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技术在识别海(咸)水入侵界线中的应用——以莱州湾冲洪积扇区为例

来源 :海洋地质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咸)水入侵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沿海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识别海(咸)水入侵前缘界线对查明灾害发育现状和防治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地球物理方法因施工方便、获取数据连续等优点成为海(咸)水入侵界线识别的重要技术手段。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和EH-4法2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识别海(咸)水入侵界线的原理、依据,并以莱州湾南岸冲洪积扇区为实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能够有效的识别海(咸)水入侵界线,并较好地与水质检测结果相吻合;高密度三维探测试验证明地球物理技术可以
其他文献
根据2012年7—8月对莱州湾199个站点的调查数据,对水体营养盐的分布状况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莱州湾表层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略高于底层。表层营养盐的分布
为研究山东—辽东半岛周边海域沉积物粒度及沉积物类型对地球化学成分的控制作用,分析了该海域135个表层沉积物粒度和常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常微量元素组成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需要信息准确、精度高的地理地图作为工作部署和成果图件编制的工作底图。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缺少可直接依据的地形图,需要综合编制涵盖陆地和海域的海陆
M气田的主力储层为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1段河道砂体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岩性油气藏,地震预测难度大。针对这一难题,从储层和围岩的地球物理特征出发,运用地震原理方法,
南海北部陆坡区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聚集的地质条件,神狐海域的海底沉积层温度和压力条件符合水合物成藏的要求;源岩生烃潜力巨大且烃类运移条件良好,可以为水合物成藏提供
根据2007、2014和2015年莱州湾西部海域238个表层沉积物取样和分析资料,利用二维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分析了研究区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并探讨了潮流和波浪对海底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