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朱日和,“活捉”满广志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事实力,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至今难忘满广志笔记本扉页上抄录的那句话:“我谨向世界提醒一句,从我们这一代起,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当代中国军人的拳拳之心,怎不叫人热血沸腾。
  “跨越-2019朱日和”系列演习正在紧张进行时,“踏平朱日和,活捉满广志”的口号再次刷屏网络。记者在风沙肆虐的内蒙古朱日和基地“活捉”了满广志,采访和亲历了蓝军旅的训练日常。
  大概从2015年开始,网友编了各种各样的段子,说朱日和把最强“红军”逼疯,满广志是全陆军最“恨”的男人,等等。涉及朱日和、满广志的自媒体标题几乎没有例外地使用“震惊体”,急切的言词背后却饱含自豪。起初,非军迷们一脸问号:满广志是谁?“红军”为什么要活捉他?
  我们在这里写“红军”时加上了引号,因为这支“红军”不是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的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而是现代部队在进行对抗演习时参演一方的称呼。在接下来的讲述中,“红军”的引号要被去掉了,它将作为一个现代军事系统中的普通名词出现。和红军相对的,是蓝军。蓝军在军事演习中会模拟某支部队的作战风格,作为假想敌,与红军在戰场上采用激光模拟打击技术实兵对抗。除了“中弹”一事用激光代替以外,其他都和真实战场无二样。
  红军要活捉的满广志,就来自蓝军。他是有“中国第一专业蓝军”之称的某集团军合成旅旅长。地处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基地既是这支旅队的驻地,也是红蓝实兵对抗演习的演习场之一。两年前的2017年7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沙场大阅兵就在这里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在野战化条件下亲临沙场检阅部队。朱日和因此家喻户晓。
  在2014年以前,实兵对抗演习给人一种“按剧本走”的印象,结果通常是红军获胜。但2014年的第一次“跨越”系列演习中,破除了“红必胜、蓝必输”的思维定势,结果蓝军六胜一负,红军被集体打蒙,《解放军报》评价“全军震动”。此后,每年的“跨越-朱日和”演习,红军都想“报仇雪恨”。但是,2015年满广志任该旅旅长后,直到今天都保持了不败的战绩,仅仅给了红军一次战平的机会。
  为红蓝双方操碎了心的网友们忍不住代入红军身份,把原本只流传在参演部队中的“踏平朱日和,活捉满广志”,屡屡刷上微博热搜榜单。就连平日很少关注军事话题的朋友听到记者从朱日和采访回来,也会惊呼一声:“哎呦,你们去‘活捉满广志了’?”用时下的流行语说,满广志和朱日和已经“出圈”,出了军事圈,普通人都关注。
  这种“出圈”源于惊喜和期待。惊喜在于,常规模式被打破,军事演习充满实打实的变数。其背后,是军事训练方法的现代化、科学化。随之而来的战斗力提升,成为一种普遍期待。
  不过对蓝军来说,今年的演习可不太好打,因为这两年陆军各部队不仅在编制上做了调整,而且在装备方面不少部队也进行了换装,比如这次第一个上阵的这支部队,它在装备方面就基本做到了全顶级配置,毫不夸张地说比蓝军还要强,所以今年这首场演习到底会鹿死谁手,就很难预测了。但中国当代军人的奉献、担当、智慧、勇敢,令人感佩。
  那是4月,联系好满广志的采访后,记者带着满脑子的问号去了内蒙古。南方已是草长莺飞的季节,这里却还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枯黄草地,前几天才下过的大雪残留着一些痕迹,呼呼的北风打在脸上像冰刀一样刺骨。朱日和训练基地就在这荒凉边地,外围20公里内不见人烟。
  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建设:在这种艰苦环境下带兵、保持不败战绩的中国第一专业蓝军旅旅长满广志,肯定是冷峻严肃的。但是,所有想象在4天的采访中都被解构了。从带兵训练到对抗演习,从驻扎边地到走红网络,从军旅生活到家庭生活,不同维度的观察和交流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思想饱满、情感丰富的满广志,亲切而真实,专业又可爱。


