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磁州窑瓷枕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87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瓷枕是中国古代物质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我国有很多窑厂烧造瓷枕,其中烧造瓷枕较多的属磁州窑,磁州窑是我国北方古代著名的民间瓷窑,宋代磁州窑的瓷枕是比较典型的,其造型之多,装饰技法的丰富极具特色,装饰内容与民间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本文以宋代磁州窑的瓷枕为落脚点,从宋代风俗画、戏曲、文学角度加以分析。
  关键词:瓷枕;宋代;磁州窑;风俗画;戏曲;文学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也是最大的一个民间瓷窑。它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和峰峰矿区。它是以邯郸市的观台窑和彭城窑为中心窑场。北朝开始烧制青瓷,五代至宋初,则开始烧制青瓷、白瓷等,其典型品种为北宋初年烧制的白地黑花瓷。它的一些生活实用品为今天研究、鉴赏提供了丰富民俗文化内涵的艺术珍品。磁州窑的装饰内容极具北方的民俗性,故还被誉为“民俗博物馆”或“民俗字典”[1],是我国瓷器史上一枝绚丽多姿的奇葩。
  宋代随着农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商业的空前兴旺,在比较发达的城市里,集中了许多小商人和手工业者,因此形成了广大的市民阶层。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过去那种格律严密的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已不能表达此时市民阶层的丰富思想情感。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市井文化”的发展。如开封的勾栏瓦舍,大小瓦子的讲说演唱活动,杂技、马戏、熊戏等等,还出现了众多的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民间艺人,极大的丰富了社会文化市场,逐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宋代几个皇帝都极其爱好书画合蹴鞠,例如宋徽宗善书工画创立了“瘦金体”。在这富有浓郁文化气息和艺术气息的氛围里,宋代磁州窑的一类瓷枕是我国陶瓷工业中也是堪称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陶瓷枕,据考证,它始于隋代,发展于唐、五代,繁盛于北宋、金、南宋、元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宋代陶瓷枕对于人们而言,则是暑季纳凉的好寝具,北宋诗人张来在《谢黄师是惠碧玉瓷枕》诗中写道“巩人作瓷坚而青,故人送我消炎蒸。持文入室凉风生,脑寒鬓冷泥丸惊。[2]”由此可见瓷枕的作用。陶瓷枕也是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类重要媒介载体,其承载的文化几乎包含了古代中国所有领域的文化元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戏曲、体育、民俗、地理、历史、儒释道等。本文我们将从宋代瓷枕的风俗画、戏曲、文学方面来浅析宋代磁州窑的瓷枕。
  一、风俗画
  宋代的磁州窑瓷枕具有浓厚的民间情趣,它的表达画面内容不少来源于世俗生活,且题材丰富。两宋的风俗画中,儿童题材是较多常见的专门画题。
  1945年,河北省邯邢台市曹演庄出土的磁州窑腰圆形白地黑花垂钓纹枕,高77厘米,长28.8厘米,宽22.1厘米,胎质粗松、呈浅灰色、釉色乳白,枕呈椭圆形,枕面出檐,外高内低,中间微凹,平底露胎,枕面周边绘外粗内细的两道墨线,内画童子垂钓图,是一件意趣十足的作品。可以说作品是非常写实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朴素真挚的画面上倾注制瓷匠人最淳朴的感情。
  宋代磁州窑生产的瓷枕上所表现的儿童题材,除了上述的宋磁州窑腰圆形白地黑花垂钓纹枕外还有骑竹马纹枕,踢毽子纹,放风筝纹等,都是对宋时下层社会儿童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都是匠师们通过描绘童子们玩耍的各种模样,侧面地揭示活在民间孩童的情趣,以最简练、娴熟的笔法突出主题,画面构图简单,线条流畅,生动活波,颇富于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
  二、戏曲
