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是浙江工业企业的主体,全省现有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260多万家。近几年来,我们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政策法规,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精心打造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升级版,先后成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信息化”、“创业辅导”三大服务联盟,较好地形成了服务工作的宽领域、广覆盖、系列化,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呈现出政府抓服务、企业添活力的联动效应。
一、积极构建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联盟,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融资难、担保难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制约瓶颈。多年来,我省通过培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由财政出资实行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途径,使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逐步得到了缓解,截止2009年底,累计为11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1900多亿元贷款担保服务。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偏窄,贷款额度尚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实际需求。
企业的难点就是政府服务的重点。为此,我们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融资方式上,坚持双管齐下,一手抓民间资本的挖掘,一手抓金融机构的合作。为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打造新的融资平台,由省中小企业局、省委统战部、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省银监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发起,于今年10月9日召开了首届中国·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洽谈会,浙江省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联盟在会上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创举,赢得了国内外100多家PE公司和3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青睐,也得到了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大力支持。至此,我省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模式已形成了“隧桥模式”、“抱团增信”、“投融资联盟”三足鼎立的格局。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成立浙江省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联盟既是一个大手笔,又是一张双赢牌。首先,从中小企业的层面看,通过与PE公司结盟,融资渠道更为宽广,资金来源更加充裕,必将大大加快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的步伐。其次,从PE公司的角度看,通过与中小企业联姻,投资的回报率更有保证。一举两得,益处多多。
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联盟的建立,开启了与PE公司联姻、与金融机构联手、与银监部门联袂的帷幕,打造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升级版,为确保其后续效应,省中小企业局还推出了两项配套举措:一是从今年起,每年在全省范围内评选1000家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进入项目库,通过“浙融会”这一平台,帮助成长型中小企业熟悉资本市场,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同时为PE公司挑选合作伙伴提供便利。二是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融资服务联盟签署了“浙江省百亿中小企业集合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而为有效开展投融资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二、积极构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进一步激活创业辅导工作机制
我省抓创业辅导起步早,力度大,目前已建立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28家,并在业务上结成了合作联盟,一批创业辅导师不辞辛劳,常年活跃在创业辅导岗位上,自2004年以来,年均举办以公益性为主的创业辅导活动达600场(次)以上,接受辅导的创业者已达18万人次。数千家经过辅导的中小企业,更新了经营理念,增强了创新意识,成长性普遍较好,在金融危机中,不仅没有一家夭折,而且有90多家企业还跨入了省级管理创新示范企业行列,绩效十分明显。
为顺应中小企业对创业辅导的旺盛需求,促使创业辅导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近几年来,我们从健全工作机制和增强团队合力入手,着重打了三张牌。
首先,在师资选聘上,坚持三条标准。创业辅导要搞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重要。为此,我们对创业辅导师的选聘确定了三条标准:一是必须熟悉中小企业工作;二是必须热心于公益性辅导;三是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对被聘用的创业指导师实行动态管理,任期为两年,凡是工作业绩突出的,予以续聘,并给予表彰奖励。今年我们本着精于效能的原则,对创业指导师队伍再次进行了调整充实,目前被续聘和新聘的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师共有165名。
其次,在职能定位上,实行三位一体。创业辅导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同时又是独立于行政部门之外,按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经营实体。我省根据企业需要并由政府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建立的28家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基本属于这种性质。其职能是,集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技能培训三者于一体。创业辅导带有公益性质,大多由政府搭台,创业指导师唱戏,这出戏唱得好,不仅可以提高创业辅导中心的声誉,而且可以引发咨询和培训项目,拓展市场空间。管理咨询、技能培训属于有偿服务,是创业辅导工作的深化和延伸,三者相辅相成,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创业辅导的生命力、向心力、凝聚力也显现在这里。实践证明,这种“三位一体”的职能定位,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使创业辅导中心增添了生机活力,名利双收,切实可行。
