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滇西国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9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所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由于地域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各高校在规模发展、历史积淀方面差距较大,在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提升上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变轨超车,以获取更大的竞争和生存空间,是摆在各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边疆、民族、贫困滇西国门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症结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方案,以期为其他高校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滇西国门高校 人才培养质量 途径
  【基金项目】2016年云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2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239-02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观测点,也是决定高校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高校在布局和数量上已达到世界前列,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1]。对于地处经济社会、产业行业发展欠发达地区的云南省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先机和资源,已成为各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2],尤其是滇西国门各高校,由于客觀因素的制约,办学基础薄弱,历史积淀不足[3],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的空间较大,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梳理和完善。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基,是学校发展的魂魄。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强调: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把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作为高校应当抓好的三项基础性工作之一。随着我国不断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将进入“中国版全球化”时代,人才培养要放眼全球。随着祖国日益强大和时代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需求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滇西国门各高校,只有紧紧抓住新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立足边疆办大学,凝练特色创品牌,才能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
  二、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有待提高之处
  (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重合度不高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供求双方重合度的高低,对接的越精准,重合度越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就越高[4]。但就从地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滇西国门各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重合度对接存在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处在此区域的行业企业发展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不能代表前沿科技水平;第二,滇西国门高校办学资金短缺,采取走出去与中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来打破天然壁垒,办学成本高,执行起来困难重重;第三,由于学校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为企业解决生产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限,难以实现深度合作模式下的共赢。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往往表现热度不高,而学校呈现“一边热”的现象[5]。从众多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滇西国门部分校企业合作大多数只是建立在“老熟人”、“老交情”基础上,合作的基础极其薄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意义不大,合作只停留在框架协议层面上。可见,综合因素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标准重合度不高,不精准甚至脱轨,是阻碍滇西国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短板。
  (二)教师队伍建设基础先天薄弱
  大楼易建,大师难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编制较少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滇西国门高校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上困难较大,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外地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很难引进,甚至本省高校毕业生也不把到滇西国门高校工作作为首选;另一方面高校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师资队伍基础薄弱,学缘结构问题十分突出,部分教师对自身职业能力认识提升不够,重塑的空间不够理想。由于外源新鲜元素注入不足,内源动力缺乏源头活水,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维激发不够,构成了阻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又一个短板。
  (三)校园文化厚校积淀不足
  大学校园文化是全体校园人在长期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形成的道德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结晶。经验表明,丰厚的大学文化是影响育人质量高低的主要环境因素。但滇西国门大部分高校办学历史较短,发展中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校园文化积淀和建设仍存在有待提高之处,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上内源动力不足。
  (四)教育教学方法陈旧
  据调查,滇西国门部分高校的一些理论课教学方法相对比较陈旧,还停留在“满堂灌”、“填鸭式”中学教学模式阶段,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从头讲到尾,扮演“演员”的角色;学生是客体,扮演的是“观众”,课堂教学不需理解,不需对话,拼命记笔记,互抄笔记,抓拍PPT课件,最后考试一卷定终身。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过于模式化、疆固化,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五)教材建设问题诸多
  教材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尺,也是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关键。据调查,滇西国门有的高校使用的教材并不代表学科的前沿水平,虽然建立了一些相关制度,但在教材的质量保障力度不上尚显不足。同时,校企深度合作不深,双方定期制定、修改、更新教材的工作难以实现,很多教材都属于“历史教材”,而且有的教师为了减少工作量,对所承担的硕士生、本科生教学中采用的教材是同一版本,教法也如法炮制,无法保证提供给学生那杯水的新鲜度和营养度。除教材知识陈旧外,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
  (六)助推教育教学发展合力较弱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教育教学的设施增补、维护的任务日益繁重,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加之随着审批报批工作流程加大,再者部门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维护、增补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的工作链条延长,削弱了助推教育教学发展的合力,影响了教育教育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一)探索合作新模式,实现精准对接
  滇西国门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育人的重要性,争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所处的区位优势,積极探索校企、校政、校校合作新模式,深度推进多方合作。同时,各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友会等社会团体的辅助支持功能,挖掘利用社会资源,聚社会之力建千秋之业。各高校也要出台各项积极政策,鼓励教师主动走进企业,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精准对接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利共赢,从而保证校企育人合作工作的实效性、高效性和长效性。
  (二)构建教师队伍建设良性机制
  各高校顶层设计要高屋建瓴,充分认识到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统筹全局,建立良性长效机制,从待遇、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采取“外引内培”及柔性引进相结合,畅通优秀人才引进渠道,将新思想、新思维、新理念活水融入到学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进程中。优化学缘结构,注入外源新鲜元素,是破解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瓶颈问题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三)挖掘内涵文化厚校
