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de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及个人经验总结,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对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的各个部分运用进行探讨分析,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游戏 教学 运用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是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开展的极为广泛,深受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体育游戏是将跑、跳、投、球类、体操和武术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简单的战术各自编排起来进行教学与训练的一种活动性游戏,通过“游戏”这一手段,使学生在轻松及喜悦的情绪中对基本技术建立正确的形象和概念,帮助巩固已掌握的动作,改进错误的动作,了解和熟悉简单的战术,同时通过体育游戏这一生动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有所改观,消除身体运动过程中的枯燥乏味和缓解疲劳,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战术水平。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
   体育游戏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在实施中,游戏的创编与组织者又有意识的采用各种不同手段与形式,赋予游戏以某些特定的锻炼价值,以便通过游戏达到预定的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具有趣味性特点
   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必须具有趣味性,如果没有趣味性则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而只能称之为体育练习或身体练习。趣味性也是体育游戏的本质特点之一。
   (三)具有一定的规则
   游戏是“玩”的一种,是一种有规则的玩,或者说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玩,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也有一定的规则。没有规则的游戏只能称之为玩。例如,小孩的“玩泥巴”、“玩水”。
   三、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体育游戏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被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重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单调乏味。无论是准备活动还是教学内容,都给学生的感觉是老一套。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线的体育课逐渐变得失去情节、竞争,变得越来越枯燥,从而使体育教学逐渐失去了魅力和地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使体育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体育课上得更生动活泼、有实效,我尝试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体育游戏,甚至把个别课中的教学内容用体育游戏的形式来完成,使学生完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采用先慢跑后做操的模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跑步拖拖拉拉,做操松松垮垮,不仅身体活动不充分,而且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不利于基本部分教学。因此,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我选择了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如“大西瓜,小西瓜”、“向前向后转”的正反口令练习和各级报数等游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上来。还有一些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奋性的游戏,并注意强调游戏的规则和方法,使学生能由静止的状态逐渐地过渡到兴奋。如游戏“贴膏药”、“追手帕”等,还可在慢跑中加入“蛇形跑”、“螺旋跑”、“S形跑”、“侧身跑”、“后踢腿跑”,或者慢跑中的“听数报团”、“拉网捕鱼”,球类中的“圆圈追传球”、“追截传球”等。同样是跑,但它更加注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开心还给了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了各器官的惰性,使机体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达到了准备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
   (二)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1.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长跑教学中采用耐力接力跑“追逐跑”游戏;在短跑的起跑技术中,选用“集体追拍”等游戏;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2.体育游戏在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通过练习手段的多次重复进行,达到练习的效果。这样的练习枯燥、单调,并且负荷大,容易产生疲劳,预期效果达不到,学生望而却步。采用游戏的方法可以改变这一情况。如发展腿部力量可采用“背人接力”、“推小车”、“爬杆”等;发展灵敏素质可采用“穿越障碍物”、“打龙尾”等;发展速度的练习,就可用接力跑的游戏,可传接棒接力、抱球接力、圆圈接力,还可用跳绳接力等。游戏法在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三)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课的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身心逐步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因此应选择和运用以调节情绪恢复身心为目的的放松性游戏。健康有趣,轻松愉快的游戏放松活力,能迅速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点,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放松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成力求轻松活泼,幽默,使肢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恢复,以避免肌肉酸痛,情绪紧张。例如充分利用器材的“背人”,垫上的“炸油条”等游戏,也可以配备一定音乐,进行意念放松,代替了传统的慢跑放松和徒手操整理活力以及积极性等放松活动,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
   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而灵活地运用游戏,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游戏,结合教学内容、教学任务, 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邓平.体育游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2] 郑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6.
   [3] 李燕强.试论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6.
   [4] 刘军利.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探讨[J].体育教学.2003.1.
其他文献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以科学的规划和指导提高城镇化质量,因而如何实现城镇化科学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已成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2  摘 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内蒙古体育专业学生个性特征以及普通院校学生个性特征差异。本研究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为测试工具,随机抽取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学生80人,在普通院校学生150人进行测试。发现: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与一般大学生有多项差异;特别是女生之间的人格特征存在着多项
所谓篮球弱队,是指全队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参差不齐或整体水平不如对手,如有的队员速度不快,有的投篮不准,有的只适合远投,有的运球技术较差,有的防守不很到位;有的身材不高,有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基于当前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所存在的逆反心理,笔者从学生、教师和教学等方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了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体育教学提供帮助,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关键词 体育课 逆反心理 原因 对策  体育课是一个开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爱是教育种下的一粒种子,教育的成功来源于热爱学生。本案例通过作者在教育教学中,以爱心为先导,再加上督促、教育、提醒等适当的方法来转化教育学生,使其逐步转入正轨,以期更多的体育教师来做学生爱的使者。  关键词 体育课 爱 转变  一、案例背景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城市政府职能正逐步发生转变,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改变就是物业管理公司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结合社区的其
在我国“两化”叠加的转型时期,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在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道路上肩负着越来越重的任务,其治理难度亦越来越大。当前城市社区普遍存在公共产品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大学生情商变化的研究,分析和探讨校园体育文化与情商的关系,为通过大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情商提供科学的评价和依据。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大学生 情商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都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学生的智商的教育,忽略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及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希望能对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教学 新课改 中学  中学体育教育
期刊