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爱心 殷殷育人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已经二十四年的我,一直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力量让我淡泊名利、甘于为学生无私奉献?是什么力量让我宽容谅解冥顽不灵、屡犯错误的学生?让我静下心来,一次次耐心地和他们促膝谈心?又是什么力量让我常常在课堂上忘情地任泪水肆意流淌?现在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是师德的力量,是爱心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教师的就要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
   身教胜于言教,班主任就是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要求学生早锻炼,我早起于学生;要求学生守纪律,我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对待工作我更应兢兢业业。在校的每天晚上,一直等学生都睡了,我才会回到家里。班里需要买什么学习用品或活动器材,我第一个带头捐款。有一个学期,我把这几年所积累的书籍和学习材料全部都送给了我的学生。学生需要什么书籍,我亲自到图书馆去查找。住校学生比较多,遇到有学生病了,我会及时问寒问暖,亲自到寝室里给生病的学生端上一杯水,送去一份可口的饭菜。离开爸爸妈妈求学的他们,在这里我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我把他们看成我自己的弟弟妹妹。谁遇上了伤心事,我会加倍注意并及时送去安慰与鼓励。每带一届学生都会有那么几位家境困难的学生,每年我都给困难学生捐款捐物,好多学生在我的关爱与呵护下考上了大学,走上了灿烂的道路。
   我关爱学生,不仅仅只追求眼前的成绩,更着眼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长远发展。曾经教过一个叫林超(化名)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堪称表率,遵规守纪,对师长有礼貌,学习也很认真,表面看起来,他似乎没有什么缺点。但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心理上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极其自卑,缺乏自信,与女同学说话都会脸红,更不要说上课回答问题了。为了锻炼他的胆量,我先从课堂朗读课文开始,有意按座次轮流朗读,先从他身边一排读起,让他先有个心理准备,这样很自然地轮到他时,他就不会像以前那么紧张了。一两周后,渐渐地他也能主动回答问题了。接着教育的契机又来了,学校要举行成人仪式歌咏比赛,报名参加的学生寥寥无几,学习好的学生怕耽误时间影响学习,有的家长也不支持。这时,我极力推荐林超参加,鼓励他说:“你很有朗诵演讲的天赋,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几番鼓动他勉强同意了。课下我帮助他们选材料,改材料,配音乐,牺牲了大量的个人休息时间,一遍一遍地给他们示范、指导、演练,结果成人仪式上,他们四人组合的诗歌朗诵大获成功,赢得了全校师生的阵阵掌声。从那以后,林超各方面表现更出色了,大家常常会看到他课上课下充满自信和微笑、侃侃而谈的潇洒身姿。以致于林超的母亲每次在大街上看到我,都要拉着我的手,总是提起他儿子在成人仪式上抛头露面出色表现那件事,总是说很多千恩万谢的话语。虽然我只教过他半学期,他毕业也已经两年了,但每逢过年过节,我总会如期收到他发来的祝福问候短信,我的心也暖暖的。他如今在大学里也是很优秀的学生,而且早已不是那个羞涩、自卑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讲话的青涩男孩了,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而且听说已经有了心仪的女朋友。
   这件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感受,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纪律也不好,这是因为他们学习的好习惯没有养成,转化后进生需要付出多出几倍的时间和精力、耐心和心血。对于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贯彻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努力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后进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层次教学,实行生教生、生管生、生促生的课堂管理方法。从课堂发言、作业、纪律、成绩各方面量化打分,展开小组竞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以表扬激励为主,以尊重、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我每月从工资里拿出50元钱作为语文学科的奖励基金,有意提问他们简单容易的问题。有时,我先给他们讲解下节课要学的内容,让他们提前先学会,课上提问他们给他们双倍加分,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虽然每次奖给学生的只是一个作业本或者一支笔,但每个学生都很珍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班上一批以前从不发言、不爱学习的学生,现在都能主动举手、积极发言了。
   当然,这些后进生仍然有很多缺点,也会经常犯错误。对此,我本着“多一些沟通,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些耐心,少一点漠视”的原则,用我的一颗拳拳爱生之心,用我的一腔殷殷育人之情,教育感化每一位学生。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只管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   一、比较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来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
期刊
12月13日,作为工作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学科“省培”成果汇报会。虽然只有短短半天的时间,但这次会议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刘仁娟教师和顾晨旭教师的课堂展示,让我饱食了一顿语文的大餐,名师的智慧和特色,深深地感染了我。张磊主任做的《且行且思,脚踏实地》的汇报,更使我受益匪浅。回来之后对照学习的内容,我一直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还需要从以下几个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我校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语文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语文课改已经深入的今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在这方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施课改,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
期刊
新课标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个要求说起来轻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要达到这个要求,当务之急是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   一、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1)指导性朗读。读书写字是中学生一个基本的技能,而“读”更能体现一个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在古诗文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语文教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一时间传统的语文教学被放进了历史的博物馆。但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堂失去了语文教学原有的本色。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去做,才能还语文课堂以原汁原味的语文味呢?   一、语文课要有琅琅的读书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
期刊
语文是语言的学科,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情感的载体、精神的符号、生活的影像。学生是由语言的引领进入语文的殿堂的,因此,学语文、考语文都绕不开语言这一要素,特别是作文的教学与考查。可以这样说,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沉淀、修饰与锤炼,帮助他们打造“美的语言”,成就好的作文,除应试的需求外,更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的教学理念。   “美的语言”的两个最核心的要求,是语言的感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而提高作文讲评课的质量则是促进作文教学的关键。作文讲评课比作文指导课更重要,一次有针对性、切实解决作文实际问题的讲评,犹如一面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优劣得失,帮助学生总结习作中的经验教训,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怎样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效益,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呢?   一、确定单一的写作专题   作文讲评,目的是要通过讲评,扬长避短,而要在
期刊
教学一首古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体“看到”作品的“所写”——诗歌的基本内容,也大体“看出”作品的“所达”——诗人的内在情思。但这是不是就够了呢?   到底该如何教学古诗?它和散文教学、现代诗歌教学一样吗?本文以《积雨辋川庄作》一诗的教学为例,谈谈古诗的教学。   一、教出古诗的“诗性”   古诗首先是诗,所以要把它当诗来教,教出它的“诗性”。可以将诗歌和散文比较,能更为清楚地看到诗歌的
期刊
一堂让人听起来舒服的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美的享受。细细品味,静静反思,这是教师抓住了那个激起千层浪的石子——绝佳的突破口。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选准文章的突破口,选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品读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弹奏出高效课堂的万般天籁之音,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根据文本的不同,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课堂:   一、妙解文
期刊
诗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能让他们如诗般聪慧、灵动。学生随着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指导学生诗歌朗读,不仅是语文教师诗歌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更是一门语文教学艺术。   人们常说,诗,美在朦胧,美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感应。其实,诗歌的美也可言传,其传达过程可用四步来概括:想象画面,体会诗意,领悟情感,朗读表达。   读者体会到的诗歌本身的美和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