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学习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与他人合作。作者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巧妙开展合作学习。
关键词: 合作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方法
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可见,只有合作才有出路,合作是成功的基础。在当今劳动分工日益细密的情况下,靠个人的能力成功的机会更少了,因此合作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人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对于合作学习越来越重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倡导合作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倡导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巧妙开展合作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方式。
一、利用课堂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上,因此课堂上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而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课堂的时间有限,因此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合作的主题要明确且可操作。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同,有的内容综合性强、难度大,需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而有的内容则趋于简单,仅是一般陈述性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主题时应予以充分考虑,通过比较明确的合作形式开展学习,增强其可操作性。例如在教学“季风水田农业”的内容时,就可把合作学习的主题确定为“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因为这一主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结合课本中“亚洲的地形分布图、人口密度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和“读图思考题”获取信息。第二,在课堂上通常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小组游戏、小组搜集资料,以及角色扮演或社会实践调查,或小组合作动手进行地理小制作及模拟实验等。例如,在确定主题是“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后,就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有些人甚至会争论,最后经过全体成员共同商讨后确定最终的结果,组长负责记录,发言人准备发言,这一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又如,讲授“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可以采取小组辩论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正方的观点确定为“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是好的影响”,反方的观点确定为“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是不好的影响”,在辩论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会层出不穷,通过双方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大为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也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认识得到升华,正确的地理观就会逐渐形成并得到强化,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第三,时间要合理安排。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科学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既要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完整,又要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时,讨论时间3~5分钟为宜,不能放任学生在讨论上浪费时间,要懂得及时地把学生“收”回来,因为课堂最精彩的部分是在学生阐述讨论结果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展示。
二、通过实验开展合作学习
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地理实验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实验一样,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因为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特点,所以通过地理实验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做法。例如,可以设计简易测量莆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实验,具体实验步骤是:(1)使用标杆、卷尺、细绳、钟表等工具确定标竿影子最短时的北京时间,此即莆田正午时刻;(2)使用卷尺、细绳等工具测量莆田正午时刻的竿影长为A;(3)使用卷尺测定竿长为B;(4)根据公式H=arctanB/A,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H。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小组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分别完成各个步骤,分工行动的过程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分与合,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都得到锻炼,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得出的结论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三、借助网络开展合作学习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资源多种多样,掌握信息技术是相当重要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大多数学校都设有网络教室,对于一些家庭而言,家里配有电脑,所以借助网络开展合作学习是可行的。例如,我在讲授“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解决措施”时,就借助网络开展合作学习,具体设计:第一,全班分为六个小组,小组内分为记者和决策者两种角色;第二,记者通过网络查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記者将查找的资料转给决策者,决策者根据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查找“解决措施”。这个设计使学生借助网络搜集资料、处理资料,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从中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实施野外调查开展合作学习
野外调查是一项细活,特别需要合作。实施野外调查开展合作学习一定要明确野外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分工的任务,特别是野外调查的内容,我认为要尽可能与生活有关,因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也会进一步明晰,教学效果极佳。例如,讲到城市的“热岛效应”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通学生和寄宿生两大组,通学生负责测量城市的气温并做好记录,寄宿生负责测量农村的气温并做好记录,最后对比两份记录。在这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五、透过研究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的一个科目,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它的特点是:(1)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2)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真实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3)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4)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研究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是很适合的。例如,我在开设研究性学习《莆田五中新校区规划》时,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各小组要调查莆田五中旧校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其次,各小组要上网查找莆田一级达标学校新校区目前的情况;最后,根据以上两个调查结果,各小组要规划出自己心目中的莆田五中新校区,通过作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这个合作学习中,各小组充分发挥功能,密切与组员的联系,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相互依赖,实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出色地完成了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以上就是我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学习的一些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应该是合作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应以组织者、倡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技能的指导,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对于地理合作学习的开展方式,我将继续摸索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地理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4]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合作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方法
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可见,只有合作才有出路,合作是成功的基础。在当今劳动分工日益细密的情况下,靠个人的能力成功的机会更少了,因此合作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人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对于合作学习越来越重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倡导合作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倡导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巧妙开展合作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方式。
一、利用课堂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上,因此课堂上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而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课堂的时间有限,因此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合作的主题要明确且可操作。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同,有的内容综合性强、难度大,需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而有的内容则趋于简单,仅是一般陈述性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主题时应予以充分考虑,通过比较明确的合作形式开展学习,增强其可操作性。例如在教学“季风水田农业”的内容时,就可把合作学习的主题确定为“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因为这一主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结合课本中“亚洲的地形分布图、人口密度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和“读图思考题”获取信息。第二,在课堂上通常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小组游戏、小组搜集资料,以及角色扮演或社会实践调查,或小组合作动手进行地理小制作及模拟实验等。例如,在确定主题是“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后,就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有些人甚至会争论,最后经过全体成员共同商讨后确定最终的结果,组长负责记录,发言人准备发言,这一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又如,讲授“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可以采取小组辩论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正方的观点确定为“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是好的影响”,反方的观点确定为“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是不好的影响”,在辩论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会层出不穷,通过双方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大为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也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认识得到升华,正确的地理观就会逐渐形成并得到强化,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第三,时间要合理安排。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科学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既要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完整,又要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时,讨论时间3~5分钟为宜,不能放任学生在讨论上浪费时间,要懂得及时地把学生“收”回来,因为课堂最精彩的部分是在学生阐述讨论结果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展示。
二、通过实验开展合作学习
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地理实验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实验一样,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因为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特点,所以通过地理实验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做法。例如,可以设计简易测量莆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实验,具体实验步骤是:(1)使用标杆、卷尺、细绳、钟表等工具确定标竿影子最短时的北京时间,此即莆田正午时刻;(2)使用卷尺、细绳等工具测量莆田正午时刻的竿影长为A;(3)使用卷尺测定竿长为B;(4)根据公式H=arctanB/A,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H。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小组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分别完成各个步骤,分工行动的过程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分与合,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都得到锻炼,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得出的结论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三、借助网络开展合作学习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资源多种多样,掌握信息技术是相当重要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大多数学校都设有网络教室,对于一些家庭而言,家里配有电脑,所以借助网络开展合作学习是可行的。例如,我在讲授“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解决措施”时,就借助网络开展合作学习,具体设计:第一,全班分为六个小组,小组内分为记者和决策者两种角色;第二,记者通过网络查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記者将查找的资料转给决策者,决策者根据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查找“解决措施”。这个设计使学生借助网络搜集资料、处理资料,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从中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实施野外调查开展合作学习
野外调查是一项细活,特别需要合作。实施野外调查开展合作学习一定要明确野外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分工的任务,特别是野外调查的内容,我认为要尽可能与生活有关,因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也会进一步明晰,教学效果极佳。例如,讲到城市的“热岛效应”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通学生和寄宿生两大组,通学生负责测量城市的气温并做好记录,寄宿生负责测量农村的气温并做好记录,最后对比两份记录。在这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五、透过研究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的一个科目,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它的特点是:(1)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2)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真实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3)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4)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研究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是很适合的。例如,我在开设研究性学习《莆田五中新校区规划》时,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各小组要调查莆田五中旧校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其次,各小组要上网查找莆田一级达标学校新校区目前的情况;最后,根据以上两个调查结果,各小组要规划出自己心目中的莆田五中新校区,通过作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这个合作学习中,各小组充分发挥功能,密切与组员的联系,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相互依赖,实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出色地完成了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以上就是我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学习的一些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应该是合作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应以组织者、倡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技能的指导,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对于地理合作学习的开展方式,我将继续摸索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地理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4]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