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研究与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x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趋势,有力地推动着学校在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变革,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大学英语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培养终身学习、反思实践、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全面掌握和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对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提升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 信息技术 教师素质 对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趋势,并有力地推动着学校在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变革。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到:“大学英语课程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大学英语教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外语教学法进入了一个后方法时代:一个崇尚民主、反对权威、尊重个性、倡导公平、承认差异、关注草根文化、关注一线教师因地制宜的教学创新时代[1]。这对教师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又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课程要求》中也强调指出:“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状况,探讨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具有的新素质及培育策略,对改善英语教学质量、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将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新型英语教学模式的特点
  
  1.1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个性化。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学习者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不断互动来调整和丰富认知结构,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性地重建知识。这对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最终转介到教师身上,要求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学习空间,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必需的分类指导,以适应学生学习自主化和个性化的需要。
  1.2教学方式多元化。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以四、六级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教学过程程序化、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兴趣,将考试作为教学评估的目的等弊端一直没得到有效解决。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师积极转变角色,要由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有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上,将会更加从容而高效。情境创设、新知讲授、自学辅导、讨论交流、检测评价等方面都将有更好的选择,教学活动从书本和课堂延伸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一旦被激发出来,学习效率和质量将会得到极大改善。
  1.3突出听、说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培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是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整合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年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偏多,35岁以下的占60%;本科学历偏多。臧金兰在2006年暑期“全国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研讨会”上指出,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学历层次为:专科学历占1.2%,本科占72%,研究生占21.9%,博士生占0.3%。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有其社会原因,如英语人才紧缺,使很多本科毕业生被招聘成为高校英语教师;报考英语专业研究生要考第二外语而使得很多人难以如愿等。此外,教师自身进取心不强、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也是重要原因。
  2.2科研意识和能力缺乏。
  从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看,我国外语界目前的科研实力还非常有限。缺乏科研意识和精神,搞科研只是为了评职称、涨工资;不具备必要的科研理念,也没有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课时多,疲于奔命,没有时间看书和关注科研,调查表明,90%以上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每周上课都在10学时以上,多数教师平均周学时在16—20学时。英语教师的供不应求,也使不少教师缺乏专业危机感和生存危机感。大学英语教师的进修和科研经历非常有限,夏纪梅(2002)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84%)没有出国进修或参加国外外语教学研讨会的经历,有35—40%的人没有参加过国内外语教学研讨会或进修。
  2.3知识结构单一。
  很多教师知识面窄、知识陈旧、更新慢、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和全面;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对逻辑学、文艺学、历史学、社会学审美学等了解不够;跨文化知识不够全面,跨文化意识不够敏锐;“学者未必是良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教育理论知识,使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教”。
  2.4信息素养偏低。
  不少教师在思想和观念上不太愿意接受信息技术,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只是显得“花哨”好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少教师不会使用网络技术搜集资料和信息,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使用流于表面、使用不当、喧宾夺主等问题,如有的课件只是再现书本知识,只能称之为“电子板书”;而有的形式干扰内容,如将打字效果引入课件,让哒哒声响彻课堂;有的让一些卡通人物在画面上手舞足蹈吸引学生眼球等。这反映出不少教师并没有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和希望追求的目标,缺乏应有的信息技术素养;学校对教师新理念、新方法及信息技术的培训不够重视等问题。
  
