水画也是传统哲学思想在艺术层面的反映表现。特别是儒释道中道家的“老庄”哲学美学思想,以“逍遥”、“齐物”的观点影响着古代文人画家畅游自然山水的意识活动和洒脱自如的思维方式,所以“老庄”思想的美学观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仍指引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艺术审美探究的方向。
  一.山水画起源及内涵思想
  1.山水画精神的起源
  中国古代文人有着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意境追求和特有的传统美学观念,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以往的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中,无论是传统绘画、造园、诗歌还是戏曲艺术,这些都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山水景观的特殊情感,这不仅是情感上的抒发,更是一种精神品格的体现。“山水”在古代思想中被视为是一种稳重、宽容的形象代表,因山川河流哺育了苍茫的大地,所以“山水精神”在人的思想层面上也引申为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的社会价值体现,它对人的德、行方面的规范也能起到一定的引导约束作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亘古绵延至今,许多思想结晶都被很好的积累沉淀下来,在这种背景的烘托影响下,古人的思想观呈现出了一种浩荡的山水精神与广阔胸怀,这种思想精神在我国古代文化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山水画精神内在阐释
  中国艺术绘画史源远流长,而传统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主流之一,画家们在欣赏山川河流的宏伟景色时,不免会产生出对于自然精神、顽强生命力的憧憬与向往。面对世间万物的不断变化,朝代总是经历着更替与革新的,权力和财富也会随之消逝,所以面对永恒、经久不衰的的山川河流,人们总是保持着肃然起敬的崇拜感。在无穷无尽的宇宙面前,众生都是平等且渺小的,即便是位高权重的帝王也要尊重、崇敬自然。
  因河流有着绵绵瓜瓞之意,而山川有着稳定、沉静的包容感,所以这种自然山水也作为一种精神被抒发表达,山水画中的"山水"并不是简单的自然风景概念,其中包含着山川河流的永恒之意,也包含着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诸多元素的含义和象征,比如古时的山寓意着阳,而水则代表阴,二者结合可以体现出古人遵循着阴阳互补的观念;其次,山是刚硬笔直的象征、而水是轻柔舒缓的表现,二者又是刚柔并济的体现;在表现手法上,山水互为虚实,两者的呼应又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传统虚实结合的观念。反映在人自身的品格方面,亦是要有這种山水精神的意志与良好的道德修养,国家民族也需要这种精神气节。古人追求仙境般生活的神仙思想,带着对山水景观独特的迷恋与归属感,寄情于山水表达于笔下。
  二.道家“老庄”思想之自然山水审美观
  庄子的美学思想以自然观为中心,进而诠释了世间万物与生命存在之间的内在联系,唯有顺应自然本性才能实现更高境界的人生理想状态,最终达到通往自由的审美之境。其美学观点普遍体现在人与自然、艺术审美三者的关系上,通过他对人生哲学思想的反思来阐释其美学观点,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人性的自然之美体现在真诚无伪的本心,返璞归真回归到本真状态。
  利欲熏心失去自然的本性与纯真品格,沉浸于物欲与功名之中无法自拔,甚至忘了初心。引申在现代的审美文化方面,我们不应追求一时的潮流而去“加工”自己,过多刻意的修饰会掩盖掉自然之美,这是不明智的。面对大自然时,人类与大自然应自始至终保持着协调的相互依存,建立一个和谐的命运共同体。
  2.对于宇宙万物而言,自然之美体现在无为而无不为之中。
  庄子提出的“无用之用”论中阐释了对于世俗之外的理想境界追求以及生命的可能价值,而“无材”而“无用”之物,并非不具有其价值性,但它们所呈现的是某种独特的价值,是非政治化、非世俗化和非功利性的,所以不能按照世俗之人眼中理解的“有用之用”去认定判断哪些为“无用之用”,宇宙万物的美表现在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3.自然之道的美还表现在艺术实践创作中的“技进乎道”。
  “技进乎道”的意思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前进一步便可接触到“道”,即天地自然规律了。只有当技艺者达到高超精湛的境界,才能到达审美精神的完全自由化,这里的“技”和“道”互为手段和目的。从而启发画家们在进行艺术实践的创作过程中要保持身心的统一与高度集中,能够全神贯注的凝神聚气释放心灵之美,并与自然之美相契合匹配。以达到不以社会功能性价值为判断,超功利性的、超利害关系的大“美”。
  结语:
  儒释道三家中儒教较为注重人格的修养,讲究“中庸之道”,偏于积极入世塑造审美品格的观点;道教则更注重人格的超越,更偏于出世追求心灵至上的虚、静、明的精神境界;而释教在人格的顿悟方面较为关注,是对于宇宙万物的心灵体验,在这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塑造一种远离世俗的清心寡欲之境。儒释道作为古代中国最早的关于宇宙世界观的探索理论,以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呈现在世人面前,三教取长补短、相融相济,纳万物以融合,方为中华民族之伟大精神所在。
  综上,中国的山水画蕴含了许多古代文人的审美价值观及对于宇宙生命、自然和谐关系的态度,这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中国山水画也是传统哲学思想在艺术层面的反映表现。特别是儒释道中道家的“老庄”哲学美学思想,以“逍遥”、“齐物”的观点影响着古代文人画家畅游自然山水的意识活动和洒脱自如的思维方式,其蕴含的美学思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二十一世纪当代仍指引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艺术审美探究的方向。
  作者简介:
  陈慧楠(1996.07.31-),女,汉族,山东省诸城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宄方向:当代艺术媒介与实践研究。
  通讯作者:
