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榘在抗日战场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国上将陈士榘(1909-1995),曾是聂荣臻、罗荣桓等元帅的得力助手。抗日战场上他披坚执锐,有勇有谋,谱写过烈火春秋。
  “平型关那一仗,你陈士榘是
  能参善谋的!”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8月25日,根据国共合作抗战协议,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陈士榘所在部队被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陈光任旅长,陈士榘任参谋长。为挽救华北危局,八路军改编尚未就绪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当一一五师向晋东北挺进时,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迅速向浑源、灵丘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茹越口,打开晋北通路,配合其主力歼灭平汉铁路一线国民党军。为配合友军作战,阻滞日军的攻势,八路军总部命令:一一五师主力速向平型关开进。
  9月14日先头部队进抵大营镇后便派出侦察分队查明平型关地区的情况。之后,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领导成立了师指挥部,陈士榘被抽调到指挥部工作。他到师指挥部后抓紧阅读侦察分队的侦察报告,并带着地图到现场勘察。他见平型关东北地区群山连绵沟谷深邃,一条公路蜿蜒其间,地势极其险要。从关沟至东河南镇一段长约13公里地段沟深道窄,沟谷两侧有高地、有缓坡,既便于观察隐蔽和部署兵力又利于发动火力和展开突击,是伏击作战的理想战场。在指挥部研究作战部署时,陈士榘向林、聂提出伏击建议,深得林、聂赞赏。
  9月21日,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孤军冒进,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和敌情、地形特点,结合陈士榘作战建议,林、聂研究决定,利用平型关东北之有利地形出其不意伏击日军。24日夜,各部队冒雨进入伏击阵地并于次日拂晓前完成各项战斗准备。陈士榘一行不顾天黑路滑冒雨在崎岖的小道上疾进,提前赶到石灰沟南山头的指挥部协助林、聂指挥。25日拂晓,日军大批辎重车辆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7时许全部进入一一五师设伏地域。随即,八路军奋起歼击取得平型关大捷。建国后,林彪在一次谈话中客观地说:“平型关那一仗,你陈士榘是能参善谋的!”
  10月下旬,东线日军突破友军晋东娘子关防线后,沿正太铁路(正定至太原)西进,企图与北线南犯的日军会攻太原。为支援国民党军保卫太原,陈士榘协助陈光等率领三四三旅随师部由五台山区南下侧击西犯的日军。经连续7天行军于10月30日进抵昔阳县以西的沾尚镇,准备在此巧设伏兵痛歼日军。11月2日,日军第二十师团第四十旅团先头部队逼近昔阳城西马道岭向广阳开来。陈士榘协助陈光以六八六团二营在马道岭节节抗击,掩护全旅迅速占领广阳及其以东道路南侧有利地形,完成了伏击部署。
  11月4日13时许,日军两个联队通过广阳伏击区西进至松塔镇,其辎重队和一个大队进入三四三旅伏击圈内。陈士榘协助陈光采取避强击弱的战法,指挥部队立即对当面日军发起攻击。日军被压在山沟里被切成数段,骡马和辎重相互冲撞,人仰马翻乱作一团。经4小时激战日军全被歼灭。随即,六八六团三营攻入广阳镇,陈士榘和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将指挥部移到广阳镇。他走进一个院子,藏在房内的日军不时地向外打枪。战士们准备向房里扔手榴弹,他马上制止说:“不能炸死他,要抓活的,大家想想办法。”他和侦察科科长苏静带领几个战士隐蔽接近窗口,开始用日语喊话。日军仍不肯出来,还向外打枪。片刻后,经陈士榘等反复喊话,日军不打枪了,用生硬的中国话回答:“明白,明白。”等了一会儿,仍不见日军出来,陈士榘果断冲进房内,见一个日军士兵躲在老乡的粮筐里,便立即将其擒获。被俘日军是第二十师团第七十九联队辎重兵军曹加滕幸夫,陈士榘遂成为八路军第一个俘虏日军的指挥员。此役歼日军近千人,俘3人,缴获步枪300余支及大批军需物资。
  “二陈(陈光、陈士榘)拒敌,吾无忧也”
  1938年2月中旬,日本华北方面军集中两个多师团的兵力向晋南、晋西进犯。3月初,日军4000余人由蒲县西进企图占领大宁和马斗关黄河渡口,威胁陕甘宁边区。为此,陈士榘协助陈光率三四三旅奉命在隰县午城镇、蒲县井沟村地区伏击日军。16日,三四三旅在午城、井沟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突然,日军一发炮弹呼啸而至,陈士榘没来得及卧倒,炮弹在左侧炸响,将他掀翻到一个壕沟里。他胳膊、腿多处受伤,左耳鼓膜被震破。由于伤势较重,被转送延安后方医院治疗。
  4月22日上午,江青骑马来到医院,将毛泽东写的慰问信和200元钱一并交给陈士榘。毛泽东的信言简情深,要他安心治疗,早日康复,重返战场。他看信后非常激动,连连请江青代为问候毛主席。住院期间他得到印度援华医疗队爱德华医生的医治。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伤势逐渐好转,于9月2日伤愈归队。这次遭敌炮兵重创,也让他对炮兵非常重视,爱炮如命。
  9月上旬,日军为围攻晋察冀边区和策应其进攻武汉,以第一○八师团一部沿汾(阳)离(石)公路西犯先后占領离石、柳林,进逼军渡、碛口威胁黄河河防和陕甘宁边区。为粉碎日军进攻,三四三旅受命迅速向汾离公路开进。陈光、陈士榘动员部队“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积极主动打击敌人,指挥部队相继取得汾离公路油坊坪、薛公岭、王家池“三战三捷”,共歼日军1000余人,给西犯黄河的日军以沉重打击。毛泽东身在河西,心系河东,他曾经幽默地说:“二陈(陈光、陈士榘)拒敌,吾无忧也!”
