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桃花开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放学后,胖嘟嘟的弟弟,都因右手抢到那个三扁四不圆的小筐,左手举着弯把儿的小刀,跟我大呼小叫地炫耀:“哦,哦,今天我又是小筐喽!你还得比我挖得多喽!”我哪有心情搭理他呢,拎起爸妈给我准备的大一点儿的篮子,呼唤着小伙伴们,一起冲向了村西的那片沃野。
  棵棵“曲麻菜”像刚出水的莲叶,更似镶嵌在大地上的绿梅花,脆生生娇滴滴地散开了花瓣。大兴安岭通常称这种野菜为苦菜,我的家乡却叫做“曲麻菜”。一堆堆挤在垄沟里抑或一排排散铺在几根垄台上。两瓣儿大的贴着地面,两瓣儿小的与那对大的相对着长开来。我们一般都是挑四个叶的挖,不大不小,幼嫩,香甜。只需碰到三五片,小篮子也就差不多满了。然后我们又大呼小叫着,钻进了南山坡的杏树花林,捉起了迷藏。
  每当春天来临,我的眼前总会浮现这一场景。一晃儿,与那坡杏树花林分别竟二十多年。万万没想到,今年竟在内蒙古大学的校园里,与一场桃花盛开不期而遇。
  因了那枝枝杈杈似是被摆得整整齐齐的样子,又因了那满树的串串粉嫩娇羞都架在高高大大的树干上,我猜想内大开的这些粉花定是桃花,而非杏花。管它是桃花还是杏花呢,追究起来终不是目的,谁让我更在意那满树芬芳,能勾出我与小伙伴们挖野菜时的欢乐呢。
  我的家乡在辽西的一个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大多数都是一个家族的亲戚。即使几户人家姓氏不一样,也会被各种连襟关系连成了亲戚。能满田野跑着挖野菜回来的,怎么都是八九岁以上的孩子了。那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条件不好。每到春天,家家饭桌上的菜食,都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若能泡上一盆子黄豆芽出来,再炒上一点儿咸菜条,盛上一碗高粱米饭,简直就是富贵人家的标准了。大多数百姓家都是舍不得泡上一盆黄豆芽的,挨到春草吐绿,大人们便把房梁上藏金贵东西的小筐拿下来,再弄一把小刀,发给孩子们:“去大地里挖曲麻菜,那儿的干净。”于是,又给我们出去疯跑多了一个理由。
  弟弟比我小三岁,虎头虎脑的,全村子的大人都说这孩子仁义,将来一定是个“大人物”,妈妈只要听到这样的称赞,满眼流露的都是希望。弟弟到了谁家都能多吃个糖球,头顶上还被多摩挲一回。因为有我带着,爸妈就给他也备了一个小筐,由着他有个去处。他挖野菜,哪里是挖呢,简直就是田地里的灾难。松软的大地里,随着春风也吹来了很多小虫子。有时候就会爬出来一只黑色的大肚子大脑袋的蚂蚁。触角直直地伸着,跑得特别快。弟弟一旦发现这个“敌情”,那个三扁四不圆的小筐,就会“嗖”地撇给我了。高兴了还顺便撇过来一句话:“姐,那边还有一片更多的,你赶紧去挖,一会他们发现了,就没你的份了。”说完,他便撅着屁股,跟踪那只硕大的蚂蚁,叽里咕噜地说起来。所过之处,垄沟和垄台基本就分不清了。
  我比不得他那么自由,那时候的我已经懂得,全家人的晚餐就靠这一篮子曲麻菜调节胃口呢。小时候的我,干活已经会找窍门了。曲麻菜有大有小,为了挖得快,当然先挖大的了。所以每换一处,我总是先捡大的挖,然后再挑些小的,实在刚露头的嫩芽,我便看也不看了。有的小伙伴还能一边挖一边掐去菜根上的土末儿,我可不费那时间,妈妈说拿回家来,有的是时间掐。爸爸还说他更爱吃大点儿的,苦中有甜。
  有爸妈做后盾,我挖得更快了。主要是挖完曲麻菜再去山坡上杏树花林里玩一圈,才是我们每天最大的快乐。说是杏树花林,一点儿也不夸张,那面山坡足足有几千平方米的面积,像有人特意播了种似的,撒满了杏树。每年四月初的时候,即使坐在家里的炕頭上,飘来的杏树花香也让人陶醉,如坠云里雾里。那些杏树不像内大院里的这些树,都有高高的树干,上面张开着大伞一样的树冠。南山坡上的那些杏树,像是一堆枝杈商量好了似的,席地而起,争相着旁逸斜出,竟是围成了一圈,拉着手跳起了圆圈舞。一棵挨着一棵,一丛挨着一丛,就那样毫无章法地铺满了一座南山。每年开花的时候,粉嘟嘟的杏花儿,从地面往上,一株株,一串串,挨挨挤挤,一副定能硕果累累的架势。一丛是这样,两棵是这样,一山坡都是这样。谁能不爱呢?
