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八问”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s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场地
  目前,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根本没有足球场,连五人制的小足球场都不具备。例如,在广州市1500多所中小学校里,有足球场地的不到1/3,首批设立的304所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其中200所没有完整的场地,甚至连小型的五人足球场都没有。
  而全国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要求学校“立刻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足球是激烈运动,场地不好,学生踢球时受伤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足球场地,岂能简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问师资
  据全国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目前全国乡镇中学以上的学校,平均每所学校只有0.7个体育老师,许多乡镇中学,连体育老师都没有,就更别说专门教足球的老师了。而全国有15所体育院校和部分师范专业在培养足球人才,这些学校每年毕业的科班生只有1000多人但远远不够。例如,目前广东省只有足球教练470多人,在广东省足协注册的足球教练员只有180人,而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规划,未来五年将建设5000所校园足球推广学校。如此一来,广东省至少需要培训5000名足球教师,缺口相当大。
  教育部计划于2015年培训一万多名校园足球人才,其中包括教师、校长、裁判以及退役运动员。如此大规模的师资培训,效果将如何呢?这有待观察。
  问经费
  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每年投入校园足球5600万元左右,但是分到各个学校就几千元,搞一次活动差不多用完了。目前经费途径只有一个,就是政府投入。在经费向足球倾斜的情况下,其他体育项目经费怎么办?
  问教育教学
  以前文化课侵占体育课时间,是因为体育课没有评比;现在体育课有评比了,会不会走到另外一个体育课侵占学习的极端呢?更何况开发足球课程资源、保证体育时间、营造校园足球文化哪样不费脑经呢?这么短的时间内,有着看起来很美好的数量要求,真的可以按质完成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吗?
  问家长
  担心学生受伤,不让学生踢球的新闻比比皆是,家长因为孩子踢球受伤而与学校闹纠纷的事件也不少。目前的义务教育过程中,尽管很多孩子买了保险,但真正受到损伤时还是存在一些扯皮现象,这将如何解决?锻炼身体有如此多途径,也不见得家长都支持学生踢足球吧?
  问功利化隐患
  从2015年9月开始,各种校园足球竞赛将开赛,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开始后,会不会导致学校引入、争抢学生运动员、造假学生运动员等“唯金牌”现象产生,将校园足球引入“竞技化、专业化”的功利足球歧途呢?
  问如何出众
  2025年将建设五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那么,发展这一特色的学校怎么在同一特色学校里突出自我?这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加之校园足球只是体育教育的一个项目,在部分学校之中早已形成一个特色项目。在校园足球开足马力发展的局面下,这些学校的特色项目将如何上升至学校特色,怎么在其他特色之中拔得头筹?
  问足球特长生的出路
  在发展校园足球过程中,总会涌现出一批足球尖子。可是,他们往往会面对学业和足球的两难选择。在高考还是以考试为主的前提下,加上现在体育特长生被取消高考加分,他们的优势该如何体现?另外,要走职业道路,势必牺牲大量的学习时间。一旦文化课跟不上,走专业足球道路又遭到淘汰,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本刊将持续关注校园足球发展,尤其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问题,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投来相关稿件。稿件内容应侧重经验分享,帮助学校(区域)解决实际困难,字数300-3000为宜。
其他文献
互联网思维下的学校品牌建设    “独孤九剑”第一式:用户思维          作为企业,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作为学校,必须从整个学段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只有深度理解学生才能发展。    法则1 得“屌丝”者得天下  这是一个自称“屌丝”而骨子里自认“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产品不能让用户成为其中一份子,必
期刊
北京大学利用百年校庆之机,通过设计和筹划,使得本校的发展目标上升为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标。          由于我国公办大学均隶属于不同层级政府,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政府的政策和资源,因此,在某种情况之下,大学会利用校庆的机会向政府展示自己取得的辉煌成就,表达自己某些重要的利益诉求;政府也会利用大学校庆的平台,宣示自己的政策方针。北京大学校庆就是校庆多种功能特别是政治功能发挥的一个典型
期刊
学校为校友操办婚礼?想不到还有这等好事!        “服务年轻校友、传承求是精神。寻找幸福的起点,回到梦想起航的地方,在母校117周年校庆之际,真正为校友定制一份人生的珍贵回忆,将师生情、同窗情、爱情、亲情汇聚在这难忘的时光里。通过最具纪念意义的集体婚礼形式,共同庆祝母校117周年华诞,展现浙大风貌,弘扬求是精神。”这是《“缘定浙大”第三届校友集体婚礼报名通知》上所写明的活动目的,由浙江大学校
期刊
导语  如果人生要割裂开来看待,那于和伟是典型的两种极端。青少年期的不完整和人道到中年的财名丰满,将于和伟过去的46年划归成两种人生。转变是他自己的努力和一点运气,沉稳温和成了他塑造角色的底子。  于和伟是把演员身份和自身分开的人。大多数明星,是顶着光环在生活,为了营造某种特质去做一些事。于和伟不是的,他明显的“戏里是演员,戏外是凡人”的认知让采访者诧异,原本的温和更多了一分。  和于和伟见面这天
期刊
一所学校,若将自身特色吹得天花乱坠,则万万不可取!      基层学校积极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大力实施“学校特色”创建、申报工作,这是近年来一种常见的教育现象。  在特色选择上,各所基层学校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校领导都绞尽脑汁地谋划特色,尽显个人聪明才智:有的学校经常在运动会上获奖,部分学生的体育成绩好,就申报体育项目(如跳绳、踢毽子等)特色;有的学校师生字写得好一些,就申报书
期刊
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于学校管理也同样适用。      今年四月份,本人被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安排到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跟岗学习。两周的跟岗学习期间,我被萧山二中典雅大气的校园环境陶醉着,被萧山二中积淀半个多世纪的校园文化精神浸润着,被萧山二中“建设幸福校园、成就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的十八字办学目标感动
期刊
到湖南看特色名校      湖南,这片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富饶土地走出了众多风云人物,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当然,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壮丽画卷上,湖南也给我们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值得大家用心欣赏!而作为省会城市的长沙,有着三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楚汉文明和湖湘文化的始源地,其特色名校的发展成果更是令人感到惊喜!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创建于1963年,历经50余年的发
期刊
一枚小小的校徽,背后体现的却是一所学校的大精神。            在今年3月初,中南大学公布了微调修改校徽的决定,并于5月初发起了两个方案的建议征集。从@中南大学百度贴吧 所发布的新浪微博得知,学校官网投票没有“原版校徽”(即现用校徽)这一选项,原版校徽的下载地址也失效了,使人产生学校非改校徽不可的感觉。于是,有一部分师生与校友在网络上发起了“支持原版校徽”活动,促使相关部门将原版校徽与修改
期刊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小学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样化、班级课程特色化三方面着手,大力构建 “宽教育”课程体系,成为落实其“宽教育”办学理念的一大抓手。       “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育工作的核心、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这是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今年5月15日召开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指示。  南海实验小学按照学生
期刊
自校长岗位上退下来后,我就好久没看到北海小学的董校长了。某一天,从好友的腾讯空间里看到了“董校长那件紫尼大衣上精致闪闪的校徽”,这令我想起以前一起开会的场景,其胸前总是别着一枚校徽。虽然我未曾与董校长共事,交往尚浅,但是对她的教学与办学经验感到由衷钦佩,别上校徽出门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一枚小小的校徽,承载着董校长对学校的热爱。众所周知,校徽是一所学校的象征,从董校长对待校徽的态度与行为就可以看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