  12月,一一五师师部及三四三旅奉命东进山东,留下三四三旅补充团与晋西游击第一、第二、第三大队合编为晋西独立支队,下辖第一、第二团,在吕梁山区坚持游击战争,陈士榘任支队司令员,故晋西独立支队又简称陈支队。随后,他一面积极发动群众,加强地方武装;一面与日伪军进行斗争,成为在吕梁坚持斗争的主要力量。1939年4月至7月,他率领独立支队先后袭击上栅、孝义、兑九峪的日军,收复双池镇,攻占罗曲、磊上村、郊古村等,歼日军300余人,附近日军如鲠在喉。12月,阎锡山密谋制造了“十二月事变”,密令所部袭击晋西独立支队、山西决死第二纵队。陈士榘指挥晋西独立支队奋起自卫,在水头、石口一带打退阎部第十九军进攻,歼其一部。次年2月,他率独立支队又在贺龙统一指挥下参加临县反顽战斗,与坚持晋西北的暂编第一师、决死第四纵队会合,向盘踞在临县的阎部骑兵第一军发起反击,歼其一部,迫其残部弃城向汾离公路以南逃窜。相继重挫阎部两个军,陈士榘部所向披靡的战绩很快传开了,毛泽东欣慰地说:“士榘之勇,匪夷所思!”   “多亏我们一一五师有一位好参谋长!”
  1940年春,八路军总部令晋西独立支队挺进山东归一一五师建制。5月8日,陈士榘率部离开驻地临县大安镇,跨越同蒲铁路第一道封锁线,踏上入鲁征程。在晋西,人们都知道晋西独立支队有“三多”:知识分子干部多、轻重机枪多、文化书籍多。征途中有两匹专驮书籍的马特别引人注目。这些书籍都是陈士榘从抗大和根据地搜集来的,多为军事、政治和哲学类。甚至在行军途中他在马背上还坚持读书,右边放读过的书,马褡左边放未读过的书。许多同志说他是想当秀才,他一本正经地说:“我想当一位儒将!”