  我们一起玩的伙伴大概有七八个。其中有个叫青春的女孩子长得最漂亮,肤白细嫩,一对大眼睛,长着忽闪忽闪的眼睫毛,看起来那样灵动。我们都爱跟她躲在杏树花里捉迷藏。人美花美,谁不喜欢呢?每每有小伙伴缠着青春不放,弟弟总会一本正经地跳出来大喝一声:“再不松手,我就告诉她妈妈去。”因为我们都领教过青春的妈妈护着青春的“阵仗”,便赶紧松开了青春,又跑去另一棵杏树旁了。还有舅舅们家里的表妹晓静、晓丽,我们都是形影不离的玩伴。冬天一起玩东北典型的女孩子游戏,在炕上歘嘎拉哈。往往从村南头跑到村北头,再从村北头跑到村南头。除了睡觉,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在一起。自然挖野菜、钻杏树花林是少不了彼此的。
  那时候的我们,只听说过照相,却从没照过。直到我离开家乡,也没能和那一山的杏花留个合影。村子里第一次来照相的,是我十一岁的那个夏天,我借晓静的裙子和弟弟一起拍了唯一的一张照片,没想到这张照片竟成了永恒。
  那年我已经十四岁了,弟弟也长高了很多。又是夏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雨过后,爸爸让我骑车去八公里远的乡上给妈妈买药,弟弟缠着我也要一起去。那时候都是古老的二八自行车,我的个头是够不到车座的,一般都是骑在大梁上或者干脆蜷着腿,斜伸着脚够外手的脚蹬,半圈半圈地蹬着走。带着弟弟,他就要坐在后座上。我先蹬上车子呢,他就坐不到车座上;他先坐上呢,我就无法骑在大梁上。我一心想自己骑车,竟用特别强势的腔调,坚决拒绝了弟弟的哀求,欢快地骑车走了。
  等我回来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像疯了一样冲向村西头的那片高粱地。说是前一天的暴风雨刮断了电线,电工并没有严格检查线路,就让通了电。结果有人被电死了。当我冲过去的时候,弟弟已经被大人们抬回了家里。那个中午开始,妈妈是彻底疯的。正值暑假,温度那么高,弟弟小小的身躯是禁不起的。按照家乡的习俗,这么小的孩子走了,不能入祖坟,且应该在一个僻静地焚化才合规矩。疯了的妈妈,硬是让爸赶制一副棺木。其实爸爸又怎能不伤心欲绝,他疯了一样去找那个电工。电工自知理亏,答应了妈妈一切条件,做了棺木。弟弟的葬礼像去世的大人一样,三日后埋在了南山坡朝西的那侧半山腰上了。从此,如果找不见妈妈,她定是在弟弟的坟侧嘀嘀咕咕着什么。
  而我,那个暑假是彻底被妈妈圈在屋子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妈妈扯来一个蓝色的门帘布,还有一尺多宽的楹帘,一大堆五颜六色的花线,一个刴花用的花绷子,还有两根刴花针。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妈妈画画竟是那般行云流水。她在门帘布上画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我需把凤凰的每一个线条,用花绷子撑紧,再把花针穿上线,一针一针地刴出来。这对于喜欢漫山遍野疯跑的我来说,无异于一场酷刑。可我不敢违背妈妈的意愿,在她的指导下,一针一线地刴出了一只呼之欲出的凤凰。楹帘上是一对相向而生的干枝梅。我已经可以独立画完刴完修剪完了。门帘挂上的瞬间,我想我已经懂得妈妈的用心了。