旅长的秒表,每个班一块


  训练场上不怒自威的满广志,在采访中竟然有些拘谨和腼腆。他身形壮实,因为常年在大漠练兵,两颊有大块晒斑,整张脸也被晒得黑红。即便这样,面对摄影记者的镜头,仍然能看出他会脸红,然后就笑着给自己打圆场:“这可比拍婚纱照还难。”
  就是这个在我们镜头前局促的人,创下了“跨越-朱日和”演习中的不败奇迹。
  火炮技师于辉第一次见到满广志是在装甲车里。那还是2015年,休完假回旅队的于辉听说来了个新旅长,名字叫满广志。他错过了任职命令宣布大会,没见过满广志,也没在意,觉得旅队主官和自己距离太远,没见过就没见过吧。
  营里有一天进行模拟训练,于辉的模拟身份是代理排长,带着8名战士在一台装甲车上待命。突然一辆副团级用车开过来,下来一人上了装甲车,详细询问打击效果、进攻路线、转移路线等,于辉一一答完,留意了一下对方的军衔,是大校。等这人走了后,于辉向连长报告,才知道这就是满广志。他当时就觉得新旅长精力充沛,没有架子,“坐一个这么普通的车,整天在训练场里转”,同时感觉到压力,“要求很严”。
  这个随时都会出现在训练场的旅长,因为要求严格,让全旅士官“心里发毛”。他们编了顺口溜暗中传唱:二零一五演习场,来了一位满旅长,天天奔赴训练场,各个小点都不放。但于辉更爱给新兵讲“旅长秒表”的故事,借此强调旅队要求之严。“那是满旅长发给我们的第一样东西,每个班一块秒表,在所有能计时的训练中都要用秒表卡秒数。”他手里就有这块秒表。   合成一营营长王金也领到一块,那简直是魔鬼训练的代名词。有一次满广志掐着秒表抓坦克射击训练,在一块仅长1.5公里的冲击区域,要求在指定时间内打出指定波次,即便是射击成绩最好的炮手也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满广志眼里没有不可能,他给每台车的车长、炮长、驾驶员一人一块秒表,自己也坐进坦克,从发车、击发到完成任务,每一步都精确地卡时间,反复训练,最后达成了训练目标。王金还记得有一次体能考核,考到跑步项目,他拿着秒表站在终点线前半米远的地方计时。满广志来了训练场,“把我哧溜一下提到终点线上,说你就站在这儿计时,远了就不准了。”王金是个大个子,比满广志更高更壮,但说起自家旅长,脸上写满“服气”。

“把红军逼到绝境,难到极致”


  过去,红蓝实兵对抗演习中,并没有固定哪支部队充当蓝军。所以,满广志早些年在朱日和参加演习,既扮演过蓝军,也扮演过红军。2014年,随着实战化训练进入新阶段,驻扎在朱日和的旅队接到新任务,建设全军第一支专业化模拟蓝军。就这样,我军历史上首个专业化假想敌部队应运而生。
  2015年2月,满广志接到一纸调令,要他一个月后去驻扎在朱日和基地的某旅报到。这是中国第一专业蓝军旅,而朱日和是他相当熟悉的地方。那些年,部队每年都有3至5个月在朱日和驻训,他经常枕着大漠的星星入睡。2008年,满广志在北京军区某团任参谋长时,还以模拟蓝军的身份在朱日和参加过演习。另一年,满广志任某团团长时,又在朱日和参加了一次代号为“野狼”的实兵演习,现场有来自36个国家的100多名军官观摩。结束后,德军第10装甲师师长马库斯·本特勒断定:“未来战场谁碰上这支部队都是碰上可怕的对手。”
  军令如山,满广志收拾几件简单的行装,把自认为用得着的书捆扎好,就上了送他去朱日和的面包车。他不知道,旅队官兵因此有了对他的第一印象——“送旅长来的车里全是书,一捆捆的”。这也带出了旅队的学习氛围,作为蓝军,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拥有迅速研究模拟对象的能力。
  不过,满广志没时间去了解各路评价。他3月6日报到,6月1日就要开始当年的第一场演习,时间紧迫。
  就在前一年,这支我军历史上的首支专业蓝军旅参加了“跨越-2014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7场演习,鏖战全军7支老牌劲旅,蓝军旅取得了6胜1负的好成绩。专业化模拟蓝军一出手,就震动全军。此后几年,蓝军旅一直保持不败。
  “把红军逼到绝境、难到极致”,这是军委机关首长给蓝军旅定下的一条对抗原则。红军的确经常被“逼疯”。在朱日和训练基地里,有一处城市攻防战演练场。这里就像打完仗的城市,每栋建筑都千疮百孔。事实上,这里也的确上演过几百场大大小小的城市攻防战。有红军部队的战士演习完后忍不住跑来留言,在墙上写下:能来此处,不枉此生!