  5月16日,陈支队到达八路军总部驻地襄垣县下良镇并休整了10天。6月上旬进入冀南平原,横扫永年、威县、丘县、曲周等地的日伪军据点,毙俘日伪军1500余人,并将缴获的大批武器弹药物资武装地方部队,鼓舞了冀南军民的抗日斗志。随后乘胜东进直入鲁西和鲁西南抗日根据地,与坚持当地斗争的一一五师三四三旅会合,参加反击盘踞在濮阳、清丰、南乐等地的国民党顽军和红枪会反动武装,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又横渡东平湖涉过汶水河跨越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于10月下旬到达沂蒙山区一一五师师部驻地,胜利完成归建任务。这次从山西经河北到山东历时5个多月,陈士榘独当一面,没付出多大伤亡便顺利抵达目的地。当月,他被任命为一一五师参谋长。
  这时,山东抗日根据地处于最艰苦的时期。日伪军倚仗优势兵力对根据地疯狂“扫荡”“蚕食”和分割封锁,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一一五师与山东纵队两大机关驻地分散,时常出现作战指挥不统一、协调不够好的问题,影响了对日伪军斗争的开展。陈士榘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除报请上级明确指挥关系外军队、地方的高层领导必须加强联系、交换意见,提高对搞好团结和实行统一指挥重要性的认识。他积极协助代师长陈光、师政治委员罗荣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把罗提出的游击战争“必须成为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的思想和“翻边战术”认真贯彻、运用到作战中去,有力促进了山东抗战的发展。
  1941年11月初,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土桥一次调动日伪军5万余人向沂蒙山区发动多路、多梯队的“铁壁合围”大“扫荡”。5日16时,在留田村东南牛家沟的一间草屋里,罗荣桓主持召开高级干部会议,研究情报和突围方向。陈士榘指着挂在墙上的军用地图向大家报告敌情:今晨日伪军从临沂、费县、蒙阴、沂水、莒县等地出动,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分11路向青驼寺、孙祖、留田地区合围,企图消灭刚转移到留田一带的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最近的一路离留田仅5里地,最远的一路也不过15里。北面的日军骑兵上午进到离留田2里的地方,和我们前哨部队发生了接触。南面进占高里的日军下午也和我们的警戒部队遭遇。同时,日伪军还在沂河沿岸的河阳、葛沟一带预伏重兵布成口袋阵,等待我们师和中共山东分局领导机关向滨海地区转移。严峻的现实表明,只能有一种选择即今晚必须突围。但从哪个方向突围成了与会者思考的中心议题。众说纷纭下,陈士榘建议向南,以求出敌不意。罗荣桓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后,认同陈士榘的建议。他认为日军兵力正向留田中心区合围,后方必然空虚,于是果断提出:先向南面日军大本营方向突围,跳出合围圈后转而进入便于机动的蒙山和鲁南结合部。6日拂晓,被围部队顺利跳出日伪军的合围圈,安全转移到费县东北的埠山庄地区。化险为夷后罗荣桓高兴地说:“多亏我们一一五师有一位好参谋长!”
  在与日伪军斗争中,陈士榘觉察到山东一些地区日伪军势力虽大但在伪军中的许多成员有着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和个人打算,可以做这些人的工作为我所用。于是,他在1942年3月召开了各旅、团侦察股股长、侦察参谋参加的专题会议,在会上提出大力开展群众性情报工作,要求大家大胆工作,在日伪军内部建立联系,把情报侦察和对日伪军的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之在战斗中发挥更大作用。
  1943年3月,一一五师教导第二、五旅各一部与山东军区滨海军分区合编,组建滨海军区,下辖第四、六、十三团和警备团,陈士榘任司令员,符竹庭任政治委员。9月后相继成立了滨北军分区、滨南军分区、滨中军分区、第二十三团和独立团。二人到军区任职后,指挥部队向周边出击,扩大滨海抗日根据地。
  这年11月,日军第十二军对鲁中、清河区大规模“扫荡”,并令驻赣榆县城伪军第七十一旅旅长李亚藩出兵向北“蚕食”。根据山东军区指示,为配合鲁中、清河区的反“扫荡”作战,陈士榘、符竹庭决定乘伪军尚未行动先发制人,攻打赣榆县城。该城位于陇海铁路东段北侧,是日军固守新义州、海州、连云港的重要据点。因此役是城市攻坚,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特批给3发“九二”步兵炮炮弹。陈、符反复研究作出攻城部署:以第六团负责突破东北门,歼灭东北门至西门大街以北的伪军;以第二十三团负责歼灭东西大街以南包括南关与西关的伪军,该团第三营部署在青口与赣榆城之间,阻击青口可能进犯赣榆的日伪军;以海陵独立团袭击沙河据点,防止该据点守军来犯;以海赣独立营破除青口至赣榆公路,防止这一方向援敌。根据情报得知,伪军第七十一旅所属一四一团团长张星三与一四二团团长黄胜春矛盾很深,双方为扩大势力都想把对方吃掉。陈、符利用这一矛盾经长期工作争取了黄胜春,黄应诺:在滨海军区攻击一四一团时按兵不动。同时,又争取了一四一团团副刘宫城,接應部队攻城。
