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学历史观底蕴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ming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人学历史观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互相推进是历史的生成机制.社会历史的发展,由于人的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区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这三种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是由人的发展史所建构起来的社会发展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历史观的基本精神,用以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策体系和目标安排,并构成这一目标的人学底蕴.
其他文献
文章采用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CHNS)1993年和2000年的数据,对影响个人进入不同所有制部门(这里指国有部门、集体部门、传统农业以及私人制及其它部门)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中
认识人性是管理的基本前提。中外管理学家对人性都提出过一系列假设,本文在前人人性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动人"假设,并将"能动人"假设运用于管理的全过程,以全面提高经营绩
保障措施是WTO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发达国家频频对中国发起贸易保障措施还有强烈的政治经济学背景,中国应重视对WTO保障措施的研究,建立行业协会体制等途径维护我国的经
突破前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突破前人的历史.只有突破前人,马克思主义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才能保持理
实用主义不只阐明突出效用的实践观,真善美统一的真理观,鼓励探索和实验的方法论,还极力提倡一种艺术化的生命观和审美主义的人生观;激励人们为生存和改变现实境遇而努力;要
文章结合项目管理的阶段性管理特点,利用实物期权的思想对政府资助的科研计划进行项目的选择和成果的商业化决策。通过考察项目承担方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利用能力两方面
修辞的原则是修辞界讨论较多的内容,但把修辞的原则分解为潜性原则和显性原则来讨论,尚不多见.修辞应该有潜性原则和显性原则之分.修辞的潜性原则是诚信,它是内在的,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