  刘勇,大连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斷改革,小学美术小学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部分的教学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也是为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而目前的小学美术在教学上无法按照预设方向发展。国画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欠缺,教学方式较为局限,这样会导致学生们丧失了学习美术国画的兴趣,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小学美术中国画部分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定的必要性,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科技进步,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听,教育的功能也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地转向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而体验式教学正好契合了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通过对体验式教学优势的分析,
期刊
【摘要】课堂是教师教导学生知识的途径,在这里学生可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因为教师课堂讲解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最终学习成效,所以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而构建高效课堂带来的最为直观的影响便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所加强,只凭借这一个理由教师都需要不断地磨练自己的课堂讲解,更何况高效课堂带来的优势远不止这一个。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个人
期刊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特别是在发展审美意识方面非常重要。通过不断改进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新的教育观念的共识。基于这些事实,提高小学教育的艺术质量和水平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是课程的关键,提高教学效果是开发课程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将结合实践,分析初等教育的特点,研究提高初等教育有效性的策略,并利用系统的教学工具,以有效地将其用于初等教育的
期刊
【摘要】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活动以及相关的延伸教学活动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适应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应当着力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身音乐潜力的激发程度来选择教学策略,并且融合多种教学模式,从而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体现出多元策略的相关特征。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多元策略下高效初中音乐课程的构建工作进行探讨,并且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多元策略;高效课堂  高效
期刊
【摘要】汉代是中国古代乐舞文化的一个转型时期。从对出土于南阳的汉画像石的考证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乐舞百戏在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汉代人对于乐舞艺术的审美观念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关键词】汉画像石;南阳;乐舞;美学  南阳画像石艺术产生于西汉晚期,延续时间较长,于新莽时期、东汉早期达到鼎盛时期。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舞场景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具有特殊性意义的艺术文化遗存,不仅展现着浓厚
期刊
【摘要】英语始终是培养学生文字运用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英语课堂的设计为切入点,立足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小组合作的角度入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并阐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列举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构建更加高效的现代化课堂,让学生逐步养成合作意识
期刊
【摘要】要想让小学数学快准稳的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必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用问题导向进行深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对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深度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社会对学生的更高要求,因此课堂效率的提高是面对时代发展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猛增,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各个文化类学科的课堂中学习,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如果得不到舒缓,学生的压力就会压垮学生,无论是对学习还是教学都是不利的。音乐学科是艺术类的学科,而音乐的魅力有目共睹,倾听音乐可以让人的心情舒缓,也能够有效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为了让学生能够专心投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升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学生不同的教育水平,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并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翻转课堂是一种受网络技术支持的特殊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善不良的小学数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水平,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数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