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路怒症”,做个开车静心族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成都一名女司机因随意变道、开斗气车,而遭到另一位男车主的暴打,此事一出瞬间引发社会热议,网友把男司机的这种行为称为“路怒症”。何为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一开车上路就愤怒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性格火暴,极易发怒。
  其实不只开车,生活中处处可见“路怒症”,甚至很多家庭悲剧都是因为“路怒症”而造成的。本人主人公许慧就是因为各种“亚历山大”让自己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路怒族”,不管是开车还是对待家人还是工作,都暴躁易怒。渐渐地,身边的人都对她敬而远之,视她为“洪水猛兽”。当各种关系降至冰点,孤身一人的她幡然醒悟,寻找一切方式来改变……

路上愤怒,家里冲动


  时年29岁的许慧是湖北大冶人,在武汉一家外贸公司做接单员。与丈夫黄觉结婚五年,两人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东东,刚入读武汉市一所知名的双语幼儿园。许慧的工资是与绩效挂钩的,平日里谈生意时遇到不少刁钻蛮横的客户。但为了这份不错的薪水,她也只能把苦水往肚里咽,每天赔着笑脸讨好各种奇葩客户。丈夫黄觉在一家国企上班,工作稳定但工资不高,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开销越来越大,凡事喜欢操心的许慧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许慧工作的地方离家较远。眼看儿子上幼儿园了,为了接送方便,夫妻俩于2014年7月买了辆经济实惠的标致308代步。每天早上,许慧开车载儿子和丈夫去幼儿园和公司,然后自己再去上班。但不知从何时起,黄觉发现,妻子只要坐上驾驶室就仿佛变了一个人。
  每次红灯刚变为绿灯时,许慧就狂按喇叭催促前面的车。要是遇到那些不打转向灯,随意变道的人,许慧顿时就会破口大骂,有时还会特意开到人家车旁,摇下车窗对着来一通“汉骂”。
  坐在副驾驶的黄觉不止一次安慰妻子:“不要那么性急,安全才能回家!”可许慧总是火暴回击,“你不开车你不懂,现在有些人开车太没道德,说两句还不行啊?”更糟糕的是,许慧还将开车时的暴躁脾气带回了家里。以往许慧坐公交上下班,虽然回来得晚,但总是心情愉悦,一边和老公说说笑笑,一边收拾家务。可自从开车上下班后,虽然到家的时间早了,但她脸上的笑容没了,动不动指责老公儿子,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弄好,除了唠叨就是各种抱怨。
  2015年3月的一个周五,许慧下班回家遇上了大堵车。一个小时多过去了,她的车才缓慢移动了一公里,许慧在车上显得狂躁不安,想方设法地加塞,恨不得从缝隙中穿越出去。结果越急越乱,她追尾了一辆玛莎拉蒂。交警来了,当然是许慧的全责,虽然买了保险,但还是赔得不轻,而且保险公司说,明年的保险也不会再打折了。
  几天之后,许慧又因为一次交通摩擦在路上争执了半天,回来晚了。她一进门发现家里空无一人,沙发上堆着的衣服没有叠,桌上的碗也没有收拾,那一瞬间,她脾气如火山喷发,赶紧拨打丈夫的电话。电话一接通,她就厉声指责丈夫丢三落四,把所有的家务活都推给她做等等。还没待她发泄完,丈夫那头就已经挂了电话,再打丈夫也不愿意再接了。半小时后,她终于见到丈夫抱着熟睡的孩子回来了。
  原来,儿子发烧了,丈夫打她电话她也不接,无奈之下,丈夫只好自己抱着儿子打车去医院了,可她那时正在兴致勃勃地跟对方吵架。因这事,黄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和她说话,夫妻俩的关系也陷入冰点。
  许慧为了缓解夫妻之间的关系,主动向丈夫示好,提出将公婆接过来住上几天。可仅仅两天,两位老人就因受不了许慧动辄暴怒的脾气回家了。本是为了缓和夫妻关系之举,却反成了催化剂,让夫妻感情更是雪上加霜。不仅如此,许慧这种易怒的性格也体现在工作上,自从她被提为主管后,动不动就爱训斥下属,大家都背地里说她是更年期提前了。