第三,在辅导方式上,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与提升小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功能有机结合。创业基地是孵化小企业的摇篮,对创业辅导的需求尤为旺盛。今年4月23日,我们因势引导,举行了创业辅导中心与小企业创业基地对接服务启动仪式,由28家创业辅导中心与55个小企业创业基地结成了合作伙伴。自那以后,签约双方恪守承诺,狠抓落实,已累计为小企业创业基地免费举办培训班200多期,诊断和解答小企业面临的疑难问题1900多个。二是与百村农民创业示范行动有机结合。近两年,根据省中小企业局的统一部署,各创业辅导中心选派了近百名(次)创业指导师,组成智囊团,走村串户,上门服务,为农民创业出点子、引路子,培育了一大批家庭工业专业户,帮助农民掌握了致富的金钥匙。三是与培育管理创业示范企业有机结合。2008年,为确保管理创新示范企业评审质量,我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邀请了10多位管理咨询师、创业指导师加盟考评小组,严格按照管理创新6项评价标准,对90多家列入评审的管理创新示范企业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这些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当面予以诊断和疏导。通过到企业现场会审,实地考察,不仅把住了企业录选的准入关,而且进一步激发了企业抓管理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积极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
信息化服务联盟是我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服务中小企业打出的又一张品牌。加入这一联盟的有,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阿里巴巴网络公司、杭州盛世蓝图、颐高、磐石等IT巨头。“联盟”成立以来,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三项服务,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热心帮助中小企业创建网络平台。近几年来,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及盟友以中小企业为伙伴,多次雪中送炭,提供技术指导,已为330家中小企业建起了网络。杭州盛世蓝图移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还出资2000万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2000个移动寻址。靠做炒货起家的杭州汇林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创办“中华名优土特产网”,已赢得了3万多个客户群体。
二是扎实开展百场万企免费培训工程。信息化服务联盟按照打造数字浙江的总体要求,从普及提高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大局出发,开设信息服务大篷车,深入工业园区、工业重镇,面授信息网络技术,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共组织了100多场专题培训,使1万多家中小企业分享到了免费服务大餐。
三是引导中小企业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这方面,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率先垂范,服务到位,他们依托强大的网络优势,每天都向中小企业网友发布信息技术和市场行情近千条之多,与此同时,还随时选派技术专家到现场,帮助企业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难题,目前已协助绍兴市抓了40多家信息化试点企业。
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提供的优质服务正在结成累累硕果,浙江和信玩具有限公司利用网络开展连锁销售,3年间,公司的销售额由1500万元猛增到2500万元。浙江卧龙集团通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开发出国家重点新产品5种,获得授权及申请技术专利34项。
一、积极构建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联盟,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融资难、担保难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制约瓶颈。多年来,我省通过培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由财政出资实行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途径,使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逐步得到了缓解,截止2009年底,累计为11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1900多亿元贷款担保服务。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偏窄,贷款额度尚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实际需求。
企业的难点就是政府服务的重点。为此,我们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融资方式上,坚持双管齐下,一手抓民间资本的挖掘,一手抓金融机构的合作。为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打造新的融资平台,由省中小企业局、省委统战部、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省银监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发起,于今年10月9日召开了首届中国·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洽谈会,浙江省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联盟在会上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创举,赢得了国内外100多家PE公司和3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青睐,也得到了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大力支持。至此,我省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模式已形成了“隧桥模式”、“抱团增信”、“投融资联盟”三足鼎立的格局。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成立浙江省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联盟既是一个大手笔,又是一张双赢牌。首先,从中小企业的层面看,通过与PE公司结盟,融资渠道更为宽广,资金来源更加充裕,必将大大加快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的步伐。其次,从PE公司的角度看,通过与中小企业联姻,投资的回报率更有保证。一举两得,益处多多。
