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和禅韵对中式服装时尚化设计的启发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w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服装文化博大精深,但随着西方服饰的强势入侵,着华服的民俗早已淡出潮流舞台。时下能看到的中式服装大多是以一种将中国符号杂糅进现代款式的做法,这样做只能符合小众审美。另一方,在日本,一面是国际化气息,一面又处处彰显日和美学。由此本文将深入研究日本设计在时尚方面的成功之道,并尝试用之来探索中式服装的时尚化之路。
  【关键词】:禅宗;日和;无印良品;华服;平面裁剪;时尚化
  自大唐与大和频繁交流开始,中日两国的人文气韵就注定相承一脉。随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中国和日本在东方风情的道路上走出了各有千秋的姿态。论设计,中式与和风都意在运用东方思维和感受力来传达作品内涵。但在手法上,如今的中式设计过多拘泥于鲜明的民族视觉符号,诸如水墨、祥云、牡丹等图案,用之为作品披上中华民族的外衣,其结果难免让作品流失意境,与时尚渐行渐远。而日本现代设计有时包含典型的日本传统素材,更多时在艺术表现上不掺杂何传统符号,从日式禅宗理解,它忽视表面形式,认为美需要在非具象中得到挖掘体会,这种将人的视觉从表面带到内心的探索得到了世界的掌声。这种设计手法反而不影响其日式风格的代表性也更具简约现代感。
  已有很多研究从文化、历史、经济等各角度对传统中式服装进行了剖析,但对于中式服装现代化转型之路的探索很少。本文正是立足于传统到时尚的转变,将深入探讨日本设计的现代化历程,并吸收其转型方法将之尝试运用于中式服装设计当中,让中国风设计更符合现代时尚的审美要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随之衍生出了衣冠华夏,但随着清末国门的敞开,外来文化的入侵,这种纯平面的剪裁服饰就此退出主流服饰舞台。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将着眼传统华服造型设计上最本质的特点,抛开表面的装饰,分析其内在的共性,研究中国的传统服装是通过什么样的造型来表现其独特的东方韵味,进而探索现代服装设计中如何表现中国传统服装的精神内涵。
  中国风服装的定义
  卞向阳先生曾给“中国装” 下过一个定义, 即指以现代流行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服装元素为特征,符合现代人的服装审美观和生活方式的服装集合。它必定具有强烈的中国风格,同时又符合时尚的基本要求。
  日和设计的范畴
  本文虽以服装作为研究对象,但在日和设计的探寻上重在把握其设计思路与精神内涵,因此将从禅宗出发以无印良品为例,从工业设计产品方面解读日本设计的风尚之路。
  1. 日本设计与禅宗
  “简”、“素”是日本独具一格的风格,当你品味日本,常常因一盏陶器、一身和服而感到身心平静。日本人将“禅心”注入生活,忽略物质重视精神富足,这使他们安居于一方榻米,安食于一只食盒。
  禅,来自佛学,是一种修佛之术。随着日本将禅宗从中国带回,如今禅带着浓厚的日和文明气息融入了日本人生活,不禅无智慧。而今剑道、茶道、花道中的禅意无时不体现日式独特的审美格调。禅的发展为日本的平常生活增添了艺术情怀。无法想象日本缺少禅宗的日子会是怎样,那些三宅一生的衣服,安藤忠雄的建筑,深泽直人的工业产品一定会变得毫无意义,由此可鉴,禅即日本之魂。禅宗也是日本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日本的各种艺术设计中,无不充斥着"简单的优于复杂的,幽静的优于喧闹的 "的禅宗文化。禅宗理念的渗入为日本的艺术设计带去了灵性和深幽,描绘出一个极静的空灵意境。
  1.1 无印良品日式风尚之路
  日本清调不仅体现在传统物件,同时也贯穿在时尚品牌如无印良品中,这家成立于1980年的公司,通过30多年的发展,尤其自2001年原研哉大师的加入,现已在全球众多商区向世界展示日本的设计禅学——无,亦所有。虽然无印良品的设计源泉并非从时尚出发,但其逆势而为的朴质纯良俨然已是时尚清单中重要一项。就如原研哉所言,时尚与无印良品的关系就这么自然而然变成这样了。
  无印良品的设计实质将禅悟得透彻——无设计。纵观无印良品的产品,其外形都呈现一种内敛不张扬的中庸质感,不喧不闹,适合静立于任何环境。这样的设计让简单区别于单调。这样的简单,不是单纯求得最小形式,而是在设计伊始就有意识的使其能在任一境况下被使用,不受使用者拘束。无设计不能与不设计划等号,简单亦不是省略,如果无印良品只是一味追求产品最简化,那么在删去的某些环节中必会流失部分它的味道,使用者肯定会觉得缺少某些感觉,并且基于省略的制造也易于复制。这样的理想使其产品富于启发性,仅轻轻一碰就会获得生活的新意识。因此对无印良品而言,“无”大有学问——要曝露物体核心实质得通过特定的删繁就简,将材料和外形运用到最佳状态,方能滤出产品的真我。