学习静心,眼界淡然


  许慧心里清楚,自己这两年像着了魔一样,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她知道这样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她甚至偷偷看过医生,看是不是自己的内分泌出了出题。可是医生的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只是让她多休息。
  许慧遵照医生的嘱咐,不再熬夜,很早就上床睡觉,可情況依然不见好转。思来想去,她发现自己开车时特别容易发怒,认为这就是症结所在,便果断放弃开车,转而让老公每天开车接送儿子,自己恢复坐地铁和公交车。可一个星期她就受不了,不是抱怨坐车的人多,就是埋怨路上耽搁的时间太长了。看到路怒症没有一点好转,许慧只得放弃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一天,许慧中午在食堂吃饭时,听到同事们在讨论如何减压的问题,其中一位同事说他的某位亲戚日前参加了黄梅五祖寺举办的短期出家活动后,整个人都脱胎换骨,变得恬静平和了不少,甚至还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许慧一听,顿时很感兴趣,下班后她在网上查询到自己家乡大冶的四峰寺也在举办修行活动,立马报名参加了下一期的活动。
  一个星期后,许慧休了年假,准备去寺院体验一场清净梵行。四峰寺依山而建,环境幽静,初到寺院时,许慧感受到清风迎面扑来,耳边佛音阵阵,原本烦躁不安的心顿时平静不少。进入禅修班后,许慧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然后跟随着大家一起诵经。刚开始许慧坐了一会就坐不住了,可看到大家都一动不动,潜心修行,她也不好意思独自离开,只好耐着性子念着经文。可念着念着,许慧觉得这绕口的经文好像真有安神静心的魔力,周围的一切都在渐渐远去,慢慢消失,只留下她和自己的心相互对视……
  每天早上七点,修行者们会进行早斋,在用餐前还有庄严的仪轨,教导学员食用每一粒米,每一棵菜都要心怀感恩。想起自己每日早上急匆匆吃早饭,吃不完的东西扔掉,许慧第一次感觉到深深的罪恶。
  在寺庙里,除了诵经外,他们还需要出坡,也就是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许慧最常做的就是给菜园里的蔬菜浇水施肥,第一次浇水时,她贪图快捷便利,一次性就将一勺水全都浇到了一棵菜上,寺院里的一位师傅看了,语重心长地教导她,水不应该一次性浇完,而应该一次一点儿,让水慢慢浸透到土里,这样浇水才容易掌握度,不至于过多。许慧按照师傅的话尝试了几次后,发现果真是这个理,凡事都不能过急,否则欲速不达。   在寺庙进修的那段时间,按照规定,许慧每天都只能吃清淡的蔬菜,不许沾荤。而以前,许慧的口味偏重,无辣不欢。进了寺庙后,她每天只吃稀饭配青菜,就连包子都是素菜的。刚开始,她根本适应不了,寡淡无味的食物让她后悔到这里来受罪。可班上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她可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柄,只能咬牙坚持。不知不觉,她发现自己口味真的变清淡了,连说话都变得轻声细语、柔声柔气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20天的修行匆匆过去,许慧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变了,遇事不再那么急躁了。当许久没有碰车的她再次坐进驾驶室时,她深呼吸了一口气。当路上再遇到红灯时,她仍有股冲动想按喇叭,可是她克制住了,转而打开播放器,放起了舒缓的轻音乐,曲声缓缓犹如流水,许慧的心瞬间被抚平了。当一家人一路上畅快地到家时,儿子东东竟第一次称赞道:“妈妈变文明了,真棒!”听到儿子的表扬,她的心里乐开了花,连连亲吻儿子。

改善情绪、接受挫折


