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五大理念 谋求跨越发展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afaff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处理好提高质量与依法规范管理、依法执教、均衡发展、教育安全的关系,以“办一流教育、育一流人才”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在内涵发展上做文章,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
  区域教育
  枝江市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心由重硬件建设向重内涵发展转变,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谋求教育跨越发展。
  突出责任担当,优化管理水平
  抓制度建设。围绕教育管理提质增效,构建了镇(街道)教育目标考评、机关效能考核、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等系列制度,提升了管理水平。围绕学校依法治校,完善了学校章程、校务公开、教代会、家长委员会、校长年度述职考核、学校效能考核以及教师绩效考核等工作制度,规范了办学行为。围绕学生助学劝学,建立了贫困寄宿生补助、贫困助学金、5·19扶残助困等关爱机制,保障了家庭困难学生入学。近五年来,在宜昌市组织的县(市、区)政府教育目标考核中,枝江市均为优秀,并先后获得“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全省资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宜昌市“零辍学市”等荣誉。
  抓党组织建设。建立了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堂”制度,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先后组织开展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法治枝江、“两个条例”“党风廉政教育月”“三严三实”等专题学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了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及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建立了党建公开承诺和党建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党员干部的党性、党规、党纪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2015年,市教育局荣获枝江市“先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抓过程管理。组织开展了“联帮带”活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定期督查帮扶一所薄弱学校取得阶段性成效。对各镇(街道)中心学校的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强化了中心学校对所辖学校的日常检查督办职责。聘请专职督学,对挂牌责任学校定期开展督导活动。加大了日常督导和检查情况在学校综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促进学校管理由突击型向常态化转变。开展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有31所学校完成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综合完成率达73.8%,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抓问题查处。制发了“教育系统作风建设十条规定”,建立了作风巡查制度。实施了“四个专项治理”和“三个专项整治”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持之以恒地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校园安全等专项督查活动。2015年,先后查处违纪违法干部职工17人,收缴违纪违法资金350635元,依法取缔和淘汰幼儿园非专用校车30多辆。
  突出发展根本,优化办学条件
  实施“全面改薄”项目。2014年—2015年,枝江市共投资11617万元,组织实施了农村初中改造、教师周转房、塑胶运动场、物防监控、录播教室、城域网建设以及阳光食堂、饮水洗浴等后勤设施设备建设工程,共开工建设项目近百个,覆盖学校45所,完成了五年总规划的60%。学校校容校貌大为改观,办学条件全面提升。
  规范财务管理。实施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确保一校一预算,一项目一文本,对预算进行公开公示,并定期开展财务专项检查,对校长进行任前、任中、离任审计,保证了教育经费使用规范,运行安全。先后荣获“全省教育经费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先进单位”“全省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示范县(市)”称号。
  强化后勤保障。围绕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紧扣食堂宿舍、校园食品卫生安全、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三个重点,全面开展了后勤配套设施标准化、后勤管理规范化、后勤服务人本化、后勤队伍专业化的“四化”建设。学校后勤保障服务能力得到全面加强。目前,有省级绿色生态校园1所、宜昌市花园式学校34所;省级放心食堂1个,宜昌市A级食堂10个;宜昌市文明宿舍10所,枝江市文明宿舍22所。
  突出人才关键,优化队伍建设
  加大招聘力度。为切实解决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2011年以来,枝江市加大了教师的招聘引进力度,全市共招聘青年教师285人,其中通过省义务教育“教师招聘新机制”招聘教师233人,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区域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推进交流轮岗。针对校长、教师在一所学校任职时间过长导致的办学理念不新、廉政风险大、职业倦怠现象严重等问题,2014、2015年在全市推进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2014年交流校长30人,占总数的55.6%;交流教师157人。2015年交流校长、副校长26人;交流教师214人。通过交流轮岗,全面激发了校长、教师的工作活力,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创新培训方式。在落实国培、省培和本市一级学科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了“名师领航”和“名师工作室”活动。2015年邀请26名省市名师到枝江市讲学授课,让一线教师领略了名师课堂风采。建立首批“名师工作室”4个,参与骨干教师20余人,在培青年教师70余人,取得各类论文、案例、优质课等成果100多个,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专业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典型引领。围绕“争做四有教师、潜心立德树人”主题,深入开展了师德标兵评选、师德专题教育月、师德论文及教师美语禁语征集等活动,教师的敬业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一批身边的先进典型。2015年先后有1名教师获“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5名校长荣获“宜昌杰出校长”称号,27名教师荣获“宜昌名师”称号,81名教师荣获宜昌市“学科带头人”“明星班主任”“明星教育管理者”称号。
