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乡镇监管体系建设 服务标准化生产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局面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r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化市是吉林省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也是国家30个产粮基地县之一。敦化市农业局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主力军,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农业生产的推广应用,先后承担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试点县、大豆标准化示范县和蔬菜标准化示范县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2011年获得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敦化市农业局在省、州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完善乡镇监管体系建设为突破点,以服务标准化生产为宗旨,以“技、监、检、认、教、宣”六措并举为手段,精心组织、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安民心、保稳定、促和谐。
  1.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依托,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一是以吉林省地方标准和延边州地方标准为依据,将现已制定出的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20项及地方标准5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彻底解决标准重复、交叉、滞后的问题。把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程印制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10000份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是严格落实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印制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日志5000册,完整记录标准化生产全过程,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农业生产环节定期到村屯进行检查指导,避免违反规程操作,严格监督生产全过程,从生产环节有效地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全年推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面积5万亩;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面积28万亩,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效益,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严格执行已制定的《农产品标示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制度》、《初级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等6项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使工作有理有据,完善监管体系。
  四是创新科技推广服务方式。敦化市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项目,结对培育农业示范户2000多户,加快了农业标准化技术成果转化。主要技术成果的入户率和应用率达到85%以上,对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规范核心示范区,增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作用。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选择一批基础好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形成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新格局。2012年组建了市、乡二级科技示范园区16处,总面积175公顷(其中:食用菌100万袋)。
  六是借助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积极引导和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实施订单农业,带动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全市共有2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11万多公顷订单农业,带动4万多户农民生产,带动标准化生产种植面积达到40多万亩。
  七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达到以科技服务农民,科技带动农业的效果。
  2.以完善乡镇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突破点,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敦化市高度重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由市编办发文正式在全市16个乡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在现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牌子,履行工作职责。
  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一是要求16个乡镇政府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乡镇领导小组,由各乡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成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日常工作。每个乡镇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都确定监管服务人员2人以上。完善了县级农业部门有专门监管机构、乡镇一级“有职能、有人员”的监管工作体系;二是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制作了巡查记录,积极开展定期巡查,巡查对象为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民合作社。注重指导与检查相结合,把指导标准化生产作为第一目标,坚决杜绝出现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进行农业生产的现象发生;三是建立乡镇蔬菜农残检测制度,在主要蔬菜基地设立了常态化监测点,配合市检验中心完成蔬菜农残抽样工作;四是配合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农资销售旺季对本乡镇全部农资经销店进行农资市场检查。注重日常监测,把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产品和经营点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及时主动和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沟通,为农业综合执法提供第一手可靠信息,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实效性。2012年全年配合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检查农资市场29次。
  3.以检测服务为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为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根据各个农事季节、重要节假期及重大活动,坚持日常检测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全年对全市范围内中心市场、万客隆超市、康惠批发市场、江南镇蔬菜基地等重点种植区提供检测服务。形成了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中心,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生产基地、超市检测点为基础,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2012年全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共完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检测41次,出动人员84人次,其中市场监测17次,抽样51个;生产基地检测24次,抽样72个,合格率在95%以上,确保了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4.以认证管理为标杆,树立品牌优势
  认真搞好已认证22种无公害农产品、7种绿色食品A级产品、3种绿色食品AA级产品、7种有机食品级和5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围绕全市优势主导产业,通过走基地、走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及时印发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发放到各认证企业和生产基地,确保已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
  5.以科技培训为基础,深入发动标准化教育工作
  按照实际需求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敦化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对行政辖区内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管理相对人分别展开培训。一是先后四次组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监管业务培训,提高监管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二是通过集中授课、多媒体教学、实地练兵开展了农资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暨标准化和检测人员3次集中培训;三是整合项目资源对江南镇、大石头镇、黄泥河镇等主要蔬菜生产乡镇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户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全年共计举办各类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75场次,培训4642人次。
  6.以质量安全宣传为途径,营造安定社会氛围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熟悉和掌握農产品质量安全内容,增强广大农业工作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2年共举办各类宣传活动24场次,出动宣传人员182人次,车辆45台次,举办科普大集8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国家禁用农药目录》、《标准化生产技术明白纸》等宣传单20050余份,下发农业技术信息2期,电视媒体宣传及发布生产技术建议6次。通过循序渐进的宣传方式在消费者和种植农户心中为质量安全打下深深的烙印。
其他文献
南果梨是东北地区特有的果树品种,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适合在冷凉及较寒冷的地区生长,果树在零下37℃都不会冻死,果实甜脆汁多,无论是闻起来还是吃起来都有一股浓浓的酒香,深
喜旱莲子草又名水花生、革命草,属双子叶派苋科,满天星属,是一种水陆两栖草本植物。它适应性强,繁殖容易,在较肥的水域可亩产3~5万斤。
8月16日上午,全省防汛抗洪紧急调度会议在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省委书记王儒林、省长巴音朝鲁出席会议,对全省防汛抗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王儒林书记强调,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坚持一线指挥,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全力以赴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会上,副省长、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隋忠诚汇报了当前我省防汛抗洪工作总体情况。省长巴音朝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房俐分
浅议思想工作的心理效应哈医大一院吕桂菊哈医大三院王杰梅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高校学生中产生种种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新问题,这些问题若能得到疏导和解决,就
医院管理法制化势在必行哈医大人事处杜建伟,陈宏,吴思平以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陆续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从各方面有效地保障了
8月13日,副省长隋忠诚一行来到省农委,听取工作汇报,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并对省农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省农委党组书记任克军,党组副书记、主任李国强,副主任于文波,驻委纪检组长、监察专员王峻岩,副主任刘丰艳、柳涛,副巡视员郭俊英,主任助理孙邦群参加座谈会。  在听取省农委教育实践活动和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后,隋忠诚副省长对省农委教育实践活动前段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省农委
在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时,由于鱼体不断挣扎、跳动,容易造成鱼体受伤,鱼体免疫力削弱,降低免疫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大都在注射时使用麻醉剂,目前使用的麻醉剂很多,如巴比妥钠、酒精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已有报道,但在氨水介质中,Cu^2+能灵敏地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溴百里酚蓝褪色反应尚无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测定痕量Cu^2+的新方法,并用于人发,指甲,血液
近日,依托阳光工程惠农项目,由和龙市农业科技教育中心为组织基地,和龙市农业信息中心为技术支持的农民信息员培训班在和龙市举行。此次培训共有全市8个镇共107名农民参加,培训特
本文报道了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心包积液的诊断和治疗。对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症状、心肌病变及治疗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