  回到了都市的喧哗中,许慧十分担心自己好不容易养好的心性又会慢慢还原。黄觉却笑着说:“师傅带进门,修行看个人。生活中也有很多方式养心的,比如钓鱼就是不错的选择,你可以去试试。”以前每当看到丈夫钓鱼,许慧都觉得枯燥无味至极。如今,她倒產生了兴趣。
  许慧首先在网上吸取高手们钓鱼的经验,还认真研究视频中的垂钓者是如何绑上鱼饵,何时收杆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况总是存在差距。许慧常因无法把握收线的最佳时机,导致警觉性强的鱼儿很快溜走。刚开始,许慧颇为沮丧,几次无功而返后,她想到了放弃。
  周末整整一天,她没有钓到一条鱼,失望之余,她将剩余的饲料全都分给身边的一位年老的垂钓者,决定再也不来这里了。当老人得知许慧的窘况后,开始手把手教她。按照老人的方法,许慧很快钓到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许慧的悟性很高,几次就掌握了诀窍,而老人连连夸奖她聪明。
  那一刻,许慧才顿悟,原来钓鱼中屏息凝神,一分一秒的等待才是最考验一个人的心性的,也是最能使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这个道理,不禁让许慧联想到其实等待红灯的时候,就像等待鱼上钩的过程,只有心静如水,不骄不躁,人们才能远离“路怒症”,不容易被负面情绪所控制。
  慢慢地,许慧这种“静下心”的态度也渗透到了家庭生活中。她知道修行无处不在,不仅仅在寺庙,钓鱼、养花、冥想都是很好的修行养性的方法,所有的一切都是贵在坚持。以往,她做饭都是像打仗一样,急匆匆忙完几个菜,从不管味道如何,只要能入口就行。可自从自己钓到了新鲜的鱼后,许慧就寻思着如何用这最新鲜的鱼做出好吃的美味。这次清蒸,下次红烧,每次都会换着花样。生活中的情绪都是互相感染的,儿子、老公吃得尽兴,许慧看着也高兴。
  家庭关系处理好了,许慧的心境也愈发开阔起来。一次,她开车和另外一名同事去见客户。哪知行车途中,一辆小轿车突然变道不说,还不打转向灯,突然一下蹿到了她的车前。幸好许慧反应快,急踩刹车,才没有发生碰撞。自己还没破口大骂,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同事却突然叫嚣道:“要是我,早就撞上去了,反正都是他的全责,让他知道开车也是要讲规则的。”
  面对身边这位“路怒症”,许慧无奈地笑笑,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于是她给这位同事讲曾经的自己,有哪些症状属于“路怒症”,自己又如何戒骄戒躁,远离“路怒族”,听得同事一心向往,表示也要修身养性,远离“路怒症”。
  随着有车一族的增多,“路怒症”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虽然我们无法控制某些人开车时的不规范行为,但可以选择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沦为暴躁易怒的“路怒族”。因为,在紧张时静静心,我们会拥有一份从容和镇定;在愤怒时静静心,我们能和风细雨地化解矛盾;疲惫时静静心,我们会更有信心地走好后面的路;得意时静静心,我们会发现成功实在微不足道。学会静心,我们会发现生活正阳光灿烂、繁花似锦……
  编辑/平凡
其他文献
近日,湖南岳阳临湘市市长龚卫国被曝因涉嫌吸毒,公安机关正式立案调查。他被免去临湘市委副书记职务,其临湘市长的免职程序也正在依法办理中。此消息在网上一曝光,立即引起多方关注。有知道内情的官员称,毒品已经开始成为人们用来行贿干部的一大新诱惑。而龚卫国不仅爱吸毒,也爱在吸毒后与美女厮混,毒色兼收在圈里被称为“吐嘈”。于是人们从这位吸毒市长身上又学到了一个新词“吐嘈”。堂堂市长怎么会染上毒癮,又如何步步陷
期刊
2014年到2015年,A股市场新的一波牛市席卷而来,人们无论是工作还是闲暇,张口闭口都是和股市有关,特别是随着在股市一个个“股神”赚钱神话传开,包括“中国大妈”、“小鲜肉”在内的中国大众,不管懂不懂股票,都纷纷奔向股市,期待着一夜暴富。  随着大盘不断上涨,有的男股民过度关注股票,于是诞生了一批怒气冲冲的“股票寡妇”。2015年4月底,一桩有关“股票寡妇”的命案从这波牛市中浮出水面,幕后故事,荒
期刊
