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区抗污染化妆品两年内上升40%

来源 :中国化妆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生活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寄望于美容护肤品来抵御污染的侵蚀。近日,英敏特最新研究发现,在2011~2013年间,亚太区个人美容护理产品的“抗污染”宣称出现率增长40%,亚洲市场进而影响国际,拥有抗污染宣称的产品的占比从2011年的22%升至2013年的27%。
  英敏特发现,众多消费者更重视清洁品类,亚太区的香皂及沐浴产品的“抗污染”宣称出现比率在2011~2013年间上升63%,同时,拥有抗污染宣称的头部产品上升61%,护肤产品拥有抗污染宣称的则上升46%。
  英敏特全球美容彩妆分析师/Emmanuele Moeglin说道:“现在的人们越发重视污染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看到美容产品也是逐渐延伸产品功能从而满足不同区域、品类、场合、年龄及性别的要求。随着消费者城市化生活指数的不断壮大,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美容产品拥有抗污染的宣称,将污染源及抗污构成明确化。当我们看到亚太区越来越多的抗污染产品宣称的出现,这说明品牌公司也顺应当地的消费需求,听取消费者的心声。”
  数据显示,相对于其他品类,尽管护肤品类的增速放缓,但其仍是抗污染宣称的重头品类,即从2011年的3.2%到2013年就增长至3.7%。甚至,带有此宣称的眼部护理产品从2012年的3.9%增至2014年的7.2%。
  另外,根据英敏特研究发现,带有抗UV产品宣称的护肤品也在增长。原先约有13.6%的产品推出了抗UV的宣传,至2013年已达15.4%,这个数字有望在2014年增至16.4%。
  最后,英敏特也认为2015年的消费者趋势之一将会是“抗击污染”。事实上,以英国为例,约有83%的受访者认为肌肤可以反映出生活状态,22%的女性受访者在寻求洁肤产品以用来抗污染。同时,年长的消费者也是一个目标受众,31%的英国女士使用脸部护肤面霜以用来抗污染,而年龄在65及以上的女性消费者中有48%则认可这点。
  英敏特资深趋势顾问Richard Cope分析道:“2015年,污染将继续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消费者担心污染对健康及对皮肤的影响,由此,可能会看到美容行业内在对在护肤、护发等产品中针对PM2.5的保护诉求的体现。当然,更多品牌会在社会责任及产品宣称上使用抗污染宣传。”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青铜峡市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1年报告的流腮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青铜峡市2
欧盟美容产品新法规的条款在实际运用中有何意义?来自德国美容化妆品、香水、清洁品产业协会(IKW)的Birgit Huber和化学品与兽医调查办公室美容产品中央实验室(CVUA)的Gerd Mildau
如果我们在搜索引擎中敲入"库索"两个字,那么就会有相应的评论和图片出现在页面上,国内最流行也是最有争议的话题是被网络黑客所"库索"的"小胖子"的肖像权问题。其实"库索"现
本文围绕宣传诚信建设的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党性、批评性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地方广电媒体做好诚信建设宣传报道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随着天然、绿色、健康安全的添加植物提取物的化妆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开发植物资源活性物质、研制纯天然化妆品已成为化妆品产业发展最活跃的主题之一。重新开发植物资源,并不是简单恢复历史,而是既要秉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融会中医药传统理论,又要利用现代生化技术手段,开发新型植物源化妆品,为研发科学的、安全的天然日化产品提供绿色原料。此外,植物提取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补充剂、功能性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
期刊推广工作,是期刊单位针对读者、发行商和广告商做的期刊广告。"酒好也怕巷子深",在市场环境下,期刊要想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宣传,离不开自身的推广。期刊推广工作包括两个方
秋季空气干燥,稍不留神,肌肤就干得要冒出烟来,发痒脱皮等烦恼也层出不穷地冒出来,似乎在夏季里还很好用的保湿品已经不够用了,才刚让肌肤水润一会儿,又觉得干巴巴的,那些总是看上去水灵灵的MM,到底有什么秋冬季“肌密”呢?  秋季补水误区  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展开了关于“女性冬季补水需求”方面的调查,参与调查的女性年龄为22~39岁,按年龄将她们分成年轻肌肤组、轻熟肌肤组,以及熟龄肌肤组,在调查
著名剪纸艺术家苍山日菜携手ORBIS共同推出0RBIS澄净卸妆露限量版!于2013年4月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全国限量发行6000只!该限量版设计的主题为“彼此倾诉”。纷繁的世界瞬息万
随着媒介技术的高度发展,如今的社会已从以语言符号为主导的文化形态转变到以电子影像符号为主导的视觉文化形态。在这样的视觉文化背景下,电视媒体要占领市场,不仅要制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