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格角度透视学生数学作业错误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作业练习是以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是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某一具体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这种活动一般在新课之后进行,它是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应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活动中,从而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在学生做作业时总有或多或少的错误,通过对学生作业这些错误的分析,我发现它与学生的性格有一定的联系,不同性格特质的学生所犯的错误也不同。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我采取了如下一些对策。
  一、从学生的性格特征出发,加强思想教育,激发学生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在作业错误分析中,做下面三件事:
  (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
  (2)找出具体的错误点并初步分析错误原因。
  (3)分析这位作业做错同学的性格特征。
  通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发现学生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了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
  从多次的观察分析中,我发现相同性格特质的学生在错误成因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我对不同性格特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多血质同学的有兴趣广泛而浮躁、易随波逐流;轻率不踏 实、事遂心则热情锐减;情感不易深沉、易见异思迁;缺乏耐力与毅 力、易轻率作决定等这些缺点,应教育他们踏实做题,多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要学会自主选择,做事要持之以恒。教师也要经常检查督促他们,在内力不足的时候用外力来促进他们,锻炼他们的耐力与毅力。我还会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 法,产生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二、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有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只能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 算时合理的操作过程就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如错误率最高的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了提高作业的准确率我就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
   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三、改革批改方法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前面提到的对算草也进行批改外 ,我还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即作出评定。如发现有错 ,则暂不批改,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则教师依 然作出全部正确的评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 责的学习精神。由于订正后还能得“优等”,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为了 使学生交的作业能不通过订正而全部正确,我还对这样的学生给予另外的奖励,如发给红五星,当拿到一定数量的红五星后,可换一封教师给家长的表扬信。
  上述教学对策,2009年我在一个基础较差的七(7)班进行试验,取得较明显的效果,正确率从75%上升到 一年后的90%。
  2009年我又在一个基础较好的七(3)班进行试验,从开始85%准确率上升到一年后的99%。
  (1)采取上述这些教学对策后,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 重视研究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措施。
  (2)当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后,将会产生远期效果。实验的两个班级,随着时间的推延, 习惯越来越好,正确率也随之越来越高,实验七(7)班期中考前学生作业正确率为85%,七(3)班为9 2.3%到期末考前学生作业正确率七(7)班又上升1.2%,七(3)班上升 4.5%。
  (3)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缩短差距、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从相差 百分率可看出,七(7)班这些原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实验后其学习水平已很接近全班的学习水平。
  由此可见,学生作业错误的建设和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一是从他们性格出发,具体性格具体对待。二是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三是要教会学生一些使计算正确的有效方法。四是要积极地教育与鼓励。如若采用罚做或大量练习的消极措施,只能是适得其反,越罚越练错误越多,而真正好的习惯并不能形成,甚至学生会产生看到计算就怕的不良心理条件反应。而采用上述一系列对策后, 广大学生心理上树立了定能计算正确的信心,行为上也力争计算正确,这种学习心态的形成,必能促使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政治教师都应该反思对照自己的工作,加强自身整体修养,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做到诲人不倦,向课堂要效益,提高课堂效率,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以优异的教学实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教师修养 文化素质 教学质量    国运兴衰系教育,教育成败系教师。面对未来世界的召唤,广大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那么我们中学政治教师应该如何扮
期刊
咏愁,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的一个情感主题,千百年来常咏常新,诗人辈出,佳作丰硕,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真可谓是千年诗词一腔愁。鉴赏诗词,领略诗词之美,是绝对不能忽略“愁”这一永恒的主题。  诗人个体情绪的差异,生存处境的不同,情感遭遇的不一,咏愁诗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  从内容上来讲可分为以下几类:离别之愁,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相思之
期刊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沔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所在的是一所乡镇中学,面临的现实是许多学生自制力差,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心理素质较为弱化,情绪极易波动……而学习数学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这确实给学习数学加大了难度,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好数学是难以想象的。我以情感与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做了有益的
期刊
我校在07年依次分别在高一、高二和高三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去年10月我在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中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收获很大,现结合高中物理教学,谈一谈电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电化教学的作用  1、激发和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运用电教媒体,特别是运用电教录像片和微机辅助教学软件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将所研究的对象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应当是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所必须孜孜以求的,但我们也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偏差。细致想来原因挺多,客观上讲教材、学生都存在着制约学生提高自身整体理解运用语言能力的诸多因素。作为教材,我们具体看到,一本本教材其内容都具有儿童极强的可读性,其形象性应该是无话可说的,但是一个个文字对于我们的小学生而言,对于小学生赖于形象思维极浓的特征而言相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教学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又能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  关键词:课堂教学 导入 创设情境 激发 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精彩的导入是师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近义词,容易混淆,而这也正是高考出题的重点,所以要求教师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对比法进行区分,找出这些近义词的相同点、不同点。最好的时机就是第一次学习时,启发学生思考、归纳、总结,这样才能根深蒂固,形成完整正确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高中生物 近义词 混淆 概念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近义词,容易混淆,而这也正是高考出题的重点,所以要求教师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运用
期刊
每个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其发展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兴趣、性格和能力方面,就是在同一方面发展的水平与速度也是不同的。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有的放矢地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分层次教学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正推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许多省市实施了小学生就
期刊
一、明确教学意义,抓住修辞实质  学语法是为了把话说通顺,合乎逻辑;学修辞是为了把话说好,表情达意准确、生动形象、完美。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十分重要。修辞实质是修辞行为,其生命在于运用,修辞教学是对修辞行为的指导。修辞行为起始于人的语言交际活动的需要,人们利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当然就希望所选用的词语、所编排的句子能够恰当妥帖地表达情感、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为了使自己发出的信息有
期刊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的学科。数学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数学中让聋生巧用学具操作,有助于聋生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有助于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聋生的主体性,即将问题让聋生去发现,结论让聋生去获得,实验让聋生去操作,让聋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