陈宇凡是浙江一名白领,他孤单一人闯荡世界。在陌生而神秘的卡塔尔,他与一名美国女孩伊莉雅不经意地几次邂逅。在异国他乡,陈宇凡感到在孤独中有一种漫漫涌出的迷醉与情浓。在临别前的最后一夜,陈宇凡渴望着伊莉雅,在惊心动魄的夜晚,他们将有怎样的疑惑和心动?这份情爱,仿佛一首浪漫的萨克斯乐曲,它摈弃了网络时代的喧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只有宁静的性在奔腾、滋长……  相遇在沙漠之都  今年35岁的陈宇凡是上海人
期刊
她是蜚声世界乐坛的加拿大摇滚天后,生性豪放;他是个默默无闻、酷爱音乐的“北漂”。芳心暗许的她以西方女性特有的直率,大胆地向比自己小6岁的“王子”表白,甚至从此在华定居。已有两个混血宝宝的她,因在东方卫视《妈妈咪呀》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上轻松斩获季军,从此被国人关注,小两口还成了各大卫视综艺节目的“红人”。“摇滚天后”邂逅中国小伙  今年39岁的爱芭·斯沃夫特,出生在加拿大一个中产家庭,她自幼就对神秘的
期刊
佟湘玉和温静雯是香港一家有线电视台的女主持人,一个主持财经节目,一个负责舞蹈艺术,两人外形甜美,她们主持的节目在深港两地播放,受到许多观众喜爱。同时,她们也经常来内地深圳主持一些商业活动,结识了不少深圳的朋友。  然而,因為交友不慎,佟湘玉误入深圳一个落魄富豪的情感陷阱里,而且还被情人绑架了。佟湘玉究竟惹上了什么麻烦,最终惹祸上身?她最终脱离危险没有呢?电视主播,交友不慎  今年26岁的佟湘玉是香
期刊
2014年1月5日,福建省厦门市110指挥中心接到一个女子来自上海的报警,称一个名叫徐翔锋的男子,在厦门以恋爱为名,骗走了一个叫张燕的女子360万,而今躲藏在上海,并且还在继续行骗……神秘的报警电话引起厦门警方重视,及时和上海警方取得联系,在上海松江区的出租房将徐翔锋抓获归案。  与此同时,厦门警方也接到了张燕的报警,令人吃惊的是,经调查发现,报警的女子竟是徐翔锋的妻子,且涉嫌共同诈骗。那么,这到
期刊
英国有一口神秘的水井,被称为“美杜莎之眼”,因为任何物体接触了这口井的井水都会慢慢石化,无论各种日常用品还是死去的鸟兽,都会在几个月到十几个月的时间内变成石头。据说,曾经有人接触了这里的井水,瞬间变成了石像,当地居民都不敢接近该井,诅咒之说绵延数百年,直到一位英国女子沙伦的“自杀”,意外揭开了这口魔鬼井石化真相——  毁誉参半的魔井  英国北约克郡纳尔斯伯勒的尼德河畔风景十分优美,这里是纳尔斯伯勒
期刊
赵欣是婚纱礼服公司的设计师,因羡慕闺蜜沈梦嫁了个富豪,也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苛刻的择偶标准。然而,当她按照这个择偶标准挑选另一半时,却屡屡铩羽而归。就在赵欣绝望之际,闺蜜的富豪老公主动向其示爱,赵欣决定好好把握这难得的机会,却不知道,这是她噩梦的开始——  闺蜜当标杆,  设计师定制“择偶标准”  2003年8月,天津某服装学院迎来了新生开学。赵欣和沈梦都来自山东,是同寝室的上下铺。赵欣1985年出生
期刊
在春风荡漾的初夏,音乐学院的某个角落里流淌着如清泉般的钢琴声。李美玲和姚刚,这对音乐情侣相伴着,沐浴着金色的夕阳和银色的夜晚。他们本打算共同赴美深造,不幸的是李美玲的父母双亡,她最终选择独自留在国内抚养年幼的弟弟……然而命运弄人,8年后,当这对情侣再次相遇时,他们又将会有怎样的纠葛呢?!家庭变故,情侣赴美学艺竟成单飞  今年28岁的李美玲出生于浙江绍兴。人如其名,李美玲天生丽质,容颜娇美,是朋友们
期刊
张嘉佳,80后草根作家,被读者评为“治愈系男神”,他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上市后连续两周位居当当网、亚马逊网和京东网的图书总榜冠军位置,上架6个月销售就超过200万册,并入选“第五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2014年,他以1950万的版税收入位列作家富豪榜榜首,力压韩寒和郭敬明。不仅如此,他还牵手王家卫和梁朝伟,成为电影《摆渡人》的编剧和导演。正当我们惊叹这个男人竟能够屡屡攀登事业高峰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