  外人看到的是成绩,背后的付出只有自己知道。作为一名军人,能在朱日和服役,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他们敢说:“当兵不到朱日和,纵穿军装又如何!”这背后,是作为蓝军的责任感,他们要比其他部队再多练一项基本功——研究模拟对象。
  朱日和有全军唯一的旅级单位蓝军研训中心,是一个体系完备、实战能用、安全保密的蓝军数据库。在中心的会议室里,推演沙盘、军事地图一应俱全。满广志和参谋长、营长、连长等人经常关在会议室好几天,研究模拟对象,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的典型行动可以说印在了蓝军旅人的脑子里。
  紧张的时间和上年的成绩叠加成巨大压力,满广志不得不把办公室当宿舍,白+黑、5+2地运转起来。“你要熟悉部队,了解部队的情况,起码要把各个层级的干部、骨干认全了,同时掌握演习的组织流程、相关要求,对模拟对象进行系统学习……确实是千头万绪的工作,只能把整个人的精力投入进去。”
  他一点也不隐藏自己对胜利的渴望,“其实军内反复强调不重输赢,但这毕竟是我第一次作为主要指挥员来组织的演习,精神高度紧张,很想赢。”军人的天性显现出来,没有人不想打胜仗。但参加演习的第一支部队就是强敌,是来自南京军区的一线部队。一线部队作风本就扎实,加上2014年年底已经接到演习任务的命令,准备充分。在实兵对抗的第二个回合中,蓝军的核心阵地一度被红军控制,双方经过十来个小时的激战,都已经到达极限状态,战场态势胶着。“对方是一个步兵旅,体能素质和战斗素养比我们要强一些。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看谁能把最后的兵力组织好运用好。你可能无法体会那种书到用时方恨少、兵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力感!”
  战场上的重组能力是战斗力的重要方面,满广志举了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战斗中有战损,比如一个连100个人被打得只剩40个人了,你不能让他们变成散兵游勇,要在短时间内把他们重组起来,攥成一个拳头,那这40个人的战斗力就比100个散兵游勇强。”靠着最后的重组能力,他指挥蓝军夺回核心阵地,赢得了战斗。
  来到蓝军旅的第一年,他打出了十战十捷,让参演的红军部队无一不恨得牙痒痒,就此喊出“踏平朱日和,活捉满广志”的口号。

蓝军强,才能“磨”出更强的红军


  口号一喊就是好几年,广大网友纷纷大开脑洞,想过各种办法网络支援红军,但有用的不多。比如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才能活捉满广志”,回答要么是“毫无办法”“同归于尽”的无奈,要么是“穿越打法”“外星人帮忙”之类的打趣。
  在2017年的沙场阅兵中,央视记者“活捉”满广志后替广大群众提问:“活捉你有可能吗?”他一脸认真地给了全国观众一个答复:“目前来说不具备这种可能。红军提出活捉我这个口号,是很难实现的,想活捉我不是那么容易的。当然,将来有这种可能,我也希望有这种可能。”结果,这种“可能”到现在都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不知今年的“跨越-2019朱日和”演习中会不会有红军把“可能”变成现实。
  为什么大家都翘首企盼红军活捉满广志的那天?因为那意味着,经过蓝军“磨刀石”的磨砺,红军变强了!要知道,过去这几年,“磨刀石”实在太狡黠,令红军头疼不已。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来自东部战区某合成旅旅长丁炜,他带领部队参加了“跨越-2016朱日和”演习。“凌晨一点四十分,部队长途奔袭进了朱日和,刚安顿下来,我刚睡着,东南方向枪声大作灯火通明,负责警戒的副参谋长慌慌张张跑过来告诉我,‘旅长快跑,敌人摸进来了’。”结果,这是一招声东击西,丁炜要是真跑,可能就跑进蓝军“口袋”了。当满广志和丁炜在军事节目上复盘这次战斗时,丁炜“控诉”:“他这个偷袭用得还是很多的,我在朱日和11天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睡过一个好觉!”满广志笑着承认:“我们对红军的集结地域组织了偷袭。人最困的时候,也是最松懈的时候。实际上也是给红军提个醒,进了朱日和基地,就是进了战场。”