  宋代都市已经有了勾栏瓦舍,内设大小勾栏,由此可知宋杂剧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勾栏瓦舍汇集各种民间技艺,吸引了一批“书会才人”与艺人们共同创造。在这样的条件下,宋杂剧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十分盛行的戏剧艺术形式。
  据考古资料,河南安阳发现的隋开皇十五年张盛夫妇合墓墓中的相州窑小青瓷枕模型是最早的瓷枕。瓷枕发展到北宋时期,体形逐渐增大,枕形增多。宋代的瓷枕与戏曲文化也有一方相关的,为珍珠划花腰圆形枕,这是北宋时期河南窑厂产品。此瓷枕枕面为珍珠地划花工艺,侧面为深剔花。枕面划有六个人物,左前面五个人物装扮、发型和神态相似,他们身穿阔衣裤、短袖、赤足、光头、腰间均有一鼓,一手持鼓杖击鼓,一手辅助拍鼓。鼓面边缘饰以花瓣,整体的葵花状,最右边一人穿花衣,带角巾,似乔装妇人。此枕上装饰的六人表情滑稽,充满喜感,动作夸张有力,这场景似乎与宋时期描述的社火歌舞表演中的乔妇人相类似。
  三、文学
  宋时期的文学作品—宋词,则为我们全面解读磁州窑文字现象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依据。宋词则也作为瓷枕的装饰之一。
  宋蘇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强虏)飞灰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樽)还醁江月”。
  从宋词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文字同样会出现很多今人看来像是别俗字的文字,正因为它们高深的含义,所以有了枕的制发者发出“既入诗家之手,忻置读书之屋”这样的话。也是因为当年艺人对枕的归宿的一种向往和期盼,因此艺人们用瓷枕作为一种文学载体将宋词装饰在其上。私人收藏的宋观台窑瓷枕有书“立身之本,行孝为先。与人有乂,不又神天。”其中“乂”似乎是“义”字少写了一点,而“佑”确是以“又”来代替。那么“与人有乂”是否有错呢?“乂”音声都与“义”相同,是指“安定”之意。我们可从留存下来的珍贵的宋代书籍中,可看到这个字。宋版《愧郯录》中有此字的身影,其字含有与人和睦相处,不用祈求上天保佑之意。由此可看出,古代的磁州艺人非常清楚这个字的含义,绝非是错别字。也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乂”字的普遍使用情况。这些诗词曲赋书写在瓷枕上,不仅起到美化的作用,还传播了文化知识。
  四、结语
  生活是生命的载体,所有的实体艺术形式其实都可以说成是生活艺术。如果说艺术是一部长篇历史话剧的话。宋代磁州窑枕在匠师们的创造下,其造型优美,装饰内容丰富,构图巧妙,笔法娴熟,绘画生动,颇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小小的瓷枕,呈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通过对宋代磁州窑瓷枕的浅析,不仅是展现工艺和技术上的演变和进步,更多的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人文与艺术内涵方面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肇.《国史补》卷下,唐.
  [2]郝良真.赵学峰.马小青.《磁州窑古枕》,2004,(5).
其他文献
【正】 判例,泛指可作先例据以决案的法院判决。判例法(Case law)是英美法系的主要渊源。它是根据以往法院和法庭对具体案件的判决所作的概括。其根本之处在于“把先前的判例
[提 要]2016年初,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认为,打造工匠精神是江西制造强省的“加速器”,弘扬工匠精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融入工匠精神是实施旅游品牌战略的“强引擎”。培育工匠精神应始于职业教育。文章分析指出,宥于外部环境和传统的教育思维,对于省内外大多数职业院校来说,工匠精神依然是稀缺品。江西以融入工匠精神为契机实现职业教育
在上饶县望仙乡,大人们管教女孩子有一句狠话:“你不好好读书上进,将来就嫁到大济去”。大济,在上饶县最北面的望仙乡,藏在深山里,距离县城67公里,全村822户3400人,有贫困户1
江西瑞金作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殷切嘱托,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突出“更加注重精准、更加注重造血、更加注重全面、更加注重集中、更加注重务实”的思路和举措,确保2017年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完成剩余2.8万人脱贫、20个贫困村退出的目标,向党和老区人民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