  那个暑假似乎漫长得出奇,刴完门帘,妈妈竟拿回来两本厚如砖头的“大书”——《杨家将》《呼家将》。接下来的日子,我必须读完这两本书,糊弄不得。妈妈不仅看着我读书的姿势,还时常问我哪个章节里讲了什么。半文半白的书,是我从没读过的。每遇到“之乎者也”我都直接略过,竟也没耽误记住情节。待看到“穆桂英挂帅”的时候,心中早已义愤填膺,恨不得跨马出征,杀他个片甲不留。我想,正是在那个暑假,妈妈的文学天赋,开始嫁接给我一些了吧。
  后来的日子里,妈妈还在灯下教我硬笔书法,讲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的故事。那时候我才懂得妈妈作为老三届毕业生,未曾实现大学梦的落寞。妈妈是希望我有机会帮她实现她的梦想的。可她终是没能扛过对弟弟的思念,在又陪了我八百多个日子后,选择去南山那坡杏树林里陪伴了弟弟。
  从此,我再无快乐。再遇桃花开,弟弟脖子上那道深深的疤痕一如我一生的自责,扎得我心如针锥般巨痛。直至女儿已经二十周岁的今天,我仍无法原谅自己,发誓将必须活下去作为对妈妈寄托哀思的源泉,哪怕尝尽世间的悲欢离合。
  那一坡杏树花林,那一场童年的欢乐,踏过岁月这条静静的河,仍在流向未知的远方。如今,晓静考了大学,留在沈阳;晓丽打工也在沈阳有了两套房产;青春嫁到了外村,生了两个女儿。
  而我就是现在的样子,幸遇桃花,却泪眼迷蒙。
其他文献
是你拯救了他,將滑下中年山坡的他,不经意间伸手拉住了。那坡看似不险峻,但下面就是老年的山谷。那时的他是无力的,只有显得粗壮的身体。可它是脂肪堆积的,毫无力量。他是一个宿醉的人,差一点放纵了自己。他精神迷茫,没有方向。天暗下来。前面像是一片沼泽,黑色柔软又潮湿。黑夜,是一个断崖,滑行的人很容易跌落下去。  四周静下来,他将穿过白雪的黑衣脱下。灯光亮了,他熄灭了一盏,又打开了一盏。这样的灯光正好驱离黑
期刊
赋予你辽阔与无垠:蓝天衬底,白云镶边  锦绣之旅在古老的汉语里,峰回路转  东边海水咆哮,西边珠峰庄严  苍鹰把巡视四方的使命代代相传  马背上驮着美酒和祥瑞,一日千里  把大雪茫茫的塞北,跑成花红柳绿的江南  赋予你尊严与优雅:蝴蝶恋花,庄周戏蝶  蜻蜓在荷包上独占鳌头,庙堂之上霓裳翩跹  庙堂之下丝竹声声。琴择佳木,棋择伴  书画需觅得一张好宣纸,只有砚台端庄如仪  墨汁才能行走自如  赋予你
期刊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  雄鸡状的中国版图是一部书  岁月是一幅幅装帧旖旎的册页  将尘封的往事,及飞逝的时光收藏  眸子里垂落的日子,兀立  看温热的世间光影滑落  俯瞰与遥望,季节泛青了又金黄了  往昔的幽火与朝代烟云般远去  金戈铁马也蜷缩在史册不能再版  褶皱的名人和故事,被缓慢的时光打磨  水墨似的,飘过来,又荡回去  那些躺在线装书孤本里的颂词,轻易不敢翻唱  生怕一拨动风儿的琴弦,
期刊
一  山河宽阔,引流黄河、长江、淮河、珠江……  从辉煌的深处出发  领军时代的浩荡,桃花漫开山麓,阳光晕染平原  灵魂仰望,心脏颤栗  蓬勃的词藻伸出四达的根须,链接志远高存的苍穹  点击蓝色梦境的虚空,以朴实装饰民间  欣欣向荣,或从闪电里萃取幸福的发音  铭记不曾衰老,歌吟还待澎湃  在中国,一群微小的星光拢合成炫目的火束  朗照乾坤,也朗照每个赤子敞亮的心房  二  诠释中国,姓氏、地址、