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联盟的建立,开启了与PE公司联姻、与金融机构联手、与银监部门联袂的帷幕,打造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升级版,为确保其后续效应,省中小企业局还推出了两项配套举措:一是从今年起,每年在全省范围内评选1000家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进入项目库,通过“浙融会”这一平台,帮助成长型中小企业熟悉资本市场,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同时为PE公司挑选合作伙伴提供便利。二是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融资服务联盟签署了“浙江省百亿中小企业集合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而为有效开展投融资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二、积极构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进一步激活创业辅导工作机制
我省抓创业辅导起步早,力度大,目前已建立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28家,并在业务上结成了合作联盟,一批创业辅导师不辞辛劳,常年活跃在创业辅导岗位上,自2004年以来,年均举办以公益性为主的创业辅导活动达600场(次)以上,接受辅导的创业者已达18万人次。数千家经过辅导的中小企业,更新了经营理念,增强了创新意识,成长性普遍较好,在金融危机中,不仅没有一家夭折,而且有90多家企业还跨入了省级管理创新示范企业行列,绩效十分明显。
为顺应中小企业对创业辅导的旺盛需求,促使创业辅导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近几年来,我们从健全工作机制和增强团队合力入手,着重打了三张牌。
首先,在师资选聘上,坚持三条标准。创业辅导要搞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重要。为此,我们对创业辅导师的选聘确定了三条标准:一是必须熟悉中小企业工作;二是必须热心于公益性辅导;三是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对被聘用的创业指导师实行动态管理,任期为两年,凡是工作业绩突出的,予以续聘,并给予表彰奖励。今年我们本着精于效能的原则,对创业指导师队伍再次进行了调整充实,目前被续聘和新聘的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师共有165名。
其次,在职能定位上,实行三位一体。创业辅导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同时又是独立于行政部门之外,按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经营实体。我省根据企业需要并由政府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建立的28家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基本属于这种性质。其职能是,集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技能培训三者于一体。创业辅导带有公益性质,大多由政府搭台,创业指导师唱戏,这出戏唱得好,不仅可以提高创业辅导中心的声誉,而且可以引发咨询和培训项目,拓展市场空间。管理咨询、技能培训属于有偿服务,是创业辅导工作的深化和延伸,三者相辅相成,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创业辅导的生命力、向心力、凝聚力也显现在这里。实践证明,这种“三位一体”的职能定位,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使创业辅导中心增添了生机活力,名利双收,切实可行。
第三,在辅导方式上,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与提升小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功能有机结合。创业基地是孵化小企业的摇篮,对创业辅导的需求尤为旺盛。今年4月23日,我们因势引导,举行了创业辅导中心与小企业创业基地对接服务启动仪式,由28家创业辅导中心与55个小企业创业基地结成了合作伙伴。自那以后,签约双方恪守承诺,狠抓落实,已累计为小企业创业基地免费举办培训班200多期,诊断和解答小企业面临的疑难问题1900多个。二是与百村农民创业示范行动有机结合。近两年,根据省中小企业局的统一部署,各创业辅导中心选派了近百名(次)创业指导师,组成智囊团,走村串户,上门服务,为农民创业出点子、引路子,培育了一大批家庭工业专业户,帮助农民掌握了致富的金钥匙。三是与培育管理创业示范企业有机结合。2008年,为确保管理创新示范企业评审质量,我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邀请了10多位管理咨询师、创业指导师加盟考评小组,严格按照管理创新6项评价标准,对90多家列入评审的管理创新示范企业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这些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当面予以诊断和疏导。通过到企业现场会审,实地考察,不仅把住了企业录选的准入关,而且进一步激发了企业抓管理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积极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
信息化服务联盟是我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服务中小企业打出的又一张品牌。加入这一联盟的有,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阿里巴巴网络公司、杭州盛世蓝图、颐高、磐石等IT巨头。“联盟”成立以来,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三项服务,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热心帮助中小企业创建网络平台。近几年来,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及盟友以中小企业为伙伴,多次雪中送炭,提供技术指导,已为330家中小企业建起了网络。杭州盛世蓝图移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还出资2000万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2000个移动寻址。靠做炒货起家的杭州汇林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创办“中华名优土特产网”,已赢得了3万多个客户群体。
二是扎实开展百场万企免费培训工程。信息化服务联盟按照打造数字浙江的总体要求,从普及提高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大局出发,开设信息服务大篷车,深入工业园区、工业重镇,面授信息网络技术,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共组织了100多场专题培训,使1万多家中小企业分享到了免费服务大餐。
三是引导中小企业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这方面,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率先垂范,服务到位,他们依托强大的网络优势,每天都向中小企业网友发布信息技术和市场行情近千条之多,与此同时,还随时选派技术专家到现场,帮助企业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难题,目前已协助绍兴市抓了40多家信息化试点企业。
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提供的优质服务正在结成累累硕果,浙江和信玩具有限公司利用网络开展连锁销售,3年间,公司的销售额由1500万元猛增到2500万元。浙江卧龙集团通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开发出国家重点新产品5种,获得授权及申请技术专利3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