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黄河”科学工程框架研究

来源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raclen4h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黄河"作为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组成部分。该文提出了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框架,并依次论述了框架所包括的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设计、数字黄河的空间基础设施、数据更新能力、虚拟现实与仿真、科学工程的网络以及应用工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数字黄河"基础研究、建立"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示范和科学工程阶段性的建议。
其他文献
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指数分析软件确定最佳分析尺度,对广州市景观格局进行量化研究。对14个不同粒度的栅格图分别进行35个相关指数运算,根据15个敏感指数确定最佳分析尺度为120 m;选取空间组成和空间构型两方面的系列指数,在此尺度下对研究区域进行指数运算和格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州是以林地、水田和旱地为主要景观类型的复合景观结构,优势景观明显,3种主体景观类型集中连片、分布广泛;建设用地比例比全
该文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重大战略问题布局、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管理方式转变等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并探讨新时期我国国土规划的特点和国土规划工作。
探讨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指标、技术方法等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应用于县级区划实践。结论如下:1)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后者以调控和规范区域开发行为为主要功能,作用范围更广且作用力更强。2)建立主体功能区划的5个约束性指标,即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潜力;
生态安全关键地段的识别与分析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和GIS技术对区域生态系统进行敏感性区划,并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得出六安市3个生态安全关键地段:大别山北坡水源涵养地、沿淮行蓄洪湖泊湿地和江淮分水岭易旱区。对这3个关键地段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从生态安全建设的角度提出对策: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建立区域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