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旋律局部相似现象初探

来源 :中国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erd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音乐形态比较研究的角度研讨中日旋律的相似性 ,认为中日旋律的典型风格并无普遍意义的同一性 ,各属于不同的音体系。仅在中国局部地区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民间音乐旋律中 ,存在着与日本旋律的深层次的相似性现象 ,具体体现于音阶、音调和旋法等形式要素的特征上。本文以实例比较分析论证了这一观点 ,并结合历史文化略论这一局部相似性现象 ,是盛唐时期胡乐一度入主中原乐坛和中日两国在当时频繁的音乐交流等音乐历史现象的现代遗留物。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melo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musical forms and holds that the typical styles of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melodies have no common sense of identity and belong to different sound systems. Only in the folk music melodies in some parts of China, such as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here are deep-seated similarities with Japanese melodies, which are embodied in the features of the form factors such as scale, tone and spin.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is point of view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xamples. Combining history with culture, this phenomenon of local similarity is a historical phenomenon of music that once belonged to the Central Plains music scene in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and frequent music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Modern remnants.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革命家以及编辑出版家,其教育思想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但他的“学生观”一直为世人所忽略。结合时代需要即新课程提倡
卢梭在教育领域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教育思想至今都值得去细细品味、琢磨.本文着重论述卢梭的教育思想对过去教育的批判及对后世的影响.
本文以目前戏曲教育过程中,愈演愈烈的戏曲从业者对戏曲形体基础训练的忽视问题为介入点,逐渐延伸到在中专阶段与大学阶段,以及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上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的差异
“呼图克沁”产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萨里巴乡乌兰召村。它是独特的蒙古族民间文化形式。因此,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我们保护的对象。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时代的强音;
婺剧是兴起于明代并主要流传在金华(婺州)一带的戏曲剧种,石泉村因受地理环境影响,较早就开始盛行这一剧种。本文通过对石泉村婺剧发展历史的梳理及对石泉村有关人员的走访,
纵观美国艺术史,现实主义乃是美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直至1905年左右,这种路线才遭到第一代新派摩登艺术家的严重挑战。本文以SBC艺术藏品中涵盖的,时间跨度近百年的多位画
本文对高师音乐专业合唱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探讨了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合唱课在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性予以强调 ,并指出高师合唱课教学应加强与
是第一部传入西方的元杂剧,在西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18世纪"中国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所体现出的"孝"的观念,回顾历史上孝的内容和西方人对其的接受和理解.
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不断推进 ,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要改革目前的状况 ,必须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 ,让现代化教育技术进入课堂 ,提高教学效果 ,扩大教学规模 ,适应2 1世纪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钢琴也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喜欢的陶冶情操的乐器。高校中的钢琴专业也很多,培养综合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贯彻教育部的教育方针,在普通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