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年强则中国强;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要求提升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以期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中学生进行以促进其健康为目的的干预措施,并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这既是体质健康研究实践过程中的有益尝试,又是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实行健身运动健身教学这样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产生许多积极作用,这对提升中学生体质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着重大影响。
关键词:健康中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
前言
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全民健康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条件。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它的颁布不仅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国学校体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好“纲要”,国务院于2019年6月再次出台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汇集当前民众所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以提高民众健康水平、提升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点[1],通过一系列科学化、系统化途径来推进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进程,从而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提升。
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中,学校体育肩负着重大责任。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大任务[2]。尤其在中学阶段,中招体育加试作为初中过渡到高中的升学考试中一个特殊环节,其分数所占比重在不断提高[3],因此,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一种既科学又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它可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及自身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体育运动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体质,从而促使不同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1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学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理论基础
1.1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具备高度科学性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是从人的身体出发,通过运动以增强人体体质的方式再回归身体的一个程序,它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体体质健康水平,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工作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要了解学生们具体的身体条件及健康状况,根据他们的体能基础和对健身的了解程度,再结合校园内已有的相应配套设施以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及相对应合理的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形成运动处方的形式。在健康中国行动中,“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是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需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这样的健康中国大背景下,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程序方面还是在对运动负荷强度把控方面都极大地保证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1.2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有着较强针对性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对于学生更是有着极大的针对性[4],“因才施教”,“因材施教”,彰显体育课中必须遵循的区别对待原则。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会因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体现其针对性,即根据不同身心状况、外界环境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生们最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处方,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每个学生有着一套个人专属并且科学的体育运动计划,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们树立主体意识,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感。与此同时,学生们结合自身状况按照已制定好健身运动处方中相应的运动种类以及各类项目的运动强度、频率和时间去进行课堂体育锻炼,这样有利于使得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5]。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并且乐在其中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去。
1.3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讲求教学时效性
虽然与大多体育教学模式相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首要教学目标,但它的核心内容在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围绕健身这个主题,以运动处方的形式设置运动内容以及运动形式。这种健身教学体系完全实现了教学目的、内容、形式及结果的统一性,并且把增强增强体质健康目标贯彻落实到底。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正在向专项素质教育逐渐转化[6],这个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育成绩评定环节过于重视运动成绩,若不能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学生则没有办法通过测试,造成的结果是他们的身体锻炼情况无法受到一个客观的评价。若只是一味地重视运动教学,忽略了对学生们健康知识的教育普及,学生便无法很好的体会到体育课堂上的健身功效,学生们的体质健康不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和提升,从而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如期完成。开展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前提就是面对全体学生,以学生体质为基础,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遵循个别性、逐渐性以及重复性原则[7],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考核标准更要注重学生体质健康是否得到提升,适当放松对学生运动技术掌握程度的测量标准,以确保每个学生真切感受到强身健体的好处。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效果足以证明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
2 健康中国背景下开展健身运动处方教學模式的建议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先进性
在中学开展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工作中,强大校园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工作。教师需具备设计制定健身运动处方并且能把它熟练的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能力。目前,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中学开展并不多见,大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师资水平问题。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不能仅仅只是拥有了教师资格证就坐稳坐实了教师岗位,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拥有着丰厚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以及其他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水平上来后,学校的体育配套设施也得与之相匹配。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里需要大量多样化专业健身运动器械及场地,并且需要配套的相关工作人员保证这些器械场地的维护以方便学生安全使用。优秀的师资力量加上完整的配套设施才能更好地保证体育教学的先进性。 2.2 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趣味性
目前,我国中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数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为主[8],开展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同时需要向学生们传授体育健身知识,要以能够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以及正确的动作技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们以身作则,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授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以及学生们自身的兴趣为导向,再运用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在体育课堂中将学生们积极调动起来并主动参与进去,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又加强了教学效果。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中还要与学校的体育健身设施以及校园生活环境互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健身运动处方应当围绕学生的健康来设计制定使學生们按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合理的作息、饮食等,从而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将健康中国观念贯彻落实到底。
2.3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强教学适用性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来说较为繁重,加上其他因素影响,多数中学生真正花费在体育上的时间并不多。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下,为应付中招体育测试,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主要针对考试科目,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这样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开展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后应当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健康中国行动意见的新方向相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培养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合理的作息规律饮食习惯以及了解运动损伤的防护知识等,使得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充实,让课堂变得不再单调枯燥,同时也提高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中学阶段便从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从而实现终身体育。
3 结束语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育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是科学的、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这些对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够根据不同学生们的自身情况,对他们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以及柔韧等运动素质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另外,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会出现叛逆心理,但经过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干预,会对他们的心理因素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学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从而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具体实施,更是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学体育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S].2019-07-15.
[2]黄培佳,黄小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0):168+171.
[3]李常浩,韩向阳.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研究[J].武术研究,2018,3(01):140-142.
[4]阮欣靖.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65-66.
[5]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09):72-80.
[6]瞿振元.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1-6.
