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休闲步道设计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uj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休闲步道是一个公园或景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需要有交通通达作用,更需要能够将各吸引物贯穿起来,从而满足游憩者游览、健身、亲近自然等方面的需求。本文主要以闽清江滨休闲步道(二期)工程为例,从设计过程中浅析城市休闲步道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休闲步道;景观设计;室外环境
  【前言】:休闲步道主要指位于自然的、历史的景区或公园等户外场所,沿途有重要景观和资源,能提供户外步行活动需求或景点间通达的步行道。因2016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各县区开展生态公园的建设,闽清县将闽清江滨休闲步道(二期)工程(以下称二期步道)纳入闽清生态公园中的重要部分进行建设,本文以二期步道为例,从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城市休闲步道建设的要点。
  1、设计背景
  1.1规划背景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规划绿道系统和规划绿地系统以及用地性质规划,对城市的整体大局进行了解才能结合现有的以及规划的交通、设施等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二期步道将梅溪旧城(进城路)与梅溪新城(正在开发的新区)连接,并能串联江滨休闲步道一期以及大王仑公园,最终与梅城镇(现县城中心)的绿道对接,形成围绕城区的完整步道体系。
  1.2自然资源背景
  自然资源背景主要包括项目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势、风力、植被情况等)、景点资源分布(城市绿地、文化遗迹等)、景观视线(景点之间的空间关系)等。如二期步道依水而建,呈带状分布,固化驳岸阻碍水体与滨水空间联系,现场植物单一,缺乏生态环境多样性,但景观视线开阔,江滨景观优美。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分析,最大利用放大有利条件,提升改造不利条件。
  2、设计原则
  2.1 生态化原则
  保证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以生态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通过保护、利用现有水域、山体等自然资源,有效利用资金,实现生态可持续景观设计。
  2.2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所有设计及施工亘古不变的原则。步道二期作为水陆相接的城市滨水开放性绿地空间,安全性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主要包括了防洪安全和市民游玩安全两项,了解河道常水位和洪水位,合理布置场地竖向。
  2.3乡土化原则
  二期步道树种上大多选择乡土树种,并选择透水性强、坚固耐用的材料,以此达到低维护、高利用的目的。
  2.4 人性化原则
  人是步道的使用者,是步道的主体,所有的功能和资源都要为人服务,交通安全且便捷,设施布置需合理。
  2.5文化性原则
  休闲步道不应只是一个交通或绿化休闲功能,更应该赋予它文化灵魂,去展示城市的风采。二期步道结合了闽清当地的文化,包括梅花文化、礼乐文化、瓷文化、橄榄文化、竹文化等,特别是瓷文化,由闽清本地工坊烧制,绘制出一幅《闽清山水画卷》展示于步道中,打造出闽清独有的休闲步道特色。
  3、总体设计
  休闲步道的总体设计应从步道的路线开始,项目根据设计背景及现状将二期步道分为5公里主线与3公里支线,总长8公里,建设面积约11万平米。主线主接原有绿道及规划绿道,全程6米宽无障碍通道,支线主要连接各城市干道,宽度为2.5~4米。
  3.1步道平面路线布局
  1 趋向式(多适用于滨水步道空间及带状空间)受景点非均质分布的特点影响,休闲步道在平面上呈现趋向景点分布的形式。此类平面形式适用于地势较平坦且水面形状为带状的空间。
  2 环绕式(多适用于山体步道空间)受到立地条件的限制,步道沿山体等高线呈类似螺旋状攀升而到达景点的形式,呈现具有一定向心性的平面布局,形成不规则的螺旋状。
  3 自由式(多适用于高差较小的步道空间)不具备特定的向心性和趋向性,以景点为牵引,深入景区内部的道路。强调游憩要素,主要体验游览情趣,道路蜿蜒曲折,形式丰富多变。
  3.2总体理念
