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中的学校共青团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25日,黑龙江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在团省委机关三楼会议室召开。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董成,团省委副书记孙亮、夏天出席会议。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团省委组织部、学校部、少年部、权益和社会联络部相关同志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团省委副书记孙亮主持。
   会议首先听取关于调整黑龙江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议事范围的工作汇报。根据工作需要,把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到黑龙江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议事范畴。同时,结合议事范围的调整,将“黑龙江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更名为“黑龙江省学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
   会议听取了关于全省高校共青团改革及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督导工作的汇报。11月份以来,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联合推动高校共青团改革工作,取得了扎实的成效。推动4所本科高校结束长期不召开团代会的历史,推动2所高职院校首次召开团代会。推动5所高校结束了10年以上不召开学代会的历史,推进了14所高校的16个校级学生会组织首次召开学代会。累计推动了全省76所高校党委出台共青团改革方案,完成率为95%。
   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相关同志介绍了教育部关于学生会、学生社团建设管理专题培训班情况。从高校团学工作面临的时代性课题、高校学生会改革的关键性举措、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规范化要求、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标志性举措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工作交流。
   会议还围绕加强团教协作,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委出台共青团改革方案、加强团教信息交流、以党建带团建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等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
   董成在讲话中强调,要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学校共青团工作由团省委牵头,教育部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在巩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上,把推进学校共青团工作向中学延伸,覆盖教育的各个阶段,实现分级负责机制。要加强整改督导,针对高校共青团改革及高校学生会改革督导时发现的问题,点对点下发整改通知,推动整改工作见成效。要加强工作谋划,指导委员会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统领,多思考、多谋划能够树品牌、有亮点、重创新的工作,全面打牢学校共青团工作基础。
   夏天讲话时提出,加强对学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将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其中,是打牢学校共青团工作基础的实际需要,是实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建设必然要求,也是工作由点到线的主动转变。感谢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一直以来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通过构建省级层面团教协作的良好氛围,以党建带团建为推动,以加强共青团自身改革为目标,及时推进整改落实,认真做好梳理总結,在学校团组织建设、青年学生培养和共青团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巩固学校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全面打牢团学组织的工作基础。
   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在推动学校共青团改革、打牢团学组织工作基础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下一步,黑龙江省学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将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反馈意见,推动学校党委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职责,使学校共青团改革工作落实落地,帮助基层打牢基础、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不断巩固和推进学校共青团基础建设。
其他文献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盘点黑龙江省对新中国建立、建设和改革所做出的贡献,无疑是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的一个关注点。黑龙江省以其特殊地理、自然和经济条件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对改革开放也做出自己特殊的贡献。对黑龙江省为新中国所做出的经济贡献加以梳理并深刻认识,不仅要看到其所做出贡献的事实,也要看到其背后包含的一些规律性趋势,由此形成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信心,并找到一些切合实际的发展策略。
分别以142名在校大学生、170名在职夜大学员和200名临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生命意义体验预测未来取向应对的潜在机制。第1个时间点测量生命意义体验与正性情绪,第2个时间点测量积累资源与未来取向应对。三个样本的结果表明:(1)生命意义体验与未来取向应对显著正相关;(2)生命意义体验通过积累资源的中介作用预测未来取向应对;(3)生命意义体验通过正性情绪与积累资源的链式中介作用预测未来取向应对。本研究证实,生命意义体验能够促进个体进行资源的积累以及对未来应激事件的压力应对,体现出生命意义体验在不同年龄段群体
从哈军工到哈船院再到哈工程,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厚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红色基因,赓续忠诚担当的红色使命,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哈军工人才培养理念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本文从哈军工“严格挑选、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汇聚大师、支撑教学”的办学理念;“教研结合、真刀真枪”的培养方法;“又红又专、博学强工”的人才定位等四个方面,阐述对当代办学的深远影响。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结合哈尔滨发展实际贯彻落实,提出哈尔滨城市未来发展模式和策略,加快构建哈尔滨新发展格局,实现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哈尔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不断书写着红色与英雄的历史,创造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铸就了优秀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应充分发挥城市红色基因在价值引领、文化塑造等方面的时代价值,积极探索红色基因传承的实践路径,切实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采用注意捕获范式,通过行为和事件相关脑电位(ERP)实验,探讨工作记忆表征精度加工需求对注意引导的影响,行为结果发现,在低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只有一个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且处于高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产生的注意捕获大于低激活状态;而在高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有两个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且处于高、低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产生的注意捕获没有差异。ERP结果显示,高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诱发的NSW和LPC大于低精度加工需求条件;在高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干扰项与记忆项匹配比不匹配时,诱发更大的N2和更小的N2pc,
城市精神是城市在历史发展变迁中渐进沉淀的文化气质、坚贞信仰和优良品格的精确提炼,是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回望历史,面向未来,哈尔滨城市精神的历史阐释为“自信包容、开放勇毅、务实奉献、人文创新”,既彰显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底气、大气、正气和灵气,又充实了哈尔滨城市精神的现代内涵。
红色文化在哈尔滨文化形态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自信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哈尔滨人民期待、追求和努力去营造美好生活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内在力量。面对新时代城市发展,我们要立足历史自信,增强现实自信,不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党的理论宣传也走过了百年的历史.本文对《学理论》在党的理论宣传中的历史进行梳理,主要从创刊时期的理论宣传、改革开放时期的理论宣传、转
立党立国、强党强国,中国共产党起身于国势颓微之际、建国于民族危亡之秋,舍生取义、砥柱中流,带领广大中国人民把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围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架构、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