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腰大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术后常规内科治疗。而试验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的差异;同时评价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53.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对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同时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也较高。进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增加其生活质量。其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选择。
  【关键词】腰大池;持续引流;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18-02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Lumbar Cistern Drainage in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ntinuous lumbar cistern drainage in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Method: 120 patients of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6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medical treatment after surgery. 60 cases of experiment group were given continuous lumbar cistern drainage treatment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Clinical cure rate of the 2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satisfactory conditions of patients towards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Result: Clinical cure rate of experiment group was 85.0% obvious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53.3% (P<0.05).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towards treatment of experiment group was 88.3% obvious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73.3% (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lumbar cistern drainage has an obvious clinical effect for treatment of 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traventricular an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t has a high clinical cure rate and a high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towards treatment. So it can accelerat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fter surgery and improve their life qualities. It has advantages of small incision and high safety as well, so it is worth of being adopted clinically.
  【Keywords】Lumbar Cistern; Continuous Drainage;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近年腰大池持續引流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其技术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性高。其对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等疾病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1]。本研究观察腰大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其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中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室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各15例。试验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41.2±3.9)岁;对照组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41.6±3.8)岁;患者无严重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患者无药物过敏体质。患者及家属均签署手术治疗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大体一致;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内科对症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在L3-4或L4-5进针。采用18号硬膜外套管针穿刺入腰大池蛛网膜下腔。脑脊液流出后置入软硅胶管。将其置入腰大池内5-8厘米。脑脊液流出后退出穿刺针。导管尾端接无菌引流袋并将其固定。引流袋有可调流速的阀门。观察并记录脑脊液引流量及性状。引流量每天保持在200-300毫升,引流6-13天。颅内感染者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1.3 观察项 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的差异;同时评价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情况;临床治愈标准参考[2]。治疗满意度采用本科室自编的治疗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总评分为100分。特别满意为90-100分。满意为70-89分。不满意为70分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用SPSS13.0软件处理观察项数据. 选择χ2 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临床治愈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53.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治疗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是神经外科常用的辅助治疗技术。其运用硬膜外穿刺针向椎管蛛网膜下腔放入引流管[3-4].进而引流脑脊液,还可向椎管内注入药物。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安全性高的优点。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进而引起患者头晕及头痛等症状。其可能与脑动脉壁过氧化脂质急剧增加有关[5].进而抑制前列环素的合成而发生缩血管。腰大池持续引流可降低脑脊液中过氧化脂质含量。其可有效改变脑血管的痉挛程度而缩短病程。对颅内感染患者可进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而选择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药物。同时还可经导管向脑脊液内注入药物治疗以控制其含量。
  本研究观察腰大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53.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腰大池持续引流对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同时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也较高。进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增加其生活质量。其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相一致[6]。
  综上所述,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神经外科患者疗效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同时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也较高。进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增加其生活质量。其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秦义民,赵林,王柏栋.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J].亚太传统医药,2013,04(05):132-133.
  [2]李兴华,刘丛.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4(06):1447-1448.
  [3]宫卫东,张永慧.腰大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02(07):198.
  [4]McClelland S.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neurosurgery infection rates in north America versus Europe:a systematic analysis[J].Am J Infect Control,2008,36(8):570-573.
  [5]劉伟.持续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的95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6(03):140+142.
  [6] 董继烈,莫万彬,陈五金,等.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2(9):87-88.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7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摘 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检验阿托伐他汀有无降脂外作用的假说。方法:116 例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58例) 和对照组(58 例) ,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10mg, 每日 1 次, 疗程 8 周,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FM 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E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刊前段时间已经相继刊发一系列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的文章,对推动学习贯彻全国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电图Ptfv1、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径及心室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性高血压心电图Ptfv1的临床资料52例为高血压组,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E)、左室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A)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其中左心房扩大组(A组)30例,无心房扩大组(B组)22例。在我院健康老年检查者45例为对照组,
【摘 要】目的: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行临床路径护理,给予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5±2.5)天、治疗费用为(5659±102.3)元、护理满意度为96.67%、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
【摘 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药物治疗目前仍以含铂双药联合化疗为标准治疗方案,但多项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对于NSCLC的疗效达到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干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以治疗NSCLC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
【摘 要】目的:探討帕瑞昔布钠右美托咪定对眼玻璃体切除术超前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的表面麻醉及局部麻醉下行眼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年龄20~75岁、体重45~85kg。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右美托咪定以0.5ug/kg微量泵10分钟恒速静脉注射,以0.3~0.5ug/kg/小时微量泵恒速维持;A组:麻醉前2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 B组
【摘 要】目的:评价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循证预防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分别应用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循证预防护理路径和常规模式进行护理,随访半年,比较两组鼻腔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分别为4.00%和1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2073,P=0.0225)。结论:循证预防护理路径可有效降
【摘 要】目的: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当中应用循证护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于2012年10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当中抽取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给予其中38例患者临床常规护理(乙组),给予另38例患者循证护理(甲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相应护理,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住院时间上,甲组均显著优于乙组(
【摘 要】目的:针对疾病疗效评价中存在的多指标及区间值指标情况,构建一种新的疗效评价模型。方法:应用区间值Vague集及距离公式表征疾病状态的区间值评价指标对其标准的模糊隶属程度,并建立相应的疗效评价模型。结果:引用公开文献发表的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研究数据进行模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清晰、简洁地表达临床疗效。 结论:所构建模型能够有助于对同一疾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定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