  休闲步道的设计理念直接影响整体的设计方向。如二期步道的设计定位为打造成城市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结合科技的“新”型休闲滨水游步道。主要体现在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生活、新景观五个方面。
  3.2.1新材料——采用新型材料运用于设计中,如发泡板、透水沥青、陶瓷透水砖、硅纤瓷瓷画等,又能够结合环保节能的特点;
  3.2.2新理念——融入雨水花园、海绵城市的新理念,通过雨水截流、生态滞留池、垂直绿化、雨水循环系统建设,实现区域雨水径流的生态净化,并在滨河区域性种植垂直绿化,对新城建设的生态状况进行修复和提升;
  3.2.3新技术——运用新科技,实现整个步道的智能化系统,包含全线无线wifi的覆盖、智能路灯、电子导频系统、电子涂鸦、水文监控系统等,实现时代特色,完善提高整个步道品质;
  3.2.4新生活——引入现有流行的共享单车并引入共享童车,主线的绿道循环,更方便于市民需求与交通,并设置多个运动场地,引入运动设施,实现全民健身环保的新生活;
  3.2.5新景观——加入植物园的特色,构建了11个植物专类科普园,提出“一路一树,一树一景”的新型景观特色,形成以结合植物科普教育为原则的新景觀。
  3.3设计分区
  二期步道总体设计以“一轴、两带、六园区”的结构方式串联而成,形成一条动态景观带。一轴贯穿两带,带出六个分区——绿林翠野区、书香礼乐区、花海缤纷园、瓷都新韵园、新城印象区、十里梅香园,每个分区根据定位与特色进行合理设计。
  3.3.1绿林翠野区——位于闽江边,保护利用原有的橄榄林,增加一些其他种类树木、构筑物等,形成以自然风貌为主体的休憩赏景区。
  3.3.2书香礼乐区——浓重的学教区气氛,再设置文泉书吧及竹园,更增添了许多文化与艺术氛围。
  3.3.3花海缤纷园——以花阶、花海为特色,结合分级挡墙设置开花类植物园(紫薇园、桃花园、花海园、风铃园、茉莉园等),打造花为核心的四季花海园。   3.3.4瓷都新韵园——该区域主要展示瓷都文化,台阶踢面的陶瓷碎片以及制瓷工艺的展示,从材料及小品铺装上去突显瓷文化。
  3.3.5 新城印象区——新城印象区位于高架桥下,是高速出口至闽清最优视线点,能够很好的展示闽清的形象窗口。此区设置了梅花雕塑、喷泉、闽清胜迹图瓷画等,不仅展示了闽清“梅”文化、“瓷”文化等传统文化,还展示了闽清的城市新风貌。
  3.3.6十里梅香园——该区域位于自然生态景观带的西段,为带狀滨水绿地。在河流两岸种植白梅、红梅、粉梅等,形成一定规模的梅花园。
  3.4空间节奏
  空间节奏,设计合理的人性化体验过程,根据休闲步道类型及人流量设置吸引点的间隔距离,并通过休闲步道串联景观节点。如二期步道主线5公里共设置25个节点,平均每隔200米一个节点,而支线3公里共设置9个节点,平均每隔300米一个节点,公厕辐射范围都在500米内,1公里内至少有一个与城市干道连接的出入口,根据环境、交通、人流做一个合理的设置。
  3.5细节设计
  步道设计应首先从功能上合理后,再由细节上优化,重视处理技术与方法,加强整体步道品质。
  3.5.1风格——设计风格必须统一,才能呈现舒适整体的效果。不仅是设计范围内之间的统一,还必须与周边环境协调。二期步道中统一采用现在自然风格。无论从材质、形式还是色彩的选择上更多往生态自然靠拢。
  3.5.2 材质——材料纹理采用天然材质能形成自然生态,坚固浑厚的感觉;采用现代景观铺地宜营造整洁明快的感觉。而因材质的不同产生的粗糙、光滑、冰冷、坚硬等的感官差异,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应根据所要传达的设计意图等去选择材质。二期步道更多采用自然石材及木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容易使人亲近。
  3.5.3色彩——色彩更多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通常色彩应与环境协调,讲究对比中求协调,协调中寻对比,形成主从色调,达到或宁静或热烈或生态的种种效果。在需要突出强调的空间可以丰富铺装的色彩变化。
  3.5.4尺寸——尺寸也是空间视觉的把握。大尺寸的铺装材料容易产生宽敞的空间感受;中小尺寸的铺装材料容易产生紧缩的空间感受,应该根据空间需要调整材料、构筑物等尺寸。
  结语
  二期步道是以“人、城市、生态、文化”多元共生为理念,形成兼具生态、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生态休闲步道。通过设计解析实现休闲步道的主要功能,包含交通通达、生态修复、游憩休闲等,同时还能够进行文化体现、科普教育、体验健身等。最终形成集生态、生产与生活休闲功能相结合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实现城乡绿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
  【参考文献】:
  [1] 许大为, 李萍. 浅谈细节在景观设计中的必要性[J]. 山西建筑, 2011, 37(1):3-4.
