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动员视角下真人秀网络直播的互动机制研究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情感动员的视角看,真人秀直播中情感动员的机制是:基于平台的游戏规则,主播借助打赏礼物的仪式化场景和PK互动游戏等形式,通过表演和话术,动员观众投入更多的情感参与,并由此形成群体的情感能量,再次反馈给观众,实现了直播中情感动员的闭环.情感的力量不仅给直播带来了传播的力量,也带来了风险.应从情感动员的角度,从情感能量的聚集切入,规避直播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状况,针对直播间突然爆发的人气值和弹幕内容进行管控.
其他文献
视听语言在恐怖电影中具有暗示、叙事等多种功能,可以奠定影片基调,交代隐含线索,营造恐怖氛围,推动剧情发展.恐怖电影《寂静之地》借助声音、色彩、光线、景别等,制造悬疑、惊悚、紧张的气氛.同时,影片不断进行无声和有声的交替,使观众持续感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双重冲击.影片还用非常规的声音展现神秘生物,强化恐怖效果.
迪士尼真人电影《Mulan》表现的是西方人视角下的木兰故事,其中的故事内涵、故事背景、人物身份以及文化符号等皆与《木兰辞》所表达的大不相同.这折射出西方世界习惯以二元对立的方法看待中西文化,以西方人的臆想改编木兰故事,并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扭曲,从而陷入了文化误读的泥淖.这种误读影响了中西方文化的互鉴互存,不利于跨文化视域下文化多样性的保持.
纪录片的创作大体上分为前期调研、正式拍摄、后期剪辑三个阶段.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系列纪录片,对创作者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广东卫视马志丹工作室在创作《跑好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作模式:以“第一书记、扶贫产业、贫困户”三故事要素为核心链条的前期调研思路,以故事差异化为前期拍摄的指导思想,以主题统领分集内容、长短故事相结合为后期的编辑思路.
数字时代,社交媒体技术的革新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模式与关系,也塑造着社会的形态与结构.社交媒体平台创造出一个共享的信息空间和交往空间,重塑了人们的认知、交往和行动框架,显示出变革社会的强大力量——在个体层面连接时空、在平台层面连接内容、在组织层面连接关系.然而,社交媒体无限连接也带来了诸如信息过载、社交倦怠、隐私泄露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树立减法思维,呼唤数据的“被遗忘权”,开发简化的社交产品,赋予个人与网络断连的主动权,使社交媒体的连接朝着人性化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