  3.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3.1具备现代教育理念。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关键。现代教育理念把创新作为大学的精神核心和价值追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和多样性发展的需求,努力适应新角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用创新实践经验和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最大难题。教师对现有教育思想的反思与挑战,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程。
  3.2全面掌握和完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3.2.1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CAI软件的操作、常用软件的安装、查杀病毒、常用故障的排除等;必须具备数字音像技术的操作能力,如投影仪、多媒体教学平台、数码相机的使用等;掌握网络和视频点播技术的操作能力,如搜索引擎的使用、上传和下载、收发电子邮件、BBS等的使用、网络教学软件的使用等。
  3.2.2具备设计、整合、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包括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对资源分类、排序、整理的能力、沟通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库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3.2.3具备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具有选择和整合媒体的能力,能设计教学课件,利用技术手段为学生创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营造轻松、富有情趣的学习氛围;能利用适当的软件和网络进行学生信息管理和教学管理;能在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于教学教研活动之中,树立用信息技术支持终身学习的意识。
  3.3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塑造人格、发展个性及增强批判精神和行动方面的意义。在网络时代,知识日新月异,学习范围无限扩大,整个人类的智慧都变成了学习内容、课程内容;而今天的大学生知识面广,信息渠道多。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适应知识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就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通过书籍、杂志、报纸、互联网、文献数据库等多种渠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形成开放、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和科研。
  3.4具有实践反思能力。
  波斯纳曾说过:“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教师的工作和专业发展更多的是遵循实践认识论范式下的“反思理性”,推行的是“实践—反思—开发—推广”的模式,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反思自己的经验,通过集体商议,对经验进行提炼,开发出符合自己实践的理论,并推广到类似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来自教师自身的实践理论的指导,教师实践理论可以是对外在理论的理解、认同和运用,也可以来自教师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沉淀;他们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2]。在今天教育理论远离实践,而实践越来越由理论规定的背景下,发觉和提升教师自己独特的实践理论,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对教师专业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5具有科研意识和能力。
  外语教学与科研关系密切,只教不研,教学技能难以迅速提高。只有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因此,外语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规律,研究规律,运用规律。
  
  4.培育和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
  
  4.1大学英语教师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强化自身的学习和科研意识,培养自学和科研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把学习和科研作为工作的一个有机部分,充分认识到自学科研对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性。应坚持阅读各种原版英文书籍和报刊杂志,坚持收听收看地道的英语节目,如英国BBC,美国ABC、CBS的广播电视节目;多阅读有关教学研究的教学科研杂志,如《外语界》、《外语教学与研究》、《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等。科研工作是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勤于总结,善于借鉴,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4.2高校应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进修、学术研讨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让英语教师了解本学科学术发展状况,让他们多参加国内外学术界交流研讨会,多聆听名教授、名专家的讲座,通过多形式的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
  4.3进一步提高省级统一岗前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探索开展多样化的校本培训形式。
  如新教师校内岗前培训,教育课程培训、导师制、教学研究公开课、青年教师授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展示和评比等,建立青年教师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对所有英语教师进行分期分批培训。
  4.4充分利用Internet、校园网开发和整合教师多媒体课件库、专家教学系统、大学教学设计范例库、教学案例库、在线教学、教学论坛等教学研究资源,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研究、交流服务。
  4.5加强制度建设,引导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师绩效考核中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的考核,制定有利于教师自觉参与素质提升的政策,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志远.信息技术于英语教学的有机整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5):15.
  [2]陈向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什么“理论”的指导[N].中国教育报,2008.05.03,(5).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以拇指背动脉为蒂的大鱼际桡背侧逆行皮瓣修复拇指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 以桡动脉深支分出的拇指背动脉及第一掌指关节构成的动脉网为基础设计皮瓣,蒂部不超过拇
上好一堂体育课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能自觉地、全心地去锻炼身体.体育教学的双边活动,如
目的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PJS)中Brg1蛋白的表达及其在PJS息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g1蛋白在72例PJS息肉组织、12例正常小肠黏膜组织、30例小肠癌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师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和作用,于是纷纷制定改革方案,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资,着力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及神经内镜在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
目的观察凋亡基因caspase-10在外伤性癫痫病灶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外伤性、非外性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的脑皮质及交通事故死亡者脑皮质各15例,运用RT-PCR技术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severe burn per se may contribute to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This characteristic phenomenon mig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抑炎因子IL-10的全身水平与病变局部水平的关系.方法 入选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A)、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
英语语言中对于量度的表达有其特定的形式和规律可寻,探索解释此形式及规律有助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正确的量度表达。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its own specific forms
本文阐述了大学英语教育必须努力体现学校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这一方针.本文同时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蕴藏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