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从哪里来?连科学家都不知道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uq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闪电看起来很简单


  天空布满乌云,轰隆一声惊雷,抬眼看向远方,会发现一束或者几束闪电在天空闪烁或者从天空直击地面。闪电在天空舞蹈,映亮了整个乌云笼罩的灰暗世界,然后天空哗哗地下起瓢泼大雨——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打雷下雨的场景。
  当闪电发生的时候,电流是很大的,能将空气温度加热到27700℃,比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出4倍。高温导致临近闪电的空气突然膨胀,挤推并使周围的空气产生剧烈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往外传播,发出很大的响声,这就是我们听到的雷声。我们经常可以从新闻上看见打雷过后建筑物或者树木被雷劈开的现象,可见闪电的威力十分惊人。
  那么,闪电是什么呢?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著名的风筝实验——在雷雨天用风筝将天上的闪电引到地面,并且对闪电的电流进行了研究,证明了闪电就是一种放电现象。闪电,其实就是电流。
  很多同学做过这样的小实验,准备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几根电线,将电池和灯泡用电线连接并且组成一个回路,电流就会从电池正极流向电池负极,途径灯泡,灯泡就会变亮。由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产生电流需要三个部分,电源正极,电源负极,电流的通路。实际闪电产生的过程虽然十分复杂,但也必须满足产生电流的这三个条件。
  科学家指出,雷暴云较低的部分带有负电荷,当雷暴云移动的时候,它能诱导正电荷粒子在地面聚集。地面上的建筑物和树木能聚集大量的正电荷,所以建筑物和树木往往能成为闪电袭击的目标。我们知道,闪电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的,空气便是闪电电流的通路。但是空气是绝缘体,闪电要想通过空气,必须击穿空气使其电离变成导体,而这一过程需要极大的电压。而我们看到的闪电发光,便是空气被电离的过程中发出光子所致。

未能证实的假说


  闪电一般能产生超过1亿伏特的高压,然而,科学家们使用航天飞机和热气球进行了大量的測量后发现,雷暴云的电场强度非常的小,约相当于产生闪电所需电场强度的十分之一。这个结果令科学家们十分疑惑,产生闪电所需的高压是从何而来?
  科学家们得出一个共识,肯定有一个过程,使得电荷大量集中于雷暴云中,导致雷暴云的电压急剧增大,最终大到足以产生闪电。基于这个想法,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假设。然而闪电的产生是随机性的,产生的时间、位置、强度都是难以预测的,无法跟踪测量;再加上仪器制造水平的限制,有的雷电产生的能量极大,有的把大树劈开,把水泥路都会凭空炸出一个大坑来,仪器怎么能承受呢?所以科学家们很难进行有效的现场观测,并且在一个真实的雷暴中,各种环境条件(例如风和电场)都是随着时间和空间迅速变化的,难以控制且过程中的很多现象(例如雷暴云中空气的对流等)难以解释,甚至与一些基础物理学的理解相冲突。实验室中模拟真实闪电的产生场景是很困难的,建立任何模型与实际的过程都会有很大差别,所以很难去推断和验证这些假设是否正确。所以目前所有相关的假设,都尚未得到验证。
  被大多数科学家接受的是冰粒子碰撞假说。传统的冰粒子碰撞假说认为,在雷暴中,冰粒子之间的碰撞能够产生足够多的带电荷的冰粒子聚集,雷暴云中带负电的冰粒子下沉,带正电的冰粒子上升,逐渐形成巨大的电压,从而触发闪电的产生。但是这个理论有很多细节解释不清楚,例如电荷的分离过程是怎样的,而且冰粒子碰撞最终能否产生如此大的高压也受到质疑。