  事实上,每一次演习都在凌晨开始,一个回合的战斗通常要打到中午或下午,加上演习开始前长时间的战略战术研讨,对体力、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这也让满广志感叹红军比蓝军更不容易,他对记者说:“我们算是以逸待劳,红军进来时有行军上的疲惫,还有对地形的不熟悉,太不容易了。”不过,这些“友好信号”无法消除红军的“恨意”。丁炜在那集军事节目的最后说出了全旅官兵的心声:“整个旅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还想跟满广志再打一场!”这几乎是所有参加过“跨越-朱日和”演习的红军部队心声。参演部队被打出了血性,被揪出了弱点,全都“磨刀霍霍”。满广志听了笑起来:“我们就是磨刀石嘛!”
  接到演习任务的红军部队攒足了劲,虽然没能活捉满广志,但在回合战中,倒也成功实施过“斩首”行动。“跨越-2018朱日和”演习中,有一个回合打城市攻防战。“城市作战地域小,我在指挥所,底下没守住,被红军突入了。红军上来就拿枪打了我,我就‘阵亡’了。”不过,那一次红军虽然赢了这个回合的战斗,却输了三场回合战的其余两场,没能在總成绩中战胜蓝军。“其实个人面子和部队输赢不重要,‘阵亡’在演习过程中是很常见的,关键还是帮助红军发现平时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拉出问题清单,好让他们在以后的训练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军事专家徐光裕曾说:“解放军未来要想成为高效的作战部队,必须经过两个学习过程,一是采取尽可能接近实战状况的新式训练方式,二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专业蓝军,可以帮助红军进入这两种学习过程。外界关注的往往是战绩,是那些比戏剧更戏剧的故事,但正如满广志所说,“个人面子不重要,部队输赢不重要”,练兵,才是最重要的。

军事实力,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至今难忘满广志笔记本扉页上抄录的那句话:“我谨向世界提醒一句,从我们这一代起,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当代中国军人的拳拳之心,怎不叫人热血沸腾。
  (冯忠国荐自《环球人物》)
其他文献
在加拿大2019年大选选战正式打响的第二天,执政的自由党党魁、谋求连任总理的贾斯廷·特鲁多表示,自由党一旦胜选,将在加拿大全国推行“外国买家税”以平抑房价。  当地时间9月12日,在卑诗省(又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展开竞选活动的自由党团队承诺,如若胜选,将出台新措施,对首次购房的加拿大民众提供帮助。特鲁多承认,房价趋升、房屋數量不足,令加拿大年轻一代压力增加。他认为,近年来外国购房者对房市的
期刊
澳大利亚华人博物馆建立项目启动典礼,9月12日晚在悉尼中国友谊花园举行。  距离有记载的第一位定居澳大利亚的华人已过去200多年。如今,不断增长的华人已成为澳大利亚现代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澳大利亚的历史、移居和构成等方面都拥有着非凡的故事和卓越的贡献。为了弥补新南威尔士州对华人资料记载的空缺,澳大利亚华人博物馆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推动悉尼唐人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  澳大利亚华人博物馆委员会主
期刊