[7]董玉泉.如何合理有效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J].中国学校体育,2010(03):22-24.
[8]邵伟德,尚志强.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1):85-87.
关键词:健康中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
前言
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全民健康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条件。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它的颁布不仅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国学校体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好“纲要”,国务院于2019年6月再次出台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汇集当前民众所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以提高民众健康水平、提升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点[1],通过一系列科学化、系统化途径来推进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进程,从而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提升。
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中,学校体育肩负着重大责任。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大任务[2]。尤其在中学阶段,中招体育加试作为初中过渡到高中的升学考试中一个特殊环节,其分数所占比重在不断提高[3],因此,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一种既科学又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它可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及自身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体育运动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体质,从而促使不同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1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学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理论基础
1.1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具备高度科学性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是从人的身体出发,通过运动以增强人体体质的方式再回归身体的一个程序,它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体体质健康水平,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工作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要了解学生们具体的身体条件及健康状况,根据他们的体能基础和对健身的了解程度,再结合校园内已有的相应配套设施以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及相对应合理的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形成运动处方的形式。在健康中国行动中,“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是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需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这样的健康中国大背景下,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程序方面还是在对运动负荷强度把控方面都极大地保证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1.2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有着较强针对性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对于学生更是有着极大的针对性[4],“因才施教”,“因材施教”,彰显体育课中必须遵循的区别对待原则。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会因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体现其针对性,即根据不同身心状况、外界环境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生们最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处方,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每个学生有着一套个人专属并且科学的体育运动计划,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们树立主体意识,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感。与此同时,学生们结合自身状况按照已制定好健身运动处方中相应的运动种类以及各类项目的运动强度、频率和时间去进行课堂体育锻炼,这样有利于使得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5]。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并且乐在其中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去。
1.3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讲求教学时效性
虽然与大多体育教学模式相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首要教学目标,但它的核心内容在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围绕健身这个主题,以运动处方的形式设置运动内容以及运动形式。这种健身教学体系完全实现了教学目的、内容、形式及结果的统一性,并且把增强增强体质健康目标贯彻落实到底。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正在向专项素质教育逐渐转化[6],这个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育成绩评定环节过于重视运动成绩,若不能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学生则没有办法通过测试,造成的结果是他们的身体锻炼情况无法受到一个客观的评价。若只是一味地重视运动教学,忽略了对学生们健康知识的教育普及,学生便无法很好的体会到体育课堂上的健身功效,学生们的体质健康不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和提升,从而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如期完成。开展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前提就是面对全体学生,以学生体质为基础,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遵循个别性、逐渐性以及重复性原则[7],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考核标准更要注重学生体质健康是否得到提升,适当放松对学生运动技术掌握程度的测量标准,以确保每个学生真切感受到强身健体的好处。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效果足以证明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
2 健康中国背景下开展健身运动处方教學模式的建议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先进性
在中学开展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工作中,强大校园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工作。教师需具备设计制定健身运动处方并且能把它熟练的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能力。目前,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中学开展并不多见,大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师资水平问题。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不能仅仅只是拥有了教师资格证就坐稳坐实了教师岗位,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拥有着丰厚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以及其他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水平上来后,学校的体育配套设施也得与之相匹配。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里需要大量多样化专业健身运动器械及场地,并且需要配套的相关工作人员保证这些器械场地的维护以方便学生安全使用。优秀的师资力量加上完整的配套设施才能更好地保证体育教学的先进性。 2.2 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趣味性
目前,我国中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数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为主[8],开展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同时需要向学生们传授体育健身知识,要以能够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以及正确的动作技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们以身作则,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授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以及学生们自身的兴趣为导向,再运用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在体育课堂中将学生们积极调动起来并主动参与进去,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又加强了教学效果。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中还要与学校的体育健身设施以及校园生活环境互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健身运动处方应当围绕学生的健康来设计制定使學生们按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合理的作息、饮食等,从而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将健康中国观念贯彻落实到底。
2.3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强教学适用性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来说较为繁重,加上其他因素影响,多数中学生真正花费在体育上的时间并不多。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下,为应付中招体育测试,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主要针对考试科目,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这样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开展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后应当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健康中国行动意见的新方向相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培养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合理的作息规律饮食习惯以及了解运动损伤的防护知识等,使得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充实,让课堂变得不再单调枯燥,同时也提高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中学阶段便从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从而实现终身体育。
3 结束语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育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是科学的、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这些对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够根据不同学生们的自身情况,对他们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以及柔韧等运动素质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另外,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会出现叛逆心理,但经过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干预,会对他们的心理因素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学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从而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具体实施,更是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学体育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S].2019-07-15.
[2]黄培佳,黄小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0):168+171.
[3]李常浩,韩向阳.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研究[J].武术研究,2018,3(01):140-142.
[4]阮欣靖.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65-66.
[5]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09):72-80.
[6]瞿振元.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1-6.
[7]董玉泉.如何合理有效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J].中国学校体育,2010(03):22-24.
[8]邵伟德,尚志强.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