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产生闪电


  俄罗斯物理学家、莫斯科物理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问题系主任亚历克斯-古列维奇长期致力于闪电触发机理的研究,早在1992年,他就提出了宇宙射线碰撞和逃逸分解假说。该假说认为产生于太空中的宇宙射线,轰击了地球上层大气,电离大气层并产生了大量的接近光速的高能离子,形成高能离子流。这些高能离子流进入雷暴云时,高速碰撞雷暴云里的空气,致使空气电离,许多空气粒子的电子逃逸分解出来,产生了一个拥有大量自由电子的区域,这些自由电子继续和空气碰撞,产生更多的电子和离子,随着不断的碰撞电离,产生了数量非常庞大的负电离子,最终形成一个大电场从而触发闪电。
  古列维奇的理论一开始被科学界广为驳斥,原因在于宇宙射线能否产生如此大的作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现在它越来越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是因为新的观察结果与该理论相吻合。例如雷电过程中观察到的伽马射线、无线电脉冲和强烈的X光,这些光线的产生表明宇宙射线极有可能参与了闪电的产生过程。
  然而,闪电触发机理的研究,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假设阶段,难以进行有效的直接验证,距离最后的真相,仍然任重道远。这不禁让我们感叹,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一个常见的雷电现象,还没有得到解释。人类的探索之路,也许才刚刚开始,这条路,将会十分艰辛和漫长。
其他文献
“喂,警察吗?我被我家的机器人关起来了,快来救我。”“现在是人类警官的休息时间,有任何问题请留言,机器人警官随时为您服务”……公元2035年,人类拥有着最好的伙伴和帮手——机器人,它们严格遵守“机器人三大法则”,从不伤害人类。人们相信,人类和机器人会一直和谐共处。可是,一夜之间,人们的生活大变样:所有人类都被囚禁起来,机器人甚至铁腕处决了那些不服管教的人类。尽管人类数次发起反抗,但都被无情镇压了…
期刊
每到夏天,我们就能感觉得到“全球真的变暖了”,一离开空调房到室外,很快就变得全身汗淋淋的。但是,其实地球历史上还有过更热的时候,那就是二氧化碳含量更高的中生代,那时候的气温比现代还高出10℃,那些没有空调救命的大块头——恐龙是怎么活下来的呢?恐龙体温知多少  恐龙是爬行动物,它们的现代近亲——鳄鱼和乌龟等动物的体温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那么生活在中生代炎热夏天的恐龙,它们的体温会像气温一样,高达
期刊
科学家曾经发现,人类生活在细菌云中,不仅外部环境布满细菌,人体内也满是细菌,特别是胃肠器官,这里的细菌数量甚至比人自身细胞还多。细菌对人体有很多影响,除了大家都熟知的细菌会致病外,细菌也有许多影响,比如在老鼠肠胃里发现的一类细菌能保护老鼠免受花生过敏的作用,瘦人体内有让他保持体重的肠菌等。肠道菌群还能远程遥控大脑,让我们的大脑忘掉恐惧。被恐惧击倒并不丢人  你听说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个疾
期刊
太陽系的卫星存在卫星吗?  我们都知道地球有一个美丽的卫星,那就是月亮。月亮对于地球非常重要,它为地球阻挡住了各种小天体的撞击。而月亮的引力给地球带来的潮汐变化,对于促进了地球的内循环有着很大的意义。月亮像一个卫士一样的忠诚的守护着我们的地球家园,我们感激之余,不禁会发出疑问:月亮有守卫它自己的“卫士”吗?  答案是否定的,月亮没有属于自己的卫星。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太阳系目前已被发现的围绕八大行星
期刊
摘要:电视新闻是指电视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具有真实性、公开性、时效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五个特点,其中真实性也是新闻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所必须要遵守的职业素养,也是新闻最基本的属性和特征,是新闻的灵魂。本文基于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详细分析新闻所面临的困境进行详细分析,并采用了符号学工具将由视听符号构建的电视文化简要剖析,探讨符号学在电视新闻创新中的意义所在,并提出了“符号之真”的概念
期刊
在热带海洋的浅水区,生活着一群“神枪手”,它们的体长只有5厘米左右,但是当它们“开枪”时,却能瞬间击毙体积是它们几倍大的猎物,它们的“子弹”甚至还能打倒军舰和火箭!到底是怎样的武器有这么大的威力呢?手枪虾的“气泡子弹”  “神枪手”其实是一种虾类,昵称叫做手枪虾,它的“手枪”是一只长度达到身长的一半的巨螯,威力巨大的“子弹”正是从巨螯中发射的。研究发现,这只巨螯轻轻一合就能够发出接近210分贝的声
期刊
卡卡波鹦鹉  太平洋西南部的新西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家,约30%的国土为保护区,这里生活着多种奇异的鸟类,有世界上最重的、胖到不能飞的鹦鹉卡卡波,还有吃羊肉的啄羊鹦鹉。然而,科学家却说,现存的这些鸟类还不够奇异,新西兰曾拥有更加让人难以想象的鸟类——巨型鸟类。大力神意外出现  在新西兰的圣巴坦斯小镇有一个已经消失了的湖泊,这个湖泊中保存着中新世早期丰富的化石沉积物,其中包含了植物、鳄鱼、蝙蝠和数十种鸟
期刊
现代社会都讲究推销自己,这一思路也同样可用到寻找外星人上。如果在银河系中存在先进的外星文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把自己介绍给他们。  我们有朝一日或许可通过改变太阳所发的光,像在手电筒前面挥动一只手一樣,来告诉他们我们的存在。  一种方法是,在围绕太阳的轨道上,建一块行星大小的方形板子,材料可以从小行星或者水星上取。当有外星人正好在观察太阳时,他们发现在耀眼的光球表面,有一块方形的阴影掠过(这叫凌日现
期刊
致命的宏暗物质  暗物质存在的预言已经有好几十年了,但是人类却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物质。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设也层出不穷,被广泛接受的假设认为暗物质是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但也有科学家认为暗物质是轴子(axion)、惰性中微子(sterile neutrino)等。当然,以上提到的粒子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假想粒子,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反映了暗物质猜想的多样性。  目前有一种最新的假设,
期刊
众所周知,黑洞的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宇宙中跑得最快的光,如果靠得太近,也会被它像吸面条一样吸进去。至于掉进黑洞的物质,更是别指望它们能出来。既然如此,看到这个题目,你必定会很奇怪:那怎么能从这样一个如此吝啬的“守财奴”那里“偷取”能量呢?  我没说错,是从黑洞“偷”能量,而且还是让人类的飞船去偷,偷来能量给自己加速,从而实现星际旅行的美梦——甚至,这一切都不涉及诡秘的量子过程。引力弹弓效应  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