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旧闻”在共鸣中增值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13日,《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内蒙古日报》创刊以来刊发的关于“自行车”的新闻稿件为素材,打造了颇受好评的融媒体产品《原来你是这样的自行车》,作品以画轴方式呈现,时代感极强的配图加容易引起共鸣、共情的简短配文,将1949年—2019年70年间自行车的车体形态、时代功能及相关政策变迁呈现给受众,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推送愈加显得质朴清新,且历史味道浓厚。
  让“旧闻”与现实对接有利于增加共鸣群体,受众群体因新闻而成就的价值认同感也就悄然于心了。《原来你是这样的自行车》从自行车映射出的“分配体制”,到共享单车宣示的市场发展轨迹,让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真實感受到了历史与现实在内心的不同碰撞,推文中诸多历史细节对年轻人来说是新鲜的信息——诸如自行车曾是“贵重物品”的标志等,而以共享单车作为年轻人出行选择的理由之一就是方便、便宜,自行车就这样让历史与现实很好地融合在年轻人的认知之中了,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时代变迁。同时,年长者也看到了曾经的“日子”,慨叹当前的千变万化,信息传播中共鸣的生成维度更多了。“自行车”作为载体或者纽带让不同群体有了“与国家共命运”的记忆,也让民众更加热爱这个伟大的时代。
  当然,“发现传播资源”并不能等于“实现传播效果”,因为实现“旧闻”的“新价值”还需要具有时代感的表达方式。《原来你是这样的自行车》用“仿旧大背景+年代小插图”作为“背景墙”,旧闻标题“刷”在“墙上”,且有较大面积的留白,简洁的风格本身就给了受众感受空间,这种有着很强文化味道的页面设计也是实现好的传播效果的表达基础,再加上这些“自行车旧闻”标题都是实题,直指相应报道的现象和本质,信息内容简洁呈现,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经历、认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切换自如,而“切换自如”本身就是受众“嵌入”新闻作品的一种表现。受众不仅是认知的切换,还有场景的沉浸,1980年7月4日1版《自行车上执照  工作人员作风够呛》这一屏所给出的监督报道“为给新车‘上户口’,竟跑了四次自行车管理所,需要排五次队,还要忍受工作人员恶劣的态度……”让今天的部分受众知道了历史何其相似,产生了“不知是自己遇到了过往还是生活再现了历史”的感觉,受众因为媒体传播信息而与历史产生了亲切感,又因为媒体的“监督”而对现实有了期待,这就是良好表达效果的体现。
  挖掘“旧闻”资源是媒体人职业情怀、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编辑媒介素养较高的体现。就《原来你是这样的自行车》而言,在检索条件并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对旧闻的查阅就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这种面向历史的大数据思维需要的是“繁杂以入简约而出”,没有“让新闻记录历史”的责任感、没有“让旧闻成就新闻”的使命感,是没有“资料开采”的耐心的。
  《原来你是这样的自行车》作为报社的融媒体作品,既有党报的资源优势,媒体人的职业情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策划、执行、刊播略显滞后以及“传播速度差”影响的“共鸣”效果。如果这条推文在推送时间上能够很及时地衔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那么在传播效果上就会“借势”引起更广泛的共鸣——因为在庆典上80年代的“二八大自行车”骑行队伍让很多“70”后、“80”后内心快速回到“那个年代”,甚至有人落下了眼泪,也让“90”后、“00”后感受到了最具现场感的“新鲜历史”,自行车瞬间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话题。地方媒体借势“全国性话题”推出好的新闻作品,社会共鸣自然就更加广泛。
  作者简介:乌琼芳,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康萌,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徐  峰
其他文献
采用ICP—AES测定了野生元蘑中Pb元素的含量。比较了湿法和干法硝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计算得到相对标准偏差7.15%和5.72%,回收率在93.9%和96.2%。计算得到t值为2.32,表明两种方法无显著性
【内容提要】《嘎达梅林》作为中国电影从“样板”向“市场”转型时期的作品,曾获得多项重要奖项。其动人的音乐、精湛的镜头表现更是吸引了海内外多民族观众的关注。但在解读过程中,不同民族观众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综合来看,影片以一套隐喻符号系统完成了对于“蒙古族形象”的想象性建构,其中不免带有立足于西方现代性视角的模式对于“他”文化的演绎与表达。本文站在跨文化理论中文化身份构建理论视角下,综合比较分析不同民族
被誉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的蜂蜜具有独特优良的天然营养成分,可为人体带来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随着蜂蜜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提高,蜂蜜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使消费者对蜂
综述了S22053双相不锈钢在炼油装置中的应用,分析了双相不锈钢的耐蚀性能、耐蚀机理以及影响双相不锈钢耐蚀性的因素,结果表明,S22053双相不锈钢的耐蚀性能优良,但是应严格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