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谄媚90后的时候到了?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0后为什么会被社会“谄媚”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如果说老70年代以前的人把IT当工具的话,90后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90后比80后在同年龄段受赞誉,与80后当初受到普遍怀疑不同,90后受到普遍称赞。这到底是她们进步了,还是社会评价标准变了?要知道,中国历来习惯用“一代不如一代”评价年轻人,更有“尊古”的传统。
  一篇文章在社群流传,《我们进入了一个忽悠、谄媚年轻人的年代?》,其中有一句话“讨好95后赢得未来”。
  马云也说过类似的话,未来属于那些熊孩子,因为淘宝最初的消费主力就是80后、90后。
  罗胖也说,你看不惯年轻人没关系,但你会死啊。是的,你死了,社会就是年轻人的了。
  我和身边朋友的观察,基本上是赞同对90后的这个观察的。
  现在企业招新人,特别是与网络等新锐相关的职位,普遍欢迎90后,甚至认为这些岗位非他们莫属。
  有人说现在合理的人员架构是:70后的领导,90后的员工。好像独独拉下80后。
  还有人说:像70后那样干活,像90后那样玩。
  如果要做前沿的事情,如果不是90 后为主体,立即就会有人下结论:这事干不成。
  前不久,一个立志要“与硅谷同步”的老板招人,一批90后报到后当天就走了,结论是:你们没有那个氛围。一群70后、80后为主体的企业,竟然没有90后想要的那个氛围,这事有点怪。
  还是前不久,参加一个社会化营销的会,围着椭圆形办公室开会。会后就有人说,你们开会的坐法就不对,90后开会不是这么坐的。前辈们开会是职位分明的,而90后就是围一圈而站,平等、高效。
  现在的社会氛围是不是有点怪。回想当初社会对待80后,把缺点当缺点,把优点也当缺点,横竖都在挑缺点;现在社会对待90后的态度好像变成,把优点当优点,把缺点也当优点。这对于已经习惯于“一代不如一代”的中国人,好像是个例外。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惯于深刻的画家陈丹青就说:“80后、90后是我见过最乖、最被动、最有悖青春本能、最缺乏表达意识的两代人,和“垮掉的一代”比,和嬉皮士比,更是笑话。”
  “至于她们怎样的娱乐无禁忌,怎样恶搞……以我的观察,80后、90后的这点娱乐,几乎谈不上娱乐。他们或许恶搞了什么无关紧要的事,原因是,他们除了考试升学谋饭碗,没什么可以搞。”“至于对主流价值的反抗方式,免了吧,哪有这回事?”
  陈丹青讲的也是实情。50年代、60年代的生活有巨大的反差,这个反差对人生态度的影响太大,这是苦与甜的强烈对比。所以,也塑造了一代学历不高,但思想深刻的一代。即使如王朔这样的“痞子”,也是“痞到骨子里”,能“把痞子当事业干”。
  看一看日本、台湾和香港的年轻一代,这些国家和地区,就是因为没有反差的一代而逐步垮下去的,中国的新生一代会不会像他们一样?
  美国曾经的嬉皮士,后来多数都变成了雅皮士。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年轻人,以对主流的极端反抗表达着他们的深刻。如果真说80后还曾经有对社会反抗的话,进入社会就被主流包容的90后,到底能走多远呢?
  我理解,陈丹青对当代年轻的人基本评价就是“浅”,不够深刻,以至于可能掀不起大浪,甚至步入台湾的“小确幸”。这种解读,可能也是一个极端。
  90后为什么会被社会“谄媚”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
  一直有人在提信息社会到来了,以至于信息社会真的到来时,人们反倒不提了。“互联网+”是什么意思,就是互联网与一切相联,甚至出现物联网,因为全面的智能化,一切物体都是终端传感器,一切皆可互联。
  这还是技术、工具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到来了,而90后恰恰就是真正信息社会的第一代居民,有人称之为“原住民”。
  如果说老70年代以前的人把IT当工具的话,90后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信息社会对他们就是与生俱来的,如果说前辈们对虚拟社会还不适应,有陌生感的话,90后就是生活在虚拟社会中。
  电商、微商、社群的出现,出现了一批与“互联网+”相关的岗位,对于受过传统熏陶的人而言,需要一个适应、转型的过程,但对于90后,这就是常态。
  电视、手机的出现,老一辈都会批评年轻人“沉迷”其中,现在“沉迷其中”已经成为一种工作方式。玩原来至少在多数情况下不是正向词汇,现在已经成为夸奖人会工作的词,在玩的时候就把事做了,或者说做事就是玩。
  现在确实该谄媚90后,因为有些事只有他们干得最顺,干得最好。如果是与“互联网+”相关的岗位,聘请他们还是相当靠谱的。
  然而,如果听听“70后的领导,90后的员工”这样的说法,就会知道90后还很“浅”,他们的优势,就是熟练掌握了信息社会的工具。90后刚进入社会,虽然有些高分贝的声音,如马佳佳,但总音量很小。虽然有标意立意,但好像刻意为之。
  “互联网+”的爆发,给了90后巨大的空间,有大量的岗位为他们而空着,这与80后求职难形成巨大的反差。
  这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想想当初的创业者吧,他们很多是被迫创业,很多是被边缘化后再创业。社会的谄媚,有可能把他们视为工具的趋势。
  当真正掌握资源的60后、70后觉醒时,90后会不会被边缘化呢?当“老革命”再次起来革命时,90后的位置在哪里呢?