  赣榆是个老城,城高墙厚,护城河环绕,壕深水险修有许多工事,架桥攀登都很困难。陈、符研究决定由刘宫城带上我军工兵装扮成的催粮队叫门“诓”城。若“诓”城失败就实施强行炸城。11月19日21时30分,符竹庭亲自向工兵郝风双、任发明和刘宫城交代任务,午夜,化装成运粮农民的突击队进至城东北门时,刘以“出城催粮晚归”为由喊话,守护城门伪军副班长熟悉刘的声音便拿出钥匙去开城门。乘此机会郝、任二人以迅雷之势将守门卫兵撂倒。在连长何万祥带领下迅速冲入城内,撂倒城门楼上的伪军哨所并占领城内一片民房。陈、符又指挥大部队向内城发起攻击,攻势进展迅速,在包围歼灭伪警察局的警备部队后又攻克城东南大炮楼。李亚藩退缩到城北部的核心阵地,企图据守顽抗等待日军解围。   20日上午,陈、符决定先喊话进行政治攻势,符还亲笔写了劝降信由俘虏送给李亚藩,限10分钟作出答复。10分钟后没人出来谈判。忽听碉堡里高喊:八路军兄弟,你们没有炮,有炮我们就缴枪!陈士榘笑道:“原来你们以为我们没有炮,这好办,请炮兵连长李玉章操炮,把罗司令给我们的‘礼物’(3发炮弹)送给李亚藩尝尝!”根据内线情报和实地观察,神炮手李玉章连发3炮,炮弹相继在碉堡的瞭望孔里、炮楼中层、李亚藩的后院中央爆炸。顿时,后院里乱作一团。在强大的火力打击和政治攻势下,李亚藩待援无望,抵抗无力,被迫率残部1600余人缴械投降。
  “拿下莒县,证明陈士榘能打硬仗”
  1944年秋,山东军区决定攻打莒县。莒县城内有日军1个中队100余人和伪军1个保安大队。该城内外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构成独立防御体系。伪保安大队有3500余人,其副大队长莫正民经滨海军区做争取工作,准备带出部队反正,这是攻城有利条件。11月,山东军区最终决定集中约1万兵力里应外合收复莒县县城,战役由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治委员唐亮统一指挥。二人部署将部队分成攻城、打援和扫除外围据点3部分,加紧战前动员。12日下午,陈士榘命参谋周乐亭化装成伪军军官,随敌工科科长谷风鸣进城,进行莫正民部反正和攻占日军据点的准备工作;工兵连班长吉玉贵等化装成卖布商人,骑自行车将包装炸药的布匹运至城南关,通过内应将炸药包放在炮楼中。14日16时40分,随着巨大的爆炸声,军区第六团和特务团主力及莒中独立营乘势攻入城内,将日军压缩到中心围寨内,日军利用坚固工事顽抗。因攻城部队缺乏炮火支援强攻未果,陈士榘果断转为围困。16日,诸城日军分批增援,遭到陈士榘布置的阻援部队顽强抗击,仅有一部突入莒县城。莒县守敌虽略有增加,陈士榘仍采长围久攻之策,最终迫使守敌于11月29日撤退,莒县城遂告收复。收到捷报,罗荣桓竖起大拇指:“拿下莒县,证明陈士榘能打硬仗!”
  1945年上半年,根据毛泽东“猛烈扩大解放区”的指示,山东军区先后部署了春、夏季攻势。陈士榘率领滨海军区所属部队均参战。7月12日,陈士榘等指挥军区第四团、独立第一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发起郯城码头战役。当日夜对日伪军重要据点码头镇发起攻击。战至16日夜歼日军1个小队和伪军500余人,解放码头镇并攻克郯城以南店子据点,使郯城陷入孤立。接着,他指挥部队乘胜包围郯城并展开政治攻势。23日,郯城守军弃城逃窜,战役遂告结束。期间,滨海军区还发起了讨伐张步云部战役。张步云时任伪山东国民自卫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兼第一军军长。所部3个师1万余人盘踞在滨海区北部的诸城、高密地区。为打好此仗陳士榘多次召集机关和参战部队团以上干部共商部署。在打法上他认为张步云部人员多、占地广,一口难以吃下,应分两个阶段攻击。报经山东军区领导同意后,由滨海军区副司令员万毅统一指挥,于7月15日夜发起第一阶段作战。20日又打响第二阶段作战。战役于7月30日结束,正如陈士榘所料:张步云部大部被歼,拔除据点51个,解放诸城、高密、胶县约2500平方公里土地。
  8月15日日本政府虽已宣布投降但山东的日伪军仍拒绝向八路军缴械。对此山东军区决定将全区主力及基干部队计8个师、12个警备旅和1个海军支队编成5路野战部队执行战略反攻任务。滨海军区为第二路,陈士榘任前线指挥。16日,陈士榘等指挥第一、第二师和警备第十、十一旅分南北两个作战集团:北线集团向胶济铁路东段沿线的日伪军反攻,配合胶东军区部队夺取青岛;南线集团向陇海铁路东段的伪军反攻,夺占战略要地。在其有力指挥下,滨海军区部队攻克赣榆、青口、临沂等城,使鲁中、鲁南、滨海3个地区连成一片,为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
  (责编 五一)
其他文献
太钢建厂80年,筚路蓝缕走到今天,由一个年产仅一万吨钢的小厂,发展为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特种钢基地,而且连续5年不锈钢的产销量居全球之冠。离不开一代代“太钢人”的辛勤努力、付出和奉献!下面,笔者通过采访老一辈“太钢人”——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商钧,领略太钢的光辉历程和老一辈人的风采。1957年的商钧  笔者:商总,您作为一个承前启后式的典型人物,无论是解放之初,从兵工企业调任太钢的动力部主任
期刊
河东河西一盘棋  位于黄河东岸的晋绥边区由晋西南、晋西北和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组成,与西岸的陕甘宁边区常被称为“河东”“河西”。抗日战争时期,河东是河西的门户和屏障,中央军委派一二〇师在此抗击日军保卫河西,使陕甘宁能在和平环境下整风学习培养干部,领导敌后抗战。解放战争中陕甘宁一度失陷,河东成了河西的稳固后方和供应基地。  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优势兵力向陕甘宁发起进攻,直指延安。16日,朱德、