期刊
一  我黑色的眼睛,种进祖国黝黑的土地  黑头发,浓胡须  依旧认得和父亲一样躬耕的木犁  黑河黑龙江澎湃着嘿嘿的序曲  黑脸庞亮眸子,黑额头醒着黑矿灯  方块煤就是黝黑的方块字  写出千年的梦,祖国灯火通明  二  小鸟的黄嘴丫是我同色的皮肤  黄皮肤裹紧炎黄的种,我的祖先是中国龙  黄河涌动滚烫的梦,龙槽里激昂着华夏的文明  黄土高原越发厚实,老南瓜养壮结实的后生  金色麦浪泛起金黄的希望  
期刊
也许  草库伦不是故意  要隐藏这河湾  却让她隔开在千米外  更疏离神秘,更闪闪烁烁  谁的巨笔如椽  在巨幅的绿蕉叶上,淋漓酣畅  书写连通天地的大草  怔住在炫目的绸带之舞两侧  缓缓的山影  千年未能回过神来  像手风琴  呜呜咽咽的百叠琴页  所有惊艳的遥望  都被这天下第一曲水折叠  千万里曲曲折折,风筝线  牢牢系住的,岂止是  一曲蒙古长调  高亢  孤绝  蒙古舞  你是一场越下
期刊
河水的遗憾是带不走两岸倒影  河水是拒绝进化的爬行动物  而大海这只天堂鸟  早在史前就做出了飞行状  往大海爬行,河水是認真的  像藏地磕长头的人  虔诚在心,坚韧在骨  一浪一匍匐,一步一伏拜  磕向大海深处  修炼魂魄,筑造莲台  河水的遗憾是带不走两岸倒影  那些倒影想让河水驮着  驮往大海,捐赠缤纷大地的副本  披挂在天堂鸟的羽翼上  我与众生一样,而它们  与众生一样,我低头看地  捕
期刊
小时候,家里有半亩菜园。那是爷爷奶奶的最爱,也是我的乐园。  大兴安岭北国的冬天,寒冷而漫长,秋天储存的长白菜、大头菜,吃不了多久就没有了。于是,剩余的时光里,只有土豆、卜留克陪人们度过漫漫长冬。单调的饮食,单调的日子。于是,最盼望的就是春天的到来。  五月中旬之后,冰雪消融,大地解冻,可以种园子了!  这是特别开心的日子!小小的我,放学之后,帮着爷爷翻地,学着爷爷的样子撒种,拎着大水壶浇地。水壶
期刊
白马长阳奔着他走过来,粉白的脸上挂着土样的灰黄。她急急地说,完了,我的股票没有跟上这波上涨的节奏,不但踏空,还套住了,要不要割肉?  他本来是散户,十年前从七千元起家,一路炒来,炒到三十几万,被这家证券公司营业部经理请到了中户室。他知道,这家营业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二十万以下是散户,在大厅里共同拥挤着观看那块幕布一般或红或绿或红红绿绿的电子显示屏,观看那上面的股票市值蹦蹦跳跳、起起伏伏;中户室的客
期刊
我曾铭记大山献出的拥抱  也曾梦见再一次陪着峡谷行走  收获远方的逶迤  抛向密林深处的野径  长满幽寂  清风抱着一枚树叶翻个身  独自享受这入梦的安宁  根河的浪花水灵可我的词语干瘪  鸟鸣在晨光中化作露珠  锦鲤在白云里演绎旷世的爱情  让清空闪烁惊奇的眼睛  白天鹅洗浴自己的背影  等待爱情回家  桦皮船  从岁月的彼岸游弋而来  载来柳芭多彩的故事  还有那玛丽娅·索  贮藏在驯鹿脊背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