  无印的产品在简单中挖掘日本美学之源,纵观其七千余种产品,它们无论放置于哪个地域,哪种文化背景下,都是融洽的,不会给使用者奇怪且充满异域的感觉,但同时又极具日式标签。这种无缝设计源自无印先收集从全球各场所找到的普遍性,和从世界各文化中诞生的接受度,然后以最理性的流程、最具穿透力的设计从中创造出日本能提供给全世界的产品。
  2. 中国风设计
  波德莱尔曾指出当代画坛艺术家的问题关键——普遍的具有把一切主体披上一件古代外衣的倾向。现代的画家们选的题材一般适合于各个时代,但他们却执意要令其穿上中世纪或东方的衣服。这是对于古典艺术的盲目崇拜和模仿。”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显然是一种巨大的懒惰的标志”。回到中式服装设计上,从古代的深衣襦裙到至今仍保留的少数民族服饰,都璀璨着中国穿衣文化。但在中式服装现代设计上,去年举办的以“中国风——镜花水月”为主题的2015年METBALL就进行了一次中式设计与时尚的探讨,随着一片吐槽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状是在追随西化和现代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人对于传统的中式服饰漠然置之,我们早已没有了具体的穿衣形式去向世界吹嘘。而更多的是在普遍意义上的中式风格服饰上运用传统工艺堆砌而成,或绣龙,或雕鳯,或盘扣,让现代华服过于喧闹及异域。技艺虽令人叹服但注定只是博人眼球而非本文想要研究的能被市场认可的中式美学服饰。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5000 年华夏文化,鉴历史,融哲理,别夷狄,存风尚,孕育了中华内敛的气韵。不同于日和文化的“无”,豪迈磅礴的华夏土地更推崇“舍得之道”,这是一种比起“无中生有”更加沉稳气魄的胆识,不惧拥有,学会放手便罢。中国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加法做得够多了,试着做一些减法,放弃一些固有设计语言可能更具智慧,这一点倒是与日式设计“少即是多”的观念异曲同工。
  中国传统服饰的核心精神主要是重“意”轻“形”。传统华服有着服之结构、装之形态双重结构性,下面将着重从服装的双重结构性摸索中国服装的现代化转型之路。中国古代服饰在改良旗袍出现前,都有着明显共通点,便是结构平面化,直线裁剪。这种剪裁方式使服装与人体形成矛盾空间,通常忽略人体型上的不足。
  2.1 中国风设计的时尚之路
  在运用中式思维设计现代服装时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舍弃传统华服的裁片,只留其传统中国装之元素,如交领,右衽,立领及装饰等与现代化服装款式相结合,这种手法会让服装在视觉上给人直观强烈的中式冲击且易实现。不足之处在于设计师只是单纯从表面上思考,忽略了从内在精神出发,很难让服装款式看上去完整统一。服装的最终效果难免留于不中不洋的尴尬境地,最需要担忧的是这类款式在当今潮流下受众范围偏小,穿着人群多是个性鲜明的民族风人士。这点与本文想要借鉴学习的日本无印良品的无异域感,中庸设计的效果背道而驰。
  另一种设计手法是将服装款式作为统一体来构思,这点要求创作者将“舍得之道”淋漓发挥。“舍”要求设计者用时装化、国际化的视野对民族服饰之气魂进行深刻理解提炼,然后“得”到适合大众市场的中国风服饰。“民族的,世界的”,但如若不知道世界真正要的是什么,那么华服只是世界为之一叹的东方艺术,注定流华史册而非时尚界。中式服装的二维结构相对简单,廓形宽松,有强烈的纵向感,弱化肩部,使人看上去拔长修挺,这样的设计可以修正东方人的身型与比例。如图1,没有任何内在装饰结构,舍弃了一切民族符号,只留得最基本的袍服轮廓,简洁中自起东方风韵。如图2,上衣下裳,上衣吊带样式看似与中式服装结构相去甚远,但直线剪裁的流线感与下裳百褶筒裙搭配并不违和,配以同样直线剪裁的提花外衫,素雅却不单调,东方风情也是浓郁的。如图3,这款裙子设计虽没有运用纯直线裁剪,而是在外轮廓上运用了曲线造型,但整体思路依然来自古代留仙裙一类,自胸线以下自然垂顺,保留华服层叠穿搭的效果,丝毫没有三维空间却给人灵动飘逸之美。这样的款式给人的不是中国风的直观冲击,而是会让人流连于这一涓涓升腾的东方灵气。这便是华服平面结构的魅力,是一种简约美,正如无印良品的理念——简单才可以跨越国界与年龄。中式服装在设计上从此角度定位的话,设计具有中式平面、直线剪裁的基本款服装是很适合的,就如无印的产品,可以超脱地域文化界限,与任意服装单品融洽搭配。
  结语
  中式服装的时尚化探寻之路还很长,单从造型方面就值得设计者深思,本文只是借鉴日本设计中的禅宗思想寻到了中式服装现代造型设计可行小径。由此从审美人文的角度浅析了时下在时尚市场中的一些中式服装款式。日后笔者还需要设计出符合本文所述,具有“舍得”意境的且简约适合大众口味的中式服装款式。总之,中式服装要真正时尚化还需设计者更加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结合现代设计手法,表达符合时代精神的美学作品。
  参考文献:
  [1]华服十字形结构与现代服装设计研究. [J].艺术设计研究,2013.
