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喜树碱联合FFL方案治疗晚期胃癌52例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_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羟喜树碱(HCPT)联合FFL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2例晚期胃癌患者,奥沙利铂(L-OHP)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CF)200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至第5天;5-氟尿嘧啶(5-Fu)500mg/m2静脉滴注4 h,第1天至第5天;HCPT8 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至第5天.4周重复,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52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11例,进展(PD)19例,总有效(CR+PR)率为42.3%,总受益(CR+PR+SD)率为63.5%;在肝脏转移的16例患者中,肝转移灶有效率56.3%,受益率为68.8%.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神经毒性,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HCPT联合FFL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特别是对于肝转移灶有效率高,毒副作用能够耐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样本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相关的磷-精蛋白(P-gp)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生化反应方法.将血浆样本与化学试剂混匀,根据反应前后透光率的不同,计算每个样本P-gp活性的改变以及对长春新碱的相对活性,相对活性大于30%即判定为P-gp阳性.结果 治疗前P-gp阳性率为16.2%.化疗3个周期后P-gp阳性率为4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AP-2α)对大肠癌细胞株SW620增生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pcDNA3.1(+)-AP-2α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质粒转染入SW620细胞,利用MTT法检测其对SW620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各组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β(ER-B)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转染AP-2α后SW620细胞内AP-2α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患者52例,应用近距离照射计划系统(TPS)和实时计划相结合,确定粒子的分布、活度、数量、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DP),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术后1、2、6个月分别行CT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化验血象、肝肾功能,评估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
期刊
目的 探讨短肽犁肠内营养剂(商品名:百普力)在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短肽型肠内营养剂进行肠内营养)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疗2周后WT/IBW、TSF、MANC、ALB、TRF、PA、IgG、IgM、IgA、C3、CD3、CD4、CD8、CD4/CD8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呈
目的 比较直肠腔内灌水和橡皮套内注水的腔内超声在直肠肿瘤术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215例直肠肿瘤患者分为两组,Ⅰ组120例,Ⅱ组95例.分别采用直肠腔内灌水法及橡皮套内注水法的腔内超声进行术前分期诊断并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 两组间浸润深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0.0%、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直肠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2.5%、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对判定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方法 对47例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的331枚淋巴结进行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判定是否有微转移的存在,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普通病理染色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哨淋巴结及同组患者未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的淋巴结两组微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分析热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腹腔内和肝转移的治疗和预防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6例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热化疗和静脉化疗效果比较.96例患者确诊后即行根治术,术后2周开始行化疗,均采用FAM方案,其中54例行腹腔内灌注热化疗和全身热化疗(热化疗组),42例进行静脉化疗(化疗组);热化疗组使用高频热疗机进行腹部热疗.结果 平均随访22~36个月,热化疗组发生肠粘连肠梗
目的 观察消癌平、复方苦参注射液(商品名:岩舒)联合氟他胺治疗老年人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RPC)的疗效.方法 6例有明确诊断且内分泌治疗失败的前列腺癌患者,采用消癌平6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1+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连续静脉滴注15 d,氟他胺250 mg,1次/8 h,连续口服15 d.按实体瘤疗效评分标准和血清PSA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淋巴结缩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BBT)及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可行性.方法 对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前列腺电切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前列腺窝未发现肿瘤转移.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同期治疗膀胱肿瘤合并BPH安全、可行、有效。
目的 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穿刺标本中T细胞受体(TCR)β链克隆性基因重排及互补决定区3(CDR3)谱型.方法 应用RT-PCR扩增TCR V β 24个亚家族的CDR3基因,并经基因扫描确定T细胞克隆性,对提示单克隆或寡克隆增生亚家族的PCR产物测序分析其CDR3序列.结果 4例淋巴瘤患者TCR表达受到明显抑制,仅表达1~4个Vβ亚家族.所有患者均存在1个或多个Vβ亚家族的克隆增生T细胞,增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