期刊
九明同志:  十月二日的信收到。你有关于乡间的意见告我,可以来京一行。自备路费,由我补发。毛泽荣,小名宋五,是我的兄弟,住在限门前,他多次来信想来京一行,请你找他一路同来。他没有出过门,请你帮忙他。他的路费亦由自备,由我补发。你们来时如可以不找省委统战部则不找,如无路费,可以持此信找统战部同志帮忙。路上冷,每人要带一条薄棉被。不要带任何礼物,至嘱。其他的人不要来。  毛泽东  十月二十五日  能于
期刊
日军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占领了京、津地区。为此,国共合作抗日,全民族抗战全面开始。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这一方针政策深得人心,受到全国各抗日阶级、党派和团体的热烈拥护。随即,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统率3个师挺进华北抗日。  日军要夺取整个华北,首先要占
期刊
最近,偶然的机会读到一本书,《我这九十年——陈永庆回忆录》,随手翻阅一下,即被深深吸引,不忍释手。拜读全书,深受感动,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  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走上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中国空军的创建,从空军拉萨指挥所副主任岗位离休。这部回忆录回顾了作者一生的传奇经历,并通过个人的回顾见证了一个时代。  描述了旧中国的贫
期刊
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发生一场严重的党内矛盾,陈毅被推到矛盾的漩涡之中。如何化解这场矛盾并把矛盾转化为推动党的事业继续前进的动力,严峻摆在了年仅28岁的陈毅面前。在他的艰辛努力下,红四军得以避免这场严重危机,古田会议得以顺利召开。其间,陈毅形成了化解党内矛盾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三勇”谋略。  勇于抛开名利情  1929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舉行军事会议,总书记向忠发与政治局委
期刊
读过《党史文汇》“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专栏文章的人,没有不被那在党的领导下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烽火硝烟中创建新中国的英勇故事所震撼,被那在激烈斗争中由单一军种发展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强大军队迈进的伟大进程所振奋。这个栏目所刊载的建军强军的生动故事,一直在我们耳边回响,那血与火的斗争画面一直在我们眼前闪现。  该刊全年精心制作的主打专栏,为何能有这么强烈的影
期刊
以明朝大槐树下移民运动声名远播的山西洪洞,名人辈出,震古烁今。王世英就是其中一位。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还是白色恐怖的敌占区,无论是在险象环生的敌巢还是风云变幻的解放战场,他始终赤胆忠心,执着革命,卓有贡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的肯定和赞誉。  白区斗争  王世英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時代曾在山西国民师范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奉命到省港罢工委员
期刊
在中国公安保卫和锄奸反特史上,杨奇清智勇双全、思维敏捷,极具传奇,被誉为 “一代神探”。他参加过长征,历任红三军团保卫局执行部长、红十五军团保卫局局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部部长、中共中央北方局社会部部长、国务院公安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直接领导和参与了许多大案要案的破获工作,屡立奇功,在抗战中也留下不少传奇事迹。  暗渡陈仓,粉碎“骷髅”刺杀行动  “骷髅”对常人即是死亡、地狱、恐怖、黑暗的代名词
期刊
最亲爱的人:  别才三日,但禁不住要写几个字给你。这次蒋贼是蓄意决下毒手施行暗害的①,他并从各方面的可能着手。因此往返途中停留时,飞机着陆后严加封锁,起飞前的嚴密检查,是必须而不可疏忽的。在逗留地区对所用交通工具,亦应请看守与检查。你出外活动,必须严密警惕,仔细机警。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人类进步崇高的事业,为了你能做更多的工作,你必须善于保卫你自己。在这方面,亦必须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的。我衷心地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