  [2] 苏冠华. 台北市阳明山国家公园步道系统设计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3] 卜文娟, 陆诤岚. 湿地公园游步道设计的探讨——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 人文地理, 2009(4):110-114.
  [4] 李昌浩. 绿色通道(Greenway)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05.
  作者简介:
  胡燕玲(1984-),女,汉族,籍贯:福建福州人,浙江工商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福建西典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景观设计中级工程师。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建设浪潮中,民宿的兴起与发展日益蓬勃,而园林设计作为民宿建造的重要阶段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空间布局简单,缺乏层次,功能划分混乱,可使用空间较少;绿化设施不系统,种植形式单一杂乱,缺乏美感和合理引导;生活设施较少,往往在建成之后才发现问题和不足或只考虑基本功能的满足,未考虑各使用人群的心理和生理的差异化;缺乏相应的安全规范和应急处理场地,特别是对小孩
期刊
【摘要】:园林绿化的种植和养护,管理是提高城市水平和形象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基于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维护管理的初步发展阶段,技术落后,存在诸多不足。在分析我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地;栽培类型;保护管理  【引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刺激了园林绿化的增长。我国园林绿化市场正在扩大
期刊
[摘要]:随着园林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造价的科学预算对于园林工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是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文章就园林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园林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措施  [引言]:  工程项目造价的科学预算是实现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支撑。在园林工程取得发展的同时,园林工程造价预算一直都是工程难点,不合理的工
期刊
【摘要】: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城市发展中园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园林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建设设施,其修建以后的修剪养护工作至关重要,修建养护是园林工作内容中的重要一部分,良好的园林树木修建养护技巧和方法不仅可以确保绿色植物的茁壮生长,还能够提高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鉴于此,本文对园林绿化树木的修剪养护作用进行论述,继而探讨了修剪养护的几种技巧方法,以为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存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园艺植物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园艺植物的市场逐渐走向繁荣。随着园艺植物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的出现,园艺植物在种植和贮藏过程中存在各种病虫害现象并有加剧的趋势,对园艺植物的生长和养育非常不利,需要园艺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防治,遏制其发展趋势,消除病虫害的影响,促进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园艺植物:病虫
期刊
[摘要]:当前,很多区域在园林工程施工与绿化养护工作中存在问题,不能保证二者之间的协调性,无法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创建园林工程的管理机制与模式,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与进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利用科学方式促进园林工程施工与绿化养護之间的有机结合,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确保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之下,全面提升园林工程的建设效果与水平,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绿化养护;有机结合  [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园林铺装形式和材料的生态,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园林铺装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铺装材料选择时需要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并提园林铺装的形式以及材料选择的方法。得出科学合理的铺装形式和选择与之相适的铺装材料,是提升园林景观生态效果关键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园林景观;铺装形式;材料选择;生态分析  【引言】:在园林景观中到道路的主要作用促使整个园林景观形成一个互
期刊
摘要:园林工程施工以及养护管理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园林工程施工和养护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它们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的生态系统,提高绿化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只有更好地掌握园林工程的使用和养护原理,才能更好地维持城市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后期养护  引言  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由于其具有整合城市内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系统
期刊
【摘要】:园林工程的病虫害对于树木和花草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生态的平衡性。为了做好园林城市的建设工作,必须要对于园林树木的病虫害进行一定的防治,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这样才能维持城市景观绿化的系统,希望给相关园林工程技术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园林工程;病虫害防治措施;绿色技术  【前言】:城市的公共绿化中树木具有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在城市的绿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和乡镇集镇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在全国大多数城市被列为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但长期以来,大多数地方在城乡绿化建设的树种选择上,对外来树种的引进比例较大,而对乡土树种的考虑甚少,造成了城市间的景观雷同,缺乏自身的绿化特色和乡土气息,随着“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的理念深入人心和对昔日自然景观的追忆,人们对城乡绿化建设的自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