  突出教学核心,优化质量效益
  突出质量评价应用。推行中小学考试科目期末统测,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的日常监测管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加大了教学质量在学校目标考核、校长教师的绩效考核、评比表彰、晋职晋级中的考评比重,强化教学业绩在评价机制中的重要地位,让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提高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突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了“教学集体视导”活动,通过教学过程跟踪视导、典型学校专题视导、薄弱环节定向视导等方式,发掘“亮点”,查找“薄弱点”,为学校发展“把脉会诊”,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的提升。推进课堂教学大研讨、校长课堂大比武、学校管理大讨论、教师成果大展示、教师业绩大比较等教学“五大”活动。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市晒课2275节,录制优课178节,其中23节被评为省级优课、4节被评为国家级优课。
  突出分类特色创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立德树人,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特色正在逐步形成。中华经典诵读、志愿者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笑脸行”等活动,使广大师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行为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艺术节展演、各具特色的大课间、校园足球、校园社团等多彩的体艺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张扬。充满关爱的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学前教育、技能大赛领航的职业教育等也各具特色。
  突出教学质量提升。近年来,枝江市中、高考成绩多项重要指标位居宜昌市前列。2015年,高考一批上线率20.13%,高出全省6.83%。本科上线率65.14%,高出全省22.14%。市职教中心获宜昌市技能大赛金牌數第一、省赛获得三金两银两铜的好成绩;首次代表湖北省参加“焊接技术”国赛获得三等奖,填补了宜昌市机械加工项目获奖空白。2015年,技能高考本科上线率及达到一类本科分数线人数均列宜昌市第一,实现了枝江市技能高考上本科线人数三连增。
  (作者单位:枝江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杨万军)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对新时期的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潜江市实验小学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学校管理新模式,构建信息化管理新体系,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引领教师思想变革。我们借助现代教育网络,激活每一个教师的生命潜能,引领他们追求至高的人生境界和职业境界,演绎生命的精彩。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变革教师的教育观念。我们大力开展各种信息化培训,让教师拥有“现代教
教学管理工作本身即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尤其如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受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方在学生来源、教学水平、教学环境、基础设施、专业设置等方
纪在法前,坚持党风建设全覆盖。坚持责任全覆盖。落实党建工作的责任。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系统内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落实“一岗双责”。学校领导班子既要管教学,更要管教职工思想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意识形态工作。学校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学校主体作用意识,各项工作做到主动想、主动抓、主动落实。对主体
引入先进理念,明确课改路径。2012年9月,随州市曾都区文峰学校(以下简称“文峰学校”)由完全中学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后,初中部仍然面临学生学业素质整体不高且两级分化严重的局面,部分学生对传统的“讲—听”课堂教学模式的厌倦和抵触时有显现,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缺失,培优和转差工作面临巨大困难。  “健康课堂”究竟該如何落地实施?华东师范大学的浸泡式学习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打开了思路,特别是叶澜教授的“新基
十堰市张湾区汉江路中心小学以“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沃土”为办学理念,将国学教育、养成教育、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充满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浸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漫步校园,处处能感受到育人氛围,每一面墙、每一根廊柱都会“说话”。围墙上镌刻中华经典诗文,传统文化浓缩成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学校风雨操场命名为“翰
一所学校折射全区教育的变迁。走进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担山中学,粉刷一新的教学楼,整齐的绿化带,漂亮的塑胶跑道,标准化的食堂,让人眼前一亮。  六年级的陈政同学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汗水淋漓。他喘着气说:“这里各种教学设备都齐备,跟广州的学校相差无几。”原来,此前他一直跟随父母在广州读书。近年来,家乡学校发生巨变,陈政的父母毅然决定将他转回家读书。  2014年开始,担山中学依托咸安区“全面改薄”专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