  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作为“以文化人”的教养之所,更应将这种文化自信贯穿于大学职能发挥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师育人树人的全方位,使文化自信在对自我文化发展历史与现实的理性认知、对已有文化成就与经验的沉着礼敬、对未来文化发展方向与道路的自觉确信中彰显明晰。滇西国门各高校要重视学校文化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在提升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凝练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笔者认为在组成校园文化精神的教风、学风、校风三者当中,教风是核心,教风好学风就好,二者兼备第三者水到渠成。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是学校办学历史的优秀积淀,是学校的灵魂与财富,如一杯甘甜美酒飘溢芳香,也似天际一颗星辰绽放光彩,它带给人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是再完善的制度效应可望而不可及,决定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半壁江山。
  (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校青年学生是否成才主要取决于他所接受到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而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是站在讲台的那个人,谁站在讲台上,谁就决定了大学的未来[1]。好的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滇西国门各高校,要放眼未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实现由“主体到客体”,由“演员”到“导演”的转变,加强阅读和对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要从大局出发,统筹规划,加大现代化教学设施投入,让新的教学手段助力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发展。
  (五)保持教材知识鲜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滇西国门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教材在整个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要时刻保持其鲜活的动力。一方面学校要成立教材专家审核委员会,对各二级学院使用的教材进行审核,必须确保优秀教材、高质量教材、国家级优秀教材、规划教材、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国家主流出版社、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进入课堂;二是学校要积极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双方根据市场需求导向不断修改和补充教材内容;三是教师要不断关注科技前沿,不断把优秀的科研成果和新的科学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在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提升增添助力。
  (六)提高教学合力的高效性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滇西国门各高校的教育教学服务部门在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增补和维护工作中,默默无闻,扶困救危,功不可没。高校要建立各种应急机制,建立联动机制,缩短增补、维护教学配套设施的时间链条,主动弥补服务保障工作中的不足,加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的对称性,助推教学联动、高效、精准发力,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保驾护航。
  四、结语
  滇西国门各高校要以新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为契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精准对焦,凝练特色,走内涵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为学校实现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注入源源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教育的真谛乃是文化的自我创生[J].教育研究,2012(03):92-94+99.
  [2]张建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绩效评估的内涵与本质特征[J].教育研究,2018(03):55-61.
  [3]胡涛,周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3):9-10.
  [4]邢迎春,李龙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18(01):175-176+179.
  [5]刘理,余三定.论“协同共治”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99-102.
  作者简介:
  安福全(1972—),男,黑龙江省五常市人,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方面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还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单纯的依靠语文教材还是有所欠缺的,还需要对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本文就此展开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性阅读 对策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84-
期刊
【摘要】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阅读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对于他们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日后发展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而在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學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了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方向和特征。我们在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入手,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提升整体阅读教学的效果,让学
期刊
【摘要】把思维导图运用于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绘制人物形象图、手法品析图、主题提炼图, 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发展提升了思维。  【关键词】思维导图 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79-01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作为第一个学习任务群,并将其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中外教学对培养创新意识的现状分析,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语文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出发,分别从课堂授课和课下指导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又结合教师的创新式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创新意识不仅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更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对创新和创业人才的培养。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发展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培养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融合,使大学生的发展能够紧跟时代脉搏。本文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着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法,这将对实现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
期刊
【摘要】新疆实施国语教育是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基本要求。新疆国语教育文献研究,对于厘清“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与“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的关系,理性反思新疆“双语教育”的得失,澄清和矫正新疆国语教育的定位,完善新疆国语教育的解释体系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摘要】随着阅读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也随着增加,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现阶段由于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方面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使得阅读的教学质量较低,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本文将从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总结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举措。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期刊
【摘要】在教育的不断改革下,语文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加强,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手段,在教学质量中也要有所突出,我们不仅要借鉴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要根据时代不同而有所创新,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及见解,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83-02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第一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第二节《当仁,不让于师》,主要内容是孔子与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够统筹线上、线下学习优势的混合式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准确把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混合式学习研究的状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对高职非英语专业8个班级467名学生为期两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 发现在高职英语口语课堂中采取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