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改革的要求,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相比在广度、难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增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一) 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高中英语教学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如果再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把学习英语看成一种负担,对英语提不起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吸取知识,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责任感,使学生对学习目标有新的认识,由此产生学习和钻研的精神。
(二) 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高中教学不同于初中教学,初中学生需要教师“搀扶”着学习,高中学生则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独立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特点,是自主学习能力的灵魂所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发现超出教材内容的新知识,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三) 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特点,由于学习背景的不同,高中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基础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 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前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好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状态,在学习结束后及时总结和进行自我评价。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并且督促自己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一)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催化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学生对学习英语避而不及,那么在英语课堂上就会没有精神,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英语成绩得不到提高。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积极地吸取知识,并保持敏锐的思维,及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新教材在提高英语趣味性方面有较为明显的进步,教材内容涉及国外文化、名人、饮食习惯等,这些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还要活跃课堂气氛,设置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放松紧张的神经积极发言,在课外还可以组织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二) 合理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英语学习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有的学生对英语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英语基础牢固,接受能力强,进而更想扩大英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状态。还有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或者本来对英语学习有兴趣,但因学习方法的错误导致英语成绩不是很理想,从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越来越惧怕英语学习,把英语当成了学习过程中的“软肋”,导致恶性循环。教师要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不能只追求英语成绩是否高,更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改变,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加以赞美和表扬,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能够增强信心,并且能够逐渐认识到自身和别人的差距,进而激发竞争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三) 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这里的学习目标不是指每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而是制定学期目标,可以在一个学期内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让学生冲着目标努力。教师不宜把学习目标制定得过细,不宜给学生规划好具体的学习任务,而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计划,对个人来说切实可行,学生为了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就会努力学习,克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畏惧心理、自卑心理,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 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时期下教师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而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权威性降低,引导性提高了。这就需要教师要适时地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主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和学习的意义,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一) 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高中英语教学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如果再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把学习英语看成一种负担,对英语提不起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吸取知识,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责任感,使学生对学习目标有新的认识,由此产生学习和钻研的精神。
(二) 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高中教学不同于初中教学,初中学生需要教师“搀扶”着学习,高中学生则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独立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特点,是自主学习能力的灵魂所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发现超出教材内容的新知识,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三) 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特点,由于学习背景的不同,高中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基础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 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前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好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状态,在学习结束后及时总结和进行自我评价。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并且督促自己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一)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催化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学生对学习英语避而不及,那么在英语课堂上就会没有精神,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英语成绩得不到提高。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积极地吸取知识,并保持敏锐的思维,及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新教材在提高英语趣味性方面有较为明显的进步,教材内容涉及国外文化、名人、饮食习惯等,这些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还要活跃课堂气氛,设置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放松紧张的神经积极发言,在课外还可以组织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二) 合理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英语学习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有的学生对英语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英语基础牢固,接受能力强,进而更想扩大英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状态。还有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或者本来对英语学习有兴趣,但因学习方法的错误导致英语成绩不是很理想,从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越来越惧怕英语学习,把英语当成了学习过程中的“软肋”,导致恶性循环。教师要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不能只追求英语成绩是否高,更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改变,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加以赞美和表扬,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能够增强信心,并且能够逐渐认识到自身和别人的差距,进而激发竞争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三) 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这里的学习目标不是指每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而是制定学期目标,可以在一个学期内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让学生冲着目标努力。教师不宜把学习目标制定得过细,不宜给学生规划好具体的学习任务,而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计划,对个人来说切实可行,学生为了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就会努力学习,克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畏惧心理、自卑心理,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 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时期下教师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而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权威性降低,引导性提高了。这就需要教师要适时地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主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和学习的意义,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