  [2]礼制折射下深衣. [J].DOI:10.16129/j.cnki.mysds,2012.
  [3]中风服装商业化设计方向. [J].文艺理论,2010.
  [4]从无印良品设计看日本禅的美学. [J].艺术设计,2010.
  [5]浅析华服二维结构语音. [J].服饰文化与设计.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正是做梦这件再常见不过的事情,让我的生活和思绪多了无数惊险无常、奇幻美妙的经历,让我一次次重新思考一些事情。梦对我来说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东西,我对它的兴趣越来越浓,这就促使我去关注人们都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梦境,这过程中最吸引我的是古往今来很多用绘画表现梦境的艺术家们的梦境作品,他们游离于现实和梦境之间,不断寻找一种临界状态,寻找梦中那种最强烈的感觉,寻找最合适的色彩表现方式来创作,色彩的运用
期刊
【摘要】:工业产品不断地增加新的技术和设计点。让人们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便利,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而在这个工业产品泛滥的时代,似乎想要什么样的产品都可以选购到。然而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  【关键词】:设计点;新产品;工业设计;新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不仅对生活的环境,饮食,健康,交通,产品,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面临着人们不断挑剔的眼光,产品设计也变得不可缺少
期刊
【摘要】:正确合理地掌控气息一定能将动作、情感与不同的情绪在民族舞蹈中体现,才能谱写出民族舞蹈艺术的精彩华章。本文才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性;舞蹈艺术与气息的关系;民族舞蹈中气息的运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族舞蹈中气息方法运用的共性与个性。  【关键词】:民族舞蹈;气息;共性;个性  气息是人体延续生命的一根“底线”,可以通过调整血液畅通、心脏跳动来维持生命。对于 民族舞蹈来说,气息是艺术生命得以延续的一根
期刊
浅析舒曼钢琴作品《蝴蝶》组曲的作品分析与演奏技巧(上)
期刊
Except poetry, drama and prose, novel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literature. And in British literature, there are many important and precious novels.What is British novel? A novel is a fictional piece of
期刊
1民族打击乐简述  迄今,学术界对“打击乐”的定义尚未统一。在本文中,笔者这样理解:一人或多人运用打击乐器而演奏出的音乐,统称打击乐。在此定义下,从演奏方式上区分,打击乐又可细分为四类:第一,由一人演奏一样打击乐器;第二,有一人演奏多样打击乐器,这两类通称打击乐独奏;第三,由多人演奏同样的打击乐器,简称打击乐合奏;第四,由多人演奏不同的打击乐器,简称打击乐重奏。从地域体系上分,打击乐又可分为二类:
期刊
【摘要】: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基督教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影响,因为西方音乐与基督教音乐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在中世纪以前,西方音乐指的是基督教音乐,占据了古希腊起源音乐的重要地位。中世纪以后,西方的音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基督教音乐仍是西方音乐的源头。本文将从基督教音乐的起源出发,着重介绍基督教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音乐;西方音乐;发展;影响  基督教的在中世纪得到了兴
期刊
【摘要】:“乐在水底食清泥”是虾的品格。因此,虾成为了画家们笔下经常表现的对象。谈到画虾,有人作过这样的总结:始于八大、继于板桥、大成于白石。在古今画坛上,最得其妙者当数齐白石了。笔者就此,对齐白石的“虾”画做一鉴赏分析,以期更好的理解作品,品赏其画风意蕴。  【关键词】:齐白石;虾;画;艺术  “乐在水底食清泥”是虾的品格。因此,虾成为了画家们笔下经常表现的对象。谈到画虾,有人作过这样的总结:始
期刊
【摘要】:在上个世纪初,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对落后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科学,作为西方文化的标志,几乎俘获了所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想法,也正因此产生了艺术与科学间持久而又激烈的研讨。  现如今,我们已经走过了曾经中西文化争论不休的年代,面对今天的艺术不断创造和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艺术与科学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它们的根本上的不同,却又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艺术;科学;关系  艺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当代大数据技术在交互界面设计中对其设计范围、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提出扁平化设计在当代交互设计领域中迥然于拟物化设计的创新特征与方法,包括抽象细致的设计编排和丰富的配色体系,简析了扁平化设计在交互界面设计中的创新功能抽象化表达的视觉形式,为交互设计界面按扭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交互界面;扁平化设计;按钮;创新趋势  在当代交互界面设计领域中扁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