  当然,这只是替年轻人担忧,比替古人担忧强那么一点点,而年轻人恰恰没有这样的担忧。
其他文献
国内白酒市场的持续低迷,行业竞争的逐渐加剧,整个2014年所有酒企都在上演边巩固边扩市的低调争夺战。然而在寂静的环境中,声势最为高涨的不是传统白酒品牌,而是新兴的小酒品牌。自从行业“无企不小酒”的局面形成以来,各大酒企也是加码运作小酒市场,忙着全国各地招商,忙着投放广告,忙着抢占更多的市场。随着各种小酒产品纷纷涌入,市场竞争急剧增加,瓜分全国各地小酒市场份额。作为传统的酒类消费大省的广东,更是成为
期刊
摘要: 老村长跟劲酒一个走低端路线的白酒产品和一个保健酒品牌,是如何做到不可思议的市场规模与销量的,正是本文要探讨的。  老村长跟劲酒一个走低端路线的白酒产品和一个保健酒品牌能有什么可比性?两个类别不同的产品之间能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呢?其实辩证的看待一个事件,也许有许多的不可能,但是至少总会有那么一点相似或相近之处,因此对于老村长与劲酒来说,这两个品牌之间表面上似乎不具可比性,其实还是有许多方面可
期刊
家乐福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CEO唐嘉年宣布,家乐福将全面实施全新的采购和物流的组织架构,即目前全国的24个CCU(城市商品采购中心)将合并成6家大区采购中心,采购中心大区城市位于沈阳、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广州,6家采购中心分别对应和归属于家乐福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西、华南6大区域。这意味着,家乐福中国在入华20年后开始一场从后端“商品采购”——零售业车轮的主轴来驱动公司整体业务进
期刊
食品业两大巨头:卡夫食品集团(原卡夫公司的北美部门)和巴菲特麾下的亨氏联合宣布,两家公司将合并,创建卡夫亨氏公司。合并后的卡夫亨氏将成为北美地区第三大食品和饮料公司。卡夫食品集团的股东不仅将获得合并后新公司的股票,同时还将获得每股16.50美元的特别现金派息。卡夫现股东将持有新公司49%的股份,亨氏股东将拥有51%。
期刊
星巴克与康师傅控股股份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在中国内地生产星巴克即饮饮品,并拓展本地市场分销渠道。根据协议,星巴克提供咖啡原料、品牌推广和产品的研发创新,康师傅负责在中国内地生产和销售星巴克的即饮饮料产品。中国是星巴克在美国以外发展最快的市场。目前,中国即饮咖啡和功能饮料市场规模达60亿美元,预计未来三年还将进一步增长20%。星巴克和康师傅计划于2016年在中国生产并上市现有及新口味的星巴克?瓶装星冰
期刊
方便面板块仍陷亏损之时,统一的饮料板块又报出不佳业绩。统一公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该企业全年收益和溢利分别下降3.6%和68.8%,方便面板块不仅仍处于亏损,饮料业务收益也出现了2009年以来的首度同比下降。对于全年收益和溢利的下滑,统一解释称是由于整体经济成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消费者偏好改变,且中国大部分地区2014年夏天气温偏冷,影响整体饮料需求所致。统一另称,该公司去年的饮料事业收益为
期刊
华彬集团宣布源自德国的全球少儿果汁饮料领导品牌果倍爽(Capri-Sun)正式进入中国,果倍爽成为继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唯他可可天然椰子水之后,华彬快消品大家庭中的新成员。为了更好地在中国市场运作果倍爽品牌,华彬集团又于2014年3月11日成立了全资的百仕欣饮料(北京)有限公司,全权管理果倍爽在中国市场的生产和运营。并投资5.15亿元,在北京怀柔雁栖工业开发区建立果倍爽果汁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使用
期刊
新希望在京宣布推出一款名为爱睿惠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该产品99元的价格已经低于此前以低价搅局市场的君乐宝。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君乐宝的产品,新希望集团的产品系新西兰原罐原装进口,该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因此受到业内质疑。业内人士称,如此低的定价,已经决定了该产品的消费群将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恐难撼动消费者买贵的心理。
期刊
新气象 新包装、新感觉  新养道2014年通过对产品细化定位以及对市场的深入研究,让消费者逐步认知了这款零乳糖牛奶的利益点,并且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  2015年伊始,新养道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基于对消费者和专家的大量调研与走访,从更贴近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以全新包装重装起航。新一代包装更加突出产品功能点,帮助消费者更加清晰、迅速的感知产品能够满足自己的诉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养道新升
期刊
2015年4月8日加多宝媒体沟通会上加多宝方面展示了目前网上流传的金色、蓝色、绿色在内的多款“纪念罐”。负责人回应说为了庆祝2014年再次销量夺金,加多宝计划推出纪念罐,目前已经设计出多款,正在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最终会根据大家的意见推出纪念装。不过纪念装只是阶段性发行,并不是大的战略行为。  @牟豫:推出纪念罐是在为换装铺路,提前试探市场。去年底败诉红罐包装案一审,加多宝被判无权再使用红罐包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