分析认为,反对党想“一石二鸟”,既对文在寅进行政治打击,又除掉一个未来的主要对手。  当地时间9月6日上午10点,韩国法务部长官提名人、总统文在寅的亲信曹国的人事听证会在国会法制司法委员会举行。最近一阵子纷纷扰扰的曹国之女的“走后门入学”风波,成为这场听证会的核心焦点。  8月下旬,《韩国先驱报》等媒体发布了爆料者提供的消息。曹国现年28岁的女儿在2008年读高中时,曾于檀国大学实习两星期,但就在
期刊
高得票率說明了贺一诚的人气和威望,普遍的评价是,他有很好的亲和力、沟通能力和包容心。  8月25日,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特首”)选举结果揭晓,贺一诚成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  上午10点,选举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举行,经过约1小时的投票及唱票后,所有选委投出400张选票。选票中有7张空白票和1张待决票,最终,贺一诚以392票当选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得票率高达98%。  在得
期刊
从小护士到王妃,她一步登天完成逆袭,成为了泰国王室的新王妃。接着就上演了现实版的“甄嬛传”!因为在她之上还有一个端庄的王后,她这个新生代宠妃,在这深宫高墙里,会笑到最后吗?  因为一组照片,泰国王室官网竟瘫痪了。  近日,泰国王室出乎意料地公布了王妃诗妮娜的60张私人靓照和一部长达46页的官方传记。这组照片包括她练枪打靶、驾驶飞机、跳伞的场景以及一系列首次公开的“帝妃合照”。  开飞机的王妃、正在
期刊
此前,特朗普表示不是冲着购买格陵兰岛去的,甚至不会讨论购岛。但当丹麦首相明确拒绝售岛后,他取消了这次国事访问。  最初,人们以为这是个段子。  美国总统特朗普想从丹麦手里买下格陵兰岛。一开始,人们相信这是段子手写的笑话。接着,这个消息在全世界的报纸、电视和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传播热潮。然后,它挑起了美国与其铁杆盟友丹麦的严重外交危机。  美国《纽约时报》哀叹,这个“段子”正滑向闹剧与悲剧之间的危险
期刊
在俄罗斯,每3名女性里就有一人挨过丈夫或伴侣的殴打,每45分钟就有一名女性在家中丧生。  阿莱娜·波波娃在脸上涂下最后一笔,狰狞的伤疤妆,好似鲜血正在流出伤口。她将自拍照发到了网络上,并慎重地打下了4个俄语单词的标签#ЯНеХотелаУмирать(我不想死)。  这是7月初的一天,阿莱娜·波波娃的“家暴妆”,第一次出现在了网络。一个月后,互联网上,以#ЯНеХотелаУмирать标签开头的
期刊
英国机构First Choice曾做过一项调查,他们询问了1000名儿童关于理想职业的定义,发现其中半数的孩子渴望成为网红。  经历了互联网浪潮的洗礼,你是不是已经对光靠直播打赏就能轻轻松松月入百万的网红们见怪不怪了?  但这几天来自韩国的一则新闻还是让不少国外网友们实实在在地“酸”了一波:一位年仅6岁的名为Boram(宝蓝)的YouTube视频博主,靠着自己两年多的直播收入,在首尔江南地区为父母
期刊
这是一个灰色地带,还是新的时尚?  31瓶意大利、法国进口红酒,折后才1000元出头。一位女士不断叮嘱店员,把酒装箱搬上自己的奔驰车,“我要带去五星级酒店宴客的,口感要好些。”  这家位于北京市区的进口食品特卖店内,花花绿绿的零食、酒水堆得像小山。因为临近保质期,这些远渡重洋的“高级货”被卖出了“白菜价”:网上售价8元一盒的泰国泡面10元3盒、7元一袋的40g菲律宾果蔬干卖2.5元……  长期以来
期刊
这次出演《小欢喜》,观众称她“复出即巅峰”。  电视剧《小欢喜》这部贡献了一个又一个话题的家庭伦理剧,也贡献了一大批实力演员。  饰演金牌辅导老师的陶虹诠释了一位单亲妈妈的执着和坚强。  有网友隔空喊话徐峥:“拒绝将陶虹私有化”。随后,有网友分享了疑似徐峥朋友圈的截图,截图显示他不仅转发相关“喊话”报道,还评论称:“陶虹是大家的陶虹,我是陶虹的私有财产。”  徐峥的